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巨人濒临破产。他应该追随还是放弃?史玉柱的女助手陈诚做出了选择。
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离开,这是人之常情。他们应该挣钱养家,不应该等死。很少有人选择留下来,成为老板的追随者。
巨人集团创始人史玉柱负债2.5亿元时,身边有4个得力的下属和20多个员工,其中包括一个叫陈诚的女助理。
陈诚,南京人,与史玉柱没有血缘关系。1995年6月,20岁的陈诚从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毕业。在父亲安排的期货经纪公司和巨人集团之间,她选择了后者开始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
当时史玉柱正处于人生巅峰,巨人集团产值超过6543.8+0亿元。珠海巨人大厦开工,脑金热销。史玉柱被福布斯列为内地第八大富豪。作为那个时代知识分子成功创业的传奇,史玉柱是许多中国学生的偶像。
陈诚从巨人集团南京公司的一名普通销售员做起,半年后成为业务总监。1996年3月,史玉柱带公司高管到江苏查看销售情况。当时南京公司的销售业绩在全国排名倒数十。公司在南京召开紧急会议,265,438+0岁的陈诚已濒临死亡。这是陈诚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史玉柱。
“你们准备用多长时间改变南京的落后面貌?”史玉柱问。“一周。”陈诚的回答引起了与会者的一阵笑声。史玉柱也笑了。他不再责备那个小女孩了。他知道陈诚缺乏管理经验,但他决心做好这项工作。
两个月后,陈诚带领的南靖公司业绩进入全国前十,三个月后成为全国第一。
1996年7月,在加入巨人一年后,陈诚被调到巨人珠海总部,成为史玉柱的行政助理。陈诚性格活泼,惯于商场厮杀,不适合总部的行政工作。
陈诚每天都跟着史玉柱开会,会见客户,整理文件。史玉柱还摔了一杯,骂他“无能”。史玉柱每天从中午12工作到下午12,陈诚必须从早上9点工作到下午12。陈诚想回到南京,那是她的战场。但是,巨人和史玉柱所面临的困难是意料之外的,促使她决定留在史玉柱身边。
从65438到0997,巨人危机被媒体连续报道。巨人集团资金链断裂,史玉柱负债2.5亿,巨人已经无力回天。员工都走了,只有几个人愿意留下来。陈诚是其中之一。
从这一天起,陈诚迎来了他职业生涯中最艰难、最忙碌、最具挑战性的时期。她的角色不再是行政助理,而是与史玉柱共担危机的公司支柱之一。
陈诚开始处理很多事情:接待债权人,处理抵押贷款,寻求合作,到处借钱。很多事情来不及向史玉柱汇报,她必须马上做出决定。陈诚说:“那时候我学会了把事情分类,先处理最重要、最紧急的事情,再做紧急的事情,最后做不紧急但重要的事情。”
“当时真的很难过。以前每个分区都要挤两个人的办公室,最后剩下30多人,”陈诚说。“每个人都不想离开。没有人相信巨人真的会倒下,史玉柱不会站起来。”
深陷债务危机的史玉柱成为中国“负债最多的人”。他发不起员工的工资,和员工一起在公司吃住,出国只能住几十元的招待所。
在最困难的时候,陈诚向他的父亲求助。“当时很多人帮公司,我也跟父亲说了我能不能帮公司。”陈诚的父亲借给她6.5438亿美元,帮助史玉柱度过了一个小小的危机。
一名记者问陈诚当时是否考虑过离开。陈诚说:“那时,可能有太多的事情要处理。根本没时间走,就想熬过去,史玉柱也没说放弃。”
1997年8月,所有拯救巨人的行动都失败的时候。绝望的史玉柱此时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攀登珠穆朗玛峰。
史玉柱抵达拉萨时,同行的还有费勇军、陈诚、一名分公司经理、一名队医和四名司机。史玉柱和陈诚、一名司机和一名队医早上7点就出发去爬山了。为了省钱,他们没有雇导游,迷路了。爬到6000米时,史玉柱因为体力不支吸氧。眼看天快黑了,史玉柱劝三人:“你们走吧,我走不动了。回去可以救三条命。”不愿意离开史玉柱,同伴们想方设法给他输氧,终于找到了办法。直到晚上7点,我才和大本营的人见了面。这一次,陈诚和史玉柱生死与共。
1998年6月,史玉柱借了50万,带着几个人去了江苏,用新产品脑白金启动无锡、江阴市场。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史玉柱、陈诚等核心人员每天都下到农村,与消费者面对面访谈,推销产品。
1998年8月,陈诚带着25万元开拓南京市场,她超强的销售能力和敬业精神迅速打开了局面。第一个月赚了23万,第二个月赚了50万,第三个月赚了654.38+0万。陈诚后来回忆说:“整个公司都沸腾了,离开的人开始回来,我们就像滚雪球一样做脑白金。”
江苏市场成功后,陈诚奉命开拓上海市场。因为当时上海没有注册公司,她的办公室被工商部门突击检查过几次。陈诚有一次被突袭时惊呆了。在去工商所调查的路上,史玉柱打来电话,骂她上海的广告做得不好,这让陈诚更加不敢向他汇报上海的情况。一到工商所,陈诚就大哭起来。“当时我就是觉得委屈,没办法。”
工商所所长看到小女孩哭得那么伤心,就和她起了家常。他们听陈诚讲述了史玉柱的创业经历,以及这个巨人是如何还清债务的。最后,导演们成了陈诚的叔叔阿姨,他们遇到的问题都顺利解决了。
这个故事一出,史玉柱就会开玩笑说:“去跟陈诚一样哭吧。”
一年后,陈诚创造了1亿元的销售额,她成为史玉柱最得力的助手之一。
65438-0999年,史玉柱创办上海健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陈诚任副总经理。
2001年,史玉柱兑现了当年的承诺,开始偿还巨人集团欠下的债务。
2002年,陈诚成为巨人投资有限公司的执行副总裁,全面负责公司的战略规划和品牌管理。那年陈诚27岁。
此时的陈诚已经失去了她刚毕业时的盲目崇拜和狂热。她可以更客观的评价史玉柱。"他有自己的人格魅力,但他的优点和缺点同样突出."
2007年,巨人网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陆纽交所。在那年的除夕晚会上,陈诚被临时邀请给员工讲史玉柱的故事。她讲述了史玉柱在西藏的艰难岁月、他的孩子气脾气和他们命悬一线的故事。
回想当初为什么没有离开史玉柱,为什么没有留下一个名存实亡的“巨人”,陈诚的理由还是很简单的。“也许他不甘心,也许他满腔热情。”
在与巨头共同成长20多年后,陈诚被史玉柱培养成了一个“多面手”,卖保健品、网游、推广新能源。目前,陈诚主要负责史玉柱旗下产业的能源板块,并担任浩克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6家企业的股东,20多家企业的法人代表。
陈诚非常赞同史玉柱常说的一句话:《巨人》的核心是一种精神,是一群年轻人对自己选择的事业的执着追求,以及他们为了这种追求而不顾一切的拼搏精神,是追逐太阳的精神。
(参考《史玉柱传奇》一书和yoka.com《巨人集团副总裁陈诚:信念创造奇迹》一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
更多职业经理人成长故事,请点击“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