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企业成本费用支出明细表年报怎么填?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类)填报说明一、适用范围本表适用于查账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居民纳税人(以下简称纳税人)。二。申报依据和内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有关税收政策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制度、分行业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对纳税人的利润总额、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额、附加资料及其他相关项目进行申报计算。三。填写相关项目注意事项(1)表头第1项:“纳税期间”:正常经营的纳税人,填写历年2月1至1至31;纳税人年中开业的,填写当月1至当年12 31的实际生产经营日期;因合并、分立、破产、停业等原因。年中填写公历年度中1至实际停业或法院裁定破产日期的月末;纳税人年中开业,年中发生合并、分立、破产、停业的,应填报实际生产经营至实际停业当月月末或法院裁定破产之日。2 .“纳税人识别号”:填写税务机关统一制发的税务登记证号码代码。3.“纳税人名称”:填写税务登记证所载的纳税人全称。(二)表体项目本表以纳税人会计利润总额为基础计算“纳税调整后所得”(应纳税所得额)。会计与税法的区别(包括收入、扣除、资产等。)均反映在纳税调整项目清单(表3)中。本表包括利润总额计算、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应纳税额计算和附加信息四个部分。1.“利润总额的计算”项目应按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计算填列。对于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纳税人,其数据直接取自利润表;其他国家执行统一会计制度的纳税人,应根据其利润表项目,分析填写与本表不一致的项目。利润总额的收入、成本、费用明细项目,一般工商企业纳税人应填写附表1 (1)收入明细表和附表2 (1)成本明细表中的相应栏目;金融企业纳税人应填写附表1 (2)《金融企业利润表》和附表2 (2)《金融企业成本费用表》的相应栏目;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非营利组织等纳税人应填写附表1 (3)《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收入项目表》和附表2 (3)《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支出项目表》中的相应栏目。2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和“应纳税额的计算”项目,除按主表的逻辑关系计算外,通过附表中的相应栏目填列。3 .“附数据”用于填写上一纳税年度扣除或入库的税额,用于税源统计分析。(三)线路描述1。1行“营业收入”:应填报纳税人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合计。银行应根据“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的金额计算填列。一般工商企业纳税人通过附表1 (1)计算填报利润表;金融企业纳税人通过附表1 (2)《金融企业利润表》计算填报;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企业、非营利组织等纳税人通过附表1 (3)《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企业利润表》计算填表。2.第2行“营业成本”项目:应填报纳税人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发生的总成本。银行根据“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科目的金额计算填列。一般工商企业纳税人通过附表2 (1)成本费用明细表计算填列;金融企业纳税人通过附表2 (2)《金融企业成本费用明细表》计算填写;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企业、非营利组织等纳税人通过《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企业支出明细表》附表2 (3)计算填表。3.第3行“营业税及附加”:填报纳税人在经营活动中发生的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教育费附加。银行应根据“营业税金及附加”的金额计算填列。4.第4行“销售费用”:填写纳税人销售物资和提供劳务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银行根据“销售费用”金额计算填列报表。5.第5行“管理费用”:填报纳税人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而发生的管理费用。银行应根据“管理费用”的金额计算填列。6.第6行“财务费用”:填写纳税人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融资费用。银行应根据“财务费用”的金额计算填列。7.第7行“资产减值损失”:填写纳税人提取各项资产准备发生的减值损失。本行根据“资产减值损失”金额进行计算和报告。8.第8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填报纳税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负债以及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衍生产品和套期保值业务的公允价值变动所产生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本行按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金额进行计算和报告。9.第9行“投资收益”:填报纳税人以各种方式取得的确认对外投资的收益或损失。银行应根据“投资收益”科目的金额计算填列。10.10行“营业利润”:填报纳税人当期营业利润。根据以上项目计算并填列。11.11行“营业外收入”:填报纳税人与其经营活动不直接相关的收入。银行应根据“营业外收入”的金额计算填列。一般工商企业纳税人应计算并填写附表1 (1)利润表中的相关项目;金融企业纳税人应计算并填报附表1 (2)《金融企业利润表》中的相关项目;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企业、非营利组织等纳税人通过附表1 (3)《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企业利润表》计算填表。12.12行“营业外支出”:填报纳税人发生的与其经营活动不直接相关的各项费用。银行应根据“营业外支出”的金额计算填列。一般工商企业纳税人应计算并填写附表2 (1)成本费用明细表中的相关项目;金融企业纳税人应计算并填写附表2 (2)《金融企业成本费用明细表》中的相关项目;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企业、非营利组织等纳税人通过附表1 (3)《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企业支出明细表》计算填表。13.13行“利润总额”:填报纳税人本期利润总额。14.14行“纳税调整增加额”:填写因纳税人会计处理与税收法规不一致而导致的纳税调整增加额。本行通过附表3“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中的“增加额”栏进行计算和报告。15.15行“纳税调整减少额”:因纳税人会计处理与税收法规不一致导致的纳税调整减少额。本行通过附表3“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中的“减少额”栏进行计算和报告。16.16行“非税收入”:填写纳税人已计入利润总额但按照税收规定不征税的财政拨款、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以及国务院规定的其他非税收入。本行通过附表1 (3)《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利润表》计算填表。17.17行“免税收入”:填报纳税人已计入利润总额但按税收规定免税的收入或收益,包括债务利息收入;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和其他股权投资收益;从居民企业取得与该机构或场所实际相关的股息、红利及其他股权投资收益;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收入。本行通过附表五“税收优惠清单”第1行计算填列。18.第18行“收入扣除”:申报纳税人以《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中规定的资源为主要原料,生产国家不限制、不禁止的产品,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取得收入的10%。我行通过附表五“税收优惠清单”第6行计算并填写。19.19行“减免税项目收入”:填报纳税人按照税收规定减免税取得的企业所得税收入。本行通过附表五“税收优惠清单”第14行计算填列。20.第20行“加计扣除”:填写纳税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以及为安置残疾人和国家鼓励的其他就业人员支付的工资。符合纳税条件的,允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支出的一定比例加计扣除额。银行通过附表五“税收优惠清单”的第九行进行计算和报告。21.21行“应纳税所得额的扣除”:申报创业投资企业以股权投资方式投资未上市中小高新技术企业两年以上的,可在持有股权满两年的当年扣除其投资额的70%。当年扣除不足的,可以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本行通过附表五“税收优惠清单”第39行计算填写。22.第22行“境外应税所得弥补境内亏损”:填写纳税人根据税收规定,可以用境外所得弥补境内亏损的金额。23.第23行“纳税调整后的收入”:填写纳税人纳税调整后的收入。当本表第23行为0时,继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24.第24行“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填写纳税人根据税收规定可在税前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金额。本行通过附表4“亏损企业所得税明细表”第6行第10栏填写本报告。但不得超过本表第23行的“纳税调整后的收入”。25.第25行“应纳税所得额”:金额与本表第23-24行相同。这条线不能是负数。本表第23行或以上各行顺序的计算结果为负数,该行金额为零。26第26行“税率”:填写税法规定的25%的税率。27.第27行“应交所得税”:金额等于本表第25×26行。28.第28行“所得税减免税金额”:填写纳税人按照税收规定实际减免税的企业所得税金额,包括小型微利企业、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享受减免税优惠政策的企业的法定税率与实际执行税率的差额,以及其他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免税的金额。本行通过附表五“税收优惠清单”第33行计算填写。29.第29行“所得税抵免”:填写纳税人为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购置专用设备的投资额。,且设备投资额的10%可在企业当年应缴纳的所得税中抵扣;当年抵免不足的,可以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结转。本行通过附表五“税收优惠清单”第40行计算填写。30.第30行“应纳税额”:该金额等于本表第27-28-29行。31.31行“境外所得应纳所得税”:纳税人来源于中国境外的所得,按照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和有关税收规定计算的应纳所得税额。32.第32行“境外所得所得税抵免”,是指纳税人根据我国境外税法和有关规定,就来源于中国境外的所得应缴纳和实际缴纳的企业所得税额。企业在境外缴纳的所得税税额低于抵免限额的,“境外所得所得税抵免额”应按在境外实际缴纳的所得税额填列;大于信用额度的,按信用额度上报;超过信用额度的,可在未来五年内,以年度信用额度抵扣当年应纳税款后的余额冲抵。33.第33行“实际应纳所得税额”:填写纳税人本期实际应纳的所得税额。34.第34行“本年累计实际预缴所得税额”:填写纳税人在本纳税年度内按月(季)预缴的所得税。35.第35行“预缴的税款由征收税款的总机构分享”:应填写总机构所在地按照税收法规按月(季)度征收税款的总机构预缴的所得税。附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企业所得税汇总纳税分局企业所得税分配表。36.第36行:“汇总纳税的总机构财务调剂银行预缴的税额”:填写汇总纳税的总机构已按税收规定在总机构所在地按月(季)度缴纳了财务调剂专用账户中的所得税。附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企业所得税汇总纳税分局企业所得税分配表。37.第37行“汇总纳税的总机构分支机构分摊的代扣所得税”:填写汇总纳税的分支机构已按月(季)在分支机构所在地累计预缴的所得税。附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企业所得税汇总纳税分局企业所得税分配表。38.第38行,“汇总纳税(母子制)成员企业地方预缴比例”:填写经国务院批准实行汇总纳税(母子制)的成员企业地方预缴税款的比例。39.第39行“汇总纳税企业就地预缴所得税”:填写汇总纳税成员企业按月(季)缴纳的所得税。40.第40行“本年应交(退)所得税”:填写纳税人本期应交(退)所得税。41.第41行“本年抵扣以前年度多缴所得税额”:填写纳税人以前纳税年度已结清多缴税款且未退税款,在本纳税年度已缴纳的所得税额。42.第42行“以前年度应纳而本年未纳的所得税”,是指通过填报纳税人上一纳税年度损益调节税、上一纳税年度第四季度预缴的税款和已结清的税款,在本纳税年度已纳的所得税。四。表内和表间关系1。1行=附表1第2行(1)或附表1 (2)第1行或附表1 (3)第2至7行合计。2.第2行=附表2第2+7行(1)或附表2 (2)第1行或附表2 (3)第2至9行的总和。3.本表中10行= 1-2-3-4-5-6-7+8+9行。4.11 =附表一第17行(1)或附表一第42行(2)或附表一第9行(3) 5。12行=附表二第65438行(1)。6.本表中13行= 10+11-12行。7.第14行=附表3第55行第3栏合计。8.第15行=附表3第55行第4栏合计。9.第16行=附表一(3)第10行或附表三第4栏第14行。10.附表5第17行=第1行。11.第18行=附表5第6行。12.附表5第19行=第14行。13.第20行=附表5第9行。14.第21行=附表5第39行。15.第22行=附表6第7栏中的总数。(本表第13+14-15行≥0时,本行=0) 16。本表第23行=第13+14-15+22行。17.第24行=附表4第6行,第10列。18.第25行=本表第23-24行(当此行小于0时,先调整21行的数据,使此行≥0;当21行= 0时,23-24行≥0)。19.在第26行填写25%。20.本表中第27行=第25×26行。21.第28行=附表5第33行。22.第29行=附表5第40行。23.本表中第30行=第27-28-29行。24.第31行=附表6第10栏合计。25.第32行=附表6第13栏合计+附表6第15栏合计或附表6第17栏合计。26.本表中33行= 30行+31-32。27.本表格第40行=第33-34行不想交税。这个想法本身就有问题。小心被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