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持续经营?

连续操作就是连续操作。是指会计主体在可预见的未来按照目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不会大规模破产或削减业务。持续经营的前提要求企业在进行财务核算时,应以正常的经营活动为前提,企业拥有的资产应当发生消耗、出售、转让、折旧等。根据预定的目标,企业承担的各种债务也要按原计划如期偿还。

持续经营是指企业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基础。一般情况下,应假设企业在不考虑关闭、破产、清算或大规模缩减业务等因素的情况下,仍将按照目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如果明确了这个基本前提,会计人员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选择会计原则和方法。

财务会计的一个基本假设或前提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按照既定的目标继续进行,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面临破产和清算。这是大多数企业的常态。对于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投资者需要通过其当前的财务状况和过去某一时期的经营成果来预测其未来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做出投资决策。

持续经营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采用非清算基础。例如,按成本对资产进行估值是基于持续经营的假设或前提。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优胜劣汰是竞争原则。每个企业都有经营失败的风险,都有可能资不抵债,被迫宣布破产进行法律重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