江苏人眼中的潮汕企业家

说到潮汕,第一印象就是潮汕美食,以全国铺天盖地的潮汕牛肉火锅为代表;其次,出色的商业头脑,潮汕企业家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858年恩格斯在纽约日报《论坛报》上发表的《俄国在远东的成功》一文中提到了潮汕,认为:“汕头是唯一具有一点商业意义的港口”,由此可见汕头(潮汕)在160多年前就已在世界上有了商业声誉。

提到潮汕企业家,很容易想到李嘉诚、马花藤、黄光裕、姚振华、李东生等大牌,但其实潮汕企业家不显山不露水,身家数十亿的还是很多的。我认识一个潮汕企业家,他实际控制着三家上市公司,但都是通过身边人的名字透露出来的。大多数人不知道背后真正的老板是谁。

潮汕企业家在江苏其实不多见。因为工作关系,这几年一直在和广东很多潮汕企业家打交道,和他们合作。我发现潮汕企业家和江苏企业家还是有很多区别的。

1,潮汕人是天生的企业家。

“宁睡地板,不做老板”,这句谚语形容潮汕人自主创业的热情。现在的潮汕创业者很多都是从小生意做起的。大部分潮汕人一辈子都不愿意打工。如果他们有了积累,就会投资更大的东西。如果没有,他们会做小生意。如果他们真的亏损了,他们会重新开始。也许是家里兄弟姐妹多,所以潮汕人百折不挠。

江苏的企业家一般不打无准备之战。早年江苏企业家多为乡镇企业管理者,在改制浪潮中成功成为企业主。现在江苏的创业者大多是技术型或者资源型的,很少有人为了创业而选择创业,不留后路的创业也比较少见。

当然,不管这两条路是对是错,有句老话叫“最后一站”,“积财薄发”。坚定的创业信念如果能结合相对充分的创业准备,自然会更好。我在江苏有个朋友,做自动驾驶生意,积累了多年的人工智能技术。但是2018、2019年行业遇冷,融资困难,于是想了想,2020年清算了公司。于是,2021,行业转好,资本热情再度高涨。原本几家汽车厂商跟进的订单陆续进入量产,但他们主动找到了自己接手的投资机构。如果再坚持一会儿,当然没有如果。

2.潮汕企业家有敏锐的商业嗅觉,敢于尝试和转型。

没有企业发展,就是一帆风顺。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不能及时转型,就有可能被时代淘汰。

大多数潮汕企业家都是靠贸易销售起家,或者靠低端制造业赚到第一桶金,但现在很多潮汕人创办的企业已经成为高科技实体和跨国金融集团。以潮汕人李东生创办的TCL为例。它从生产磁带电话开始,然后不断扩大其产品类别。2004年并购世界500强的部分行业,2009年进入资本密集型的面板行业,2020年收购光伏、半导体材料等领域的上市公司中环股份。现在TCL已经形成了半导体显示、智能终端、光伏、半导体材料三大核心产业。

潮汕企业家有敏锐的商业嗅觉,及时了解市场的风向标,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可能性。我认识的一个潮汕企业家,以前做电子元器件贸易,后来进入上游制造业。前段时间他跟我说现在股权投资很火,准备涉足。

对于潮汕创业者来说,赚钱永远是第一位的。

3.潮汕企业家背后一定有一群优秀的兄弟。

“枪毙几个人无关紧要”,潮汕人的团结在其他地方也不多见。潮汕人很兄弟,注重家庭团结。朋友圈一般不会太新,真正想交心的朋友还得是同宗、同宗、同乡。只要是潮汕人认可的兄弟,完全可以为所欲为。

我之前合作的一家潮汕企业,因为申报一个项目需要20多亿,说实话,很少有企业或个人能一下子拿出这么多现金或金融资产。结果这家企业的创始人找了一个已经是上市公司董事长的小毛,帮忙给了654.38+0.5亿的承诺。要知道,承诺书也是有法律约束力的。

一个企业发展失败总是一帆风顺,有高潮也有低谷。高潮时可以帮助兄弟企业,低潮时可以得到他们的支持。这是潮汕创业者的优势,也是大多数创业者无法比拟的优势。

潮汕人一个人赚钱,往往会带一帮亲朋好友在身边赚钱,这在江苏很少见。

4.潮汕企业家拥有全国最稳定的家族后盾。

家庭变故导致企业出现问题,甚至创始人陷入困境的案例数不胜数。但是,潮汕人的离婚率是全国最低的。一般潮汕男人住外面,女人住里面,潮汕女人很少嫁到外面。并不是潮汕情侣爱情强烈,也不是潮汕男人忠贞不渝。一方面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另一方面,潮汕企业家基本会提供足够的家庭所需。当然,几个家庭中也有少数潮汕企业家。

另一方面,一位来自江苏的企业家在深圳经营着一家大型医疗行业投资机构。结果被原配举报婚内出轨,最终被公司开除,原配当董事长。这样的闹剧不会发生在潮汕人身上。江苏的离婚率高达40%,而潮汕只有0.5%。

要想打好仗,首先要稳住后方,可惜很多创业者忘记了这一点。

结论:

做好一个企业必须要有内在的规律可循,方式归根到底在于创始人,地域划分还是要回归到对创始人性格和做事方法的研究。

和潮汕人打交道学到的东西可能是片面的,但有时候和企业家朋友交流也能引发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