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跨国公司的母公司在中国?

在中国寻找跨国公司

目前已形成两大军团、四大门派,但普遍缺乏国际竞争力是主要障碍。

说到跨国公司,有些人会提到通用电气、诺基亚、惠普、拜耳、波音等等,并告诉我们很多。但是说到在华跨国公司,很多人可能会有一些疑问:在华跨国公司有哪些?在中国的跨国公司有哪些?

据权威部门统计,中国企业在境外设立企业6200多家,对外投资总额74亿美元,覆盖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已成为发展中国家最大的外国投资者。

外经贸部发展司副司长李永军说,一些较早走出国门的中国大企业在过去二十多年的海外经营和国际竞争中,不断扩大经营范围和规模,逐步发展成为涉及多个行业、跨越多个地区的大型跨国企业集团。

日出东方跨国公司崛起,第二集团军蓄势待发。

根据联合国跨国公司研究中心的定义,跨国公司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拥有资产的所有企业,包括工厂、矿山、销售和其他商业机构。典型的跨国公司是大型制造商,寡头垄断,销售额上亿美元,子公司分散在几个国家。

按照这个标准,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被海外媒体称为“中国第一跨国公司”。1984年,中信出资4000万元在美国成立西林公司。1986,西林公司通过购买对方股份成为中信的全资子公司。这是中信公司和中国公司的第一笔海外直接投资。此后,中信公司以收购为主要进入方式,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泰国、中国和香港设立了数十家企业,发展成为以金融业为主的多元化跨国企业集团。此后,金融业的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首钢集团公司、中远集团、中国银行等一大批以“中”字头的大型国有企业,也开始通过资本并购在国际市场“试水”。它们和中信一起,发展成为中国第一批跨国公司。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进入蓬勃发展时期,一批新的跨国公司形成。这是因为,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如家电、摩托车等。当国内市场饱和时,他们不得不大胆地去国际市场寻找食物。而且1997的亚洲金融危机使得人民币相对升值,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桌上赌博”减少,也为中国企业海外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海尔集团。海尔从1998开始着力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目前全球有8家海外贸易公司。在美国、意大利、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伊朗、尼日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12生产工厂,10工厂正在建设中。“城市兄弟”海信集团已初步形成全球巨头,在南非、巴西、印尼、美国、日本等国家拥有7家海外子公司,并在南非投资374.5万美元建立合资工厂,此外还在印尼投资654.38+0万美元共同建设电视生产工厂。

既然“青岛洱海”勇敢地走出了国门,他们在国内的老对手自然也不甘落后。深圳康佳集团投资900万美元在印度成立合资企业,生产彩电、冰箱、视听和通讯产品,还在墨西哥和印度尼西亚投资建厂。

广东TCL集团在越南投资654.38+00万美元建立彩电生产工厂,年产能50万台,占越南市场份额的654.38+00%。此外,还在印度建立了合资工厂,占当地市场份额的7%。广东科龙集团目前正在马来西亚和印度建立生产企业。春兰和长虹也在积极开拓海外根据地。同时,他们为中国诞生了一批家电行业的跨国公司,这可能是他们自己都没有想到的。

近年来,这种情况在摩托车行业反复出现。金诚集团、重庆力帆宏达、隆鑫、宗申等企业纷纷落户他国,试图推广和拓展产品市场。

据了解,这些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第二军”主要集中在轻工、纺织、家用电器等机械、电子、服装领域;投资方多为国内生产企业,实力雄厚,有一定信誉度;投资方式主要是设备和成熟技术;大部分项目集中在投资环境好、政局稳定的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亚非等发展中国家。

八仙过海中国跨国公司可分为四大门派。

近20年来,虽然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向海外“插队”,但根据企业经营性质,中国跨国公司大致可分为以下四大流派:

1,大量“中”字头国企是中国企业海外经营的先行者和主力军。例如,中国石油在海外投资了7个勘探开发项目,1个炼油项目和1个管道项目,到2000年底总投资为6543.8+056亿元。中化集团在美国和泰国有化工厂,在英国有保险公司,在30多个国家有115营销公司,等等。

2.大型生产性企业集团和新兴高科技公司。因为他们有比较成熟的生产技术和一定的研发能力;在国内有庞大的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在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管理等方面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因此海外经营起步较晚,但正以更快的发展速度向海外扩张。联想集团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在美国硅谷设有科研机构,在美国、加拿大、英国设有20多个分支机构。此外,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还建设了香港和记电讯网络、肯尼亚国家智能网和泰国移动智能网。我们在全球40多个国家建立了市场分支机构,并在巴西和俄罗斯投资8000万美元建立了两家合资企业。

3.大型金融和保险公司。这些公司资金雄厚,提供专业服务,信誉良好,经营规模大。其中,中国银行发展最快——截至1997年末,中银集团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500多家分支机构,海外员工近2万人,海外资产总额超过170亿美元。

4.中国的私营企业。虽然现在民营企业走出国门的不多,但还是能找到一些非常成功的案例。东方集团有12家境外企业,分布在俄罗斯、美国、西班牙、日本等地。德龙集团在美国和欧洲拥有三家企业和销售网络。还有一些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如远大集团、新希望集团、上海紫江集团等,也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成为跨国经营的生力军。那些在国际市场上迅速崛起的民营企业的成功例子表明,它们必然会成为中国未来资本输出的主力军。

中国的跨国公司处于起步阶段,无法与国际知名跨国公司抗衡,但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在华跨国公司已经出现,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这些企业与国际上有实力的跨国公司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目前,中国的跨国公司主要投资于合资企业,海外业务集中在贸易领域。海外投资技术水平低,跨国经营的地域选择主要是周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规模较低,且大多以中小型项目为主,发展潜力不足。而且投资区域相对集中,抗风险能力差。

同时,境外企业在中国的经营范围以贸易型和资源型为主,占中国对外投资总额的60%以上,而生产型境外企业和资源开发型境外企业加起来仅占对外投资总额的30%以上。第三,效益差。大部分海外企业只是国内外的窗口和接待站,业务开展困难,效益也不好。据不完全统计,中国55%的境外企业是盈利的,其中大部分是非生产性企业;国际收支占28%;亏损企业占17%,多为生产性企业。这与世界跨国公司中工业企业的主导地位和巨大规模形成鲜明对比。这些都表明,中国的跨国公司还处于发展中国家企业国际化的初级阶段。

但是,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前景还是很广阔的。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清泰说,中国20年的持续经济增长孕育了跨国公司成长的基因。在经济全球化和激烈的国际竞争过程中,中国公司将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国际化管理和技术水平的现代跨国企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