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合并的条件是什么?
同时,为了便于外部管理者(投资者、金融机构、政府、债权人)了解公司,防止内部交易和人为操纵利润,也要求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财务报表也是公司经营规模和吸纳市场资金能力的重要指标,所以很多急于上规模的企业拼命要求合并报表。
相信大家在看楼盘排行榜的时候,经常会看到“合同销售金额”和“股权销售金额”两栏,这是合并表的体现。举个栗子:
万科通过与某公司和谐取得1、2、3、4、5地块,其中前两个地块占股50%以上,后三个地块占股不足50%。在万科2019年的销售业绩中,只有前两个地块的总销售金额可以并入财务报表,称为合同销售金额。五个地块的总销售金额,万科按照实有股比计算的销售金额称为股权销售金额。
先说合并表格的情况:
合并报表的核心要求总结为“控制”,即一个企业决定另一个企业的经营和能力,并从另一个企业的经营中获利的能力。
区分两个概念: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绝对控股是指持股比例在67%以上,相对控股是指持股比例在50%及以上。要达到盘整的要求,只需要做到相对控股即可。
控股可分为股权控股和协议控股,即承担“大部分风险”。
其中,a股上市公司因为没有优先股,不允许同股不同权。实现方式有两种:一是持股50%以上;三是承担50%以上的风险。
h股上市公司和港股,在经历了阿里赴美上市的惨痛教训后,开始允许AB股,同股不同权制度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一是占股50%以上;第二,持有50%以上表决权的股份;三是承担50%以上的风险。
解释承担超过50%的风险意味着什么。
举个栗子的例子吧。A公司有三家公司,法人股东A、B、C,分别持有45%、35%、20%的股份。股东C想合并怎么办?
常规操作是C买入A、B两个股东的股份,持股超过565,438+0%,但这种操作需要的现金成本太大。实践中,股东一般签订协议,在规定的时间内以规定的价格回购A、B超过365,438+0%的股份,类似于“清股还债”的操作。回购前,C公司决定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此时也可以认为金融机构拥有相对控制权,满足并表条件。
说了很多总结巩固的条件: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2006)》,无论您是持股还是同意持股,下列情况均可合并:
1.有权决定公司的日常经营和重大决策,从而控制整个公司的运作;
2.拥有公司半数以上的表决权;
3.在公司董事会或决策机构中拥有多数席位,从而控制公司的经营决策;
4.能够任免公司大多数董事或决策机构成员,从而操纵公司的经营决策;
合并的前提是你必须是公司的股东,哪怕是1%的股份。如果不是股东,就无法完成合并,比如纯代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