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应该如何做公益?
比如说到公益,大家都会想到休闲活动,想到农夫山泉的“一分钱”活动。这是一种务实的方法。虽小,却能聚沙成塔,更适合大型企业。2010年5月,双鹿电器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合作开展“一元钱”公益捐赠活动,形式与农夫山泉相同。农夫山泉与宋庆龄基金会合作策划的大型营销活动“一元钱”,双鹿电器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合作策划的“一元钱”计划,都是通过消费者购买自己的产品,并从中拿出相应的公积金,通过第三方慈善机构帮助有需要的地区的人们。
公益的准确性
例:茶港营销策划工作室从事营销策划行业多年,也参与过一些企业的公益活动策划。也有一些意见认为,企业的公益活动一直被认为规模大但没有针对性。公益是一种慈善,应该是社会责任的一部分。没有一个准确的投入,就发挥不了作用。以前企业的公益行为是广泛的,或者企业投了一笔钱活动就结束了。现在出于社会监督和公开透明的原则,公益执行人需要定期向基金会或上级公益组织公布销售额。同样,在捐赠协议中,对捐赠人和销售统计进行监督,在合作内容中充分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更加规范。与传统慈善相比,现代公益具有四个鲜明的特征,即其合理化、组织化、职业化和专业化。可见,公益的精准表现,创造了更好的品牌社会形象。
公共福利的扩展
比如,公益不是一次性的行为,而是企业的持续性行为。如果企业不把公益项目作为公司的成长计划,这种公益就是作秀。营销和公益,公益大于营销,一旦营销大于公益,公益的意义就得不到最好的延伸。比如农夫山泉的“一分钱”项目,2001开始。“喝农夫山泉为奥运捐一分钱”——每卖出一瓶水,就是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捐了一分钱。第一次“一分钱”运动支持北京申奥。2002年,“一元钱”活动的主题改为“阳光工程”。后来在2004年,第三次“一个钱”运动伴随着雅典奥运会,支持“中国的体育事业”。农夫山泉的公益行为不断更新,是支持国家行为,从而拉伸了自己品牌的高度。
公益的包容性
根据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官方博客提供的数据,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只根据社会需求(59.3%)和政府要求(44.3%)投入公益资金和资源,基本没有制定与企业自身相关的公益战略。
公益传播
做公益的,一定不要怕传播。哪怕是作秀,你也要带动大家去都秀,这样中国的慈善氛围才会向前迈进一大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外企在中国的捐赠和行为,并不能说明外企在中国付出了多少钱,只是表明了他们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