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所有权结构意味着什么?能举个例子说明一下吗?
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公司治理结构是股权结构的具体运行形式。不同的股权结构决定了不同的企业组织结构,从而决定了不同的公司治理结构,并最终决定了企业的行为和绩效。
我举一个创业公司的“股权结构之谜”案例。
假设1:一家创业公司从一个想法到上市需要融资三次:
a轮:确认模式;
B轮:开发复制模式;
C轮:形成规模,成为行业龙头,满足上市要求。
假设二:公司的发展需要不断有精兵强将加入,公司要不断拿出股份给团队成员。
假设三:每次风投资本进来,公司都会稀释25-40%左右。
假设4:公司业绩发展良好,每一轮融资的估值都在上一轮的基础上翻倍,这叫溢价,VC的术语叫Up round;然而,创业公司有起有落。有时候,公司的钱烧完了,业绩还没起来,急需投资。这样的公司在谈判桌上没有分量,对方愿意投资,但是估值很低,甚至低于上一轮的价格。企业家别无选择,只能承认折价,让新投资者进入。这种情况叫Down round,有点“廉价出售”的意思。
好了,我们来看看黄标的《分享骨头》:
创业公司开业应该发行多少股份?这是很多创业者在成立公司时遇到的第一个实际问题。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建议创业团队从65,438+00,000,000股左右开始。在此基础上,经过三次融资和团队的期权,到上市时公司股份总数将达到65,438+0亿股到65,438+0.5亿股。如果上市时每股价格为8-65,438+00元,则公司市值为8-65,438+。
把股份数定为1000万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以后给员工发期权的时候,拿出0.5%,股份总数1000000的公司5万股,股份总数100000的公司只有500股。哪个更吸引人?!记住,以后给员工股份,不是百分比,是股份!
原始股东结构:
股东名单、股份类型、股份比例
黄马克/首席执行官普通股500万股,50%
刘比尔/首席技术官普通股300万30%
周赖利/首席运营官普通股200万20%
总计:10,000,000
黄马克的公司以其优秀的团队和独特的理念赢得了VC的青睐。A轮融资已达250万美元,premoney 350万美元,Post money 600万美元。A轮投资方要求原股东同意向管理团队发放15%期权,公司员工持股计划在A轮投资完成前实施。黄标的VC给了很多钱,团队也占了公司近60%的股份。真的很幸运。
A轮投资前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后的公司股权结构:
股东名单、股份类型、股份比例
黄马克/CEO普通股5,000,000股42.50%
刘比尔/首席技术官普通股300万25.50%
周日利/首席运营官普通股200万17.00%
员工持有65,438+0,764,706,65,438+05.00%的普通股。
总计:11,764,706 100%
一般来说,VC会要求在VC投资前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这样VC可以减少稀释。但是,我们不能认为这是A轮VC的私心。要知道B轮VC进来之前也会要求再做一个员工持股计划,然后A轮VC和创始股东一起被稀释。
员工的期权比例应该留多少?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一般是5-15%。创业公司的原始股很珍贵,虽然对很多人来说价值不大。
A轮投资后公司股权结构(员工持股计划实施后):
股东名单、股份类型、股份比例
黄马克/CEO普通股500万27.63%
刘比尔/首席技术官普通股300万16.58%
周日利/首席运营官普通股2,000,000 1.05%
员工持有1,764,706普通股的8.75%。
A轮投资人(领投人)优先股5,042,065,438+07 25.00%。
A轮投资人(投资人)优先股3,361,345 16.67%。
总计:20168067100.00%
从表中可以看出,A轮融资有一个领投人和一个跟投VC。顾名思义,领投VC负责整个项目的谈判、尽职调查和法律文件...跟领投VC投点钱,但有时候跟领投VC扯进来也是战略步骤。
即使几个投资人同时参与本轮融资,有的是领投,有的是跟投,也算是一个整体。他们签署同样的法律文件,享有同样的利益和义务。
唉,创业公司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确定性”,尤其是“确认模式”。你看,虽然我们拿到了钱,但是黄马克的公司在A轮进来之后,在管理和业务进展上出现了瓶颈。产品测试反复出错,产品没有按时投放市场,收入没有如期进来。很快,A轮融资的钱就烧完了,而B轮投资谈判一拖再拖。B轮VC坚持B轮前钱500万美元(低于A轮后钱),B轮VC投资300万美元。Post money 800万美元,B轮投资人还要求给未来团队留10%期权,而A轮VC投资条款规定,如果股价低于B轮Post money,A轮VC不会被稀释(!!!).....兵临城下,公司危在旦夕,黄马克和他的团队不得不做出决定,同意B轮VC的条款。
B轮投资后公司股权结构(员工持股计划实施后):
股东名单、股份类型、股份比例
黄马克/CEO普通股3,996,5438+0,597 7.07%
刘比尔/首席技术官普通股2,394,958 4.24%
周日利/首席运营官普通股1,596,639 2.83%
员工持有普通股3,7865,438+0,565,438+03 6.70%。
a轮投资者优先股(次级)14,117,647 25.00%
a轮投资者优先股(次级)9,465,438+065,438+0,765,654,38+06.67%
B轮投资者优先股为21,176,471 37.50%。
合计:56470588100.00%
谢天谢地,该公司也是一个算命师。B轮VC的钱终于在A轮的钱烧完的那一天进来了,公司的香还在继续!
请注意,A轮投资者的优先股现在标记为“次级”。这是行规。最后一个VC优先级最高。最后一轮VC是“次级”优先,最后一轮是“次级”。这些优先级将在收益发生时生效。比如万一公司要清盘,回售的钱断了,优先级最高的VC先拿。多的话,第二优先的VC拿,多的话,第二个VC拿,最后一个是创业者的;还有一点:上表中A轮投资人的股份数量比A轮增加了不少,因为A轮有“反稀释”条款,为了维持B轮“股份马赛克”的百分比,创业者要么把自己的部分股份给A轮VC,要么让A轮VC零成本获得部分股份。这里选择的是零成本增加A轮VC股份的方法...想一想,企业家是走在前列的。利润分成是最后一个,也是第一个支持创业者早期VC的。同样,利润分成的优先级也很低。相反,会在IPO前进来的VC优先级最高,等着桃子吃。唉,也许就是这个原因吧。很少有人愿意支持早期的创业团队。每个人都想坐你的IPO过山车。我希望这些优先级别不会产生一群群阶级敌人!
B轮融资完成后,黄马克和他的团队吸取之前的经验,调整策略,重新聚焦。新的钱没有挥霍,到了该出手的时候才出手。全部用在了刀刃上,结果一炮而红!这时候风投们终于一个个看到了机会,大家都愿意出钱让黄标的公司快速做大,于是公司董事会决定融资c轮,这一轮融资下来,公司差不多要准备上市了。C轮融资的谈判特别顺利,估值也很高。6个X,也就是B轮Post money的6倍,用4800万的premoney融资3000万美元(800 x 6 = 4,800)。当然,C轮投资人也提出加强核心上市团队,比如引入CFO、销售副总裁……期权池增加5%。
C轮投资后公司股权结构(员工持股计划实施后):
股东名单、股份类型、股份比例
黄马克/CEO普通股3,996,5438+0,597 4.4438+03%
刘比尔/首席技术官普通股2,394,958 2.48%
周日利/首席运营官普通股1,596,639 1.65%
员工持有6,753,649股6.99%的普通股。
a轮投资者优先股(次级)14,117,647 14.62%
a轮投资者优先股(次级)9,465,438+065,438+0,765 9.74%
b轮投资者优先股(次级)21,176,471,21.92%。
C轮投资人优先股37,151,703 38.46%。
总计:96594427100.00%
有了一支经得起考验的优秀团队、明确的目标和充足的资本,黄马公司将更加强大。IPO上市计划已经提上日程,地点和承销商已经选定,路演的行程和策略已经确定。嘿嘿,一个蒸蒸日上的公司令人耳目一新,更何况公司上市后会涌现出一大批百万富翁...我们来算算他们的价值,看看他们的钱包以后会有多厚。
IPO中的所有权结构:
股东名单、股份类型、股份比例
黄马克/CEO普通股3,996,5438+0,597 3,438+0%
刘比尔/首席技术官普通股2,394,958,1.98%
周日利/首席运营官普通股1,596,639 1.32%
员工持有6,753,649股普通股,持股比例为5.59%。
A轮投资者普通股14,117,647 11.69%。
A轮投资人普通股9,465,438+065,438+0,765 7.79%。
B轮投资人普通股21,176,471,17.54%。
37,151,703,c系列投资者普通股的30.77%。
24,148,607,新发行普通股20.00%上市。
总计:120,743,034 100.00%
有没有注意到,公司上市的时候,公司股票的优先权被取消了,大家都变成了“普通股”?因为公司上市了,所以在创业期没有必要防范那些风险。风投想做的是尽快套现,脱下旧衣服扔到二级市场给投资人穿。
看吧,创业挺好的。黄标的、刘比尔和周莱利都是身价数千万美元。他们这辈子都已经定下来了,你再也不用为吃喝发愁了!但是,如果黄马克的团队没有在B轮陷入一场争斗,被VC的A轮和B轮活活咬掉几根肋骨,他们现在的价值大概会翻倍...不管怎么说,黄标的还是个好人,我们向他学习吧!
一些补充说明:
1.早期创业公司的企业价值很难估算。风投只是根据持股比例和投资额算出几个数字,并不能说明公司真正“值”多少钱。但是早期公司的股份很值钱,创业者要珍惜。
2.创业公司的成长体现在股价的升值上。升值越快,融资时稀释越少。当然,公司可以谨慎存钱,融资次数越少,摊薄越小。比如创业初期花了3万,差不多相当于1%的公司股份。C轮后3万元不到0.000005%。所以,不烧钱,不找VC,最好不要找。企业家的骨头要硬!
3.上述IPO的估值是简化的,没有考虑公司的收入和利润规模。
4.创业公司股权上市前不流通,估值不清楚。没有市场价格。如果在给员工分红的时候用百分比,没人能说清楚这25%、15%、1%、0.1%到底值多少钱。给他们股份的数量。无论给500、5000、50000股,你都可以建议别人想一想:如果公司上市时股价是10元,简单计算一下,你就可以知道这些股票当时值多少钱。
5.如上所述,“把一个VC拉进来,是一个战略步骤”。解释:
早期的VC投资,和创业一样,不应该断。只要公司能活下去,就有希望。所以早期VC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把下一轮VC引入公司。
可能你觉得把A轮VC的钱都烧完了,就可以让A轮VC再砸一些了吧?不,这次VC又要出钱了,没那么简单。VC不能因为你钱用完了就再给你一笔钱。那是违法的!具体来说,如果我投了A轮,这一轮的估值是我定的,那我就不能自己给B轮定价,然后投一笔钱进去。我得找新的第三方领投人认价。B轮投资我领不了但是可以跟。这是风投行业的规则。不然我可以把A轮的价格定在500万,B轮10倍到5000万,C轮10倍到5亿...这是“内部交易”,不代表这家公司的“市场价格”。所以VC投的每一轮融资都要有新的第三方VC认可。
一是因为“不断香”,二是因为未来融资的“定价权”,我会在A轮埋下伏笔,请一个VC投一点钱,买张票和我一起看你的表现。如果你演得好,下一场戏的票价可能就是这个VC说了算,我也可以轻松跟投,然后看你继续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