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分析一下雷曼兄弟破产的原因。

首先,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金融风暴

雷曼兄弟的倒闭与2007年夏天以来美国的次贷危机密不可分,所以要分析雷曼兄弟的问题,就不能不提到美国的次贷危机。

次贷问题及其引发的支付危机,最根本的原因是美国房价下跌导致次贷借款人还款能力下降。但是过去所有的房地产市场波动都不一样,这次次贷危机引起了整个证券市场的重新定价,尤其是衍生品。

第二,雷曼兄弟自身的原因

1)进入不熟悉的业务,发展过快,业务过于集中。

作为顶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专注于传统的投资银行业务(证券发行和承销、并购顾问等)。)很久了。进入90年代后,随着固定收益产品和金融衍生品的普及以及交易的快速发展,雷曼兄弟也大力拓展这些领域的业务并取得巨大成功,被称为华尔街的“债券之王”。

在2000年后房地产、信贷等非传统业务蓬勃发展之后,雷曼兄弟和华尔街其他银行一样,开始涉足此类业务。这可以理解,但雷曼的扩张速度太快了(美林、贝尔斯登、摩根士丹利等。也有同样的问题)。近年来,雷曼兄弟一直是住宅抵押贷款债券和商业房地产债券的顶级承销商和簿记员。即使在房地产市场下滑的2007年,雷曼兄弟的商业地产债券业务仍增长了约65,438+03%。因此,雷曼兄弟面临巨大的系统性风险。在好的年份,整个市场都是向上的,市场流动性泛滥,投资者被乐观蒙蔽,巨大的系统性风险给雷曼带来巨大的收益。然而,当市场崩溃时,如此大的系统风险必然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此外,雷曼兄弟的“债券之王”称号固然是对其的褒奖,但也暗示其业务过于集中在固定收益部分。近年来,虽然雷曼在其他业务领域(并购、股票交易)也取得了进展,但缺乏其他竞争对手的业务多元化。相比之下,同样陷入困境的美林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出售其在彭博和贝莱德的股份,以获得急需的现金,但雷曼兄弟没有这种应急措施。在这一点上,雷曼与之前被收购的贝尔斯登颇为相似。

2)资本太少,杠杆太高。

以雷曼为代表的投资银行不同于综合性银行(如花旗、摩根大通和美国银行)。他们的自有资本太少,资本充足率太低。为了筹集资金扩大业务,他们不得不依赖债券市场和银行间拆借市场;在债券市场发行债券,满足中长期资金需求,满足短期资金需求(隔夜、7天、1个月等。)通过银行间拆借市场的抵押回购。然后把这些资金用于经营和投资,赚取收益,扣除要支付的融资成本,就是公司运营的回报。也就是说,公司用很少的自有资本和大量的借款来维持经营的资金需求,这就是杠杆效应的基本原理。贷款越多,自有资本越少,杠杆率(总资产除以自有资本)越大。杠杆效应的特点是,赚钱的时候,收益随着杠杆比率放大;然而,当发生损失时,损失也会因杠杆率而放大。杠杆效应是一把双刃剑。近年来,由于业务的扩张,华尔街的投资银行已经将杠杆率提高到了危险的水平。

3)持有过多不良资产,遭受巨额损失。

雷曼兄弟持有的很大一部分抵押债券属于三级资产。作为华尔街抵押贷款支持债券的主要承销商和簿记员,雷曼在资产负债表上留下了很大一部分难以出售的债券(30%-40%)。这类债券评级很高(大多是AAA级,甚至被认为比美国国债还高),所以利率很低,不被投资者看好,也卖不出去。雷曼兄弟(包括其他投资银行)持有自己,认为风险会很低。但问题是,这些债券没有一个流通市场来确定它们的合理价值。这和股票等有价证券不同,没有办法按照盯市来判断盈亏。在这种情况下,持有人能做的就是参考市场上最新的同类产品,或者用自己独特的模型来计算盈亏(Mark toModel)。但计算的准确性取决于模型的输入变量(利率、波动率、相关性、信用基础等。)除了车型本身的质量。因此,对于同类产品,不同金融机构的估值可能会有很大差异。此外,由于这些产品的高度复杂性,人们往往依赖第三方(如标准普尔)提供的评级和模型对其进行评估,而不进行仔细分析。最后,交易员和业务部门的高管有高估这类产品的动机。因为如果产品估值越高(其实没人知道他们值多少钱),卖的产品越多,部门业绩越好,年底发的奖金也就越多。所以很多人往往只关心眼前的利益,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甚至认为很可能与自己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