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企业如何消亡——兼论中国供给侧改革的真正出路
皮博迪2011的股价一度超过1000美元,但仅仅5年后,这家曾经一千美元的公司在申请破产保护前,股价差到了2.07美元。
这不是个例。在皮博迪申请破产之前,美国第二大煤炭生产商阿奇煤炭公司于2016年6月申请破产。2065438+2005年8月,美国煤炭巨头阿尔法自然资源公司申请破产。
要知道这些倒下的巨头有多大,只要拉一下2014年全球煤企产量排名表就知道了(见下表)。
上表很清楚:皮博迪世界第三(中国申花之后),阿奇第六,阿尔法第十二。这三家公司几乎都是数一数二的,可以充当国家的门面,美国政府完全看着他们破产。事实上,在过去的三年里,除了上述三家公司,美国还有爱国者、沃尔特等30多家煤炭公司申请破产。
美国政府没有向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伸出援手。正是这种放任的态度,让生死完全由市场决定。美国实现了我们梦寐以求的供给侧去产能:2008年美国煤炭产量达到11.7100万吨,2015年产量仅为8.96亿,暴跌23.5%。经过这波破产,美国煤炭可能再也不会作为一个行业出现在经济生活中了。
美国煤炭行业产能过剩源于能源消费结构的内部替代(见下图),这几乎是不可逆的。2011至2012年,美国页岩气革命爆发,导致天然气供应量剧增,天然气价格下降近40%,促使更多电力公司转用天然气。再加上原油价格大幅下跌,煤炭行业已经出现产能过剩。
煤炭价格不断下跌,煤炭消费量不断下降,不断压缩煤炭企业的利润空间。高成本煤企要么转型,要么死亡。无论哪种方式,这个行业的产能都会被压缩。这也是我们看到的现象。在美国,一些煤炭企业选择转向新能源,而其他企业则继续坚守阵地,如果无法维持下去,就申请破产。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美国政府干预市场,这些煤企能够存活下来,结局很可能会是另一番景象。
皮博迪和阿尔法在谈到破产的结局时,总是谈到他们的债务。以阿尔法为例。2009年,阿尔法以20亿美元收购了当时美国第四大煤炭公司FCL,2011年,阿尔法以71亿美元收购了梅西能源公司。由于收购Alpha导致的沉重债务,在申请破产时,它仍有超过30亿美元的债务。
在底层没有政府的时候,还这么大张旗鼓的扩张。在政府的底层之下,笔者倾向于认为,它会更加疯狂地扩张。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美国也可能面临类似于今天中国的问题。庞大臃肿的煤炭企业绑架了国家庞大的资源。
美国政府没有这么做,而是让市场来做选择,跑不动的企业就自己不吃了。有两种电影是美国人拍不厌的。一类是高大上宣扬个人英雄情节的人文片,一类是不死僵尸恐怖片。这些僵尸的恐怖之处在于:第一,他们不会死;第二,咬了其他正常人之后,被咬的人也会变成丧尸。
已经完全不适应能源需求结构调整的煤炭行业,在美国人眼里显然是僵尸:拯救他们会拖垮一堆正常的公司,让他们变成僵尸。所以美国人选择过河拆桥:自生自灭,让市场决定你的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