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誉国际评级有限公司惠誉中国。
惠誉评级是与标准普尔和穆迪并列的全球三大评级公司之一。在三大评级公司中,惠誉是最早进入中国的。这三家评级机构各有侧重,标普侧重于企业评级,穆迪侧重于机构融资,惠誉更侧重于金融机构的评级。如今,惠誉的评级类型主要包括企业、金融机构、结构性融资、地方政府和国家主权。惠誉在美国市场的规模小于其他两家评级公司,但在全球市场,尤其是新兴市场,惠誉的敏感度更高,更具国际化视野。惠誉于2000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并于2003年6月在北京设立代表处,主要从事数据收集、研究、报告和宣传。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吴润阳,大部分时间都在飞来飞去全国各地讲课。他表示,惠誉在中国的工作才刚刚开始,重点是培育这个市场。中国每天都在进步,但情况比较特殊。有一些国内大型企业在海外上市融资,他们对评级很熟悉,但这些企业的数量仍然非常有限。国内企业大多没有太多的评级意识,因为我国地方债券市场不发达,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于银行贷款。
事实上,资本市场越发达,评级机构生存得越好。然而,我国刚刚起步的资本市场从一开始就受到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信息失真、利益失衡、功能失灵等诸多弊端令投资者望而却步。而且中国资本市场大部分由银行主导,发债量很少。公司债券评级一直是评级机构的主要业务。遗憾的是,与整个债券市场或股票市场相比,中国企业债券市场的规模微不足道。从1987到2001,中国累计发行的企业债券只有2000多亿人民币,平均每年债券发行只有300多亿人民币。对于国际三大评级公司之一的惠誉来说,这仍然是一个需要挖掘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