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毅对BGI有哪些疑惑?
曾被饶毅称为“流氓企业家”的华大基因杨,昨日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以下摘自饶毅的博客:
我认为杨是一个企业家,因为看起来华大基因公司已经经营了很多年,好像这个企业是成功的。所以,称之为企业家是一种褒义,因为在我的字典里,企业家高于商人。当然,我不说他是科学家,别人对此也会有不同的看法,因为每个人对什么是科学家有不同的标准。如果你发表了论文,你就是科学家,那么杨就是科学家,如果你在科学方面做得很好,你就是科学家,但杨不是。不同的人对什么是更好的科学有不同的看法,但学生们可能希望知道杨的模型并不是普遍公认的科学家。DNA测序法是国外发明的,仪器是美国制造的,试剂是美国制造的。对于用中国的大量资金和中国的廉价劳动力进行测序是否是一门好的科学,很多生物领域的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所以,恐怕不止我一个人认为杨不是科学家。但是,你是不是科学家无所谓,争论也无所谓。
-以下是2013-07-26的原回答-
我没有内幕消息,只知道主要问题的第二点。
-辩论二:华大会不会只把别人的想法用于学术目的?2012年底,《自然》杂志评选出年度十大影响力人物*。华大基因执行院长王军入选。
三年前,自然杂志上有一篇介绍BGI基因的文章。在接受《自然》杂志采访时,王军坦承“我们是肌肉,但我们没有大脑”。个人认为,说出这样的话需要很大的自信。他们雄心勃勃。2010年,华大基因采购了Ilumina公司生产的128 Hiseq2000测序仪。据说这台仪器的目录价格是每台69万美元。2012年,华大基因又斥资1.1.8亿美元收购了与Ilumina竞争的测序公司CompleteGenomics。
从纯科学贡献的角度来看,如果王军真的如题目引用的“辩论”中所说,糖尿病微肠道菌群和癌细胞单细胞测序的工作都是由他们独立完成的,他当之无愧地被视为一位杰出的科学家。癌细胞的单细胞测序工作发表在《细胞》杂志上。看这里和这里。我没有看完整篇,所以很难直接判断作品的意义。但从作者单位来看,通讯作者单位是华大基因,与第一作者排名前几的都是BGI,只是有一个第一作者属于另一个单位。这两个特殊的单位都是医院,也许是因为他们提供了癌细胞的来源或一些想法,但我个人倾向于判断,主要的科学贡献属于BGI。《自然》在前述报道中也强调了华大基因在2012主导了他们的原创工作,包括这两篇细胞文章。
《自然》的报道引用哈佛大学乔治·丘奇教授的话说,“1999年BGI的测序能力占世界的1%,现在已经达到50%以上”。本周一,BGI参与发表了超过65,438+000篇论文,其中大部分是关于《细胞》、《自然》和《科学》的文章。尽管如此,《自然》杂志指出,BGI 2012最重要的进展是将基因组科学研究转化为实际应用。比如9月份和盖茨基金会签约。
从他们的努力来看,BGI可能不像很多人之前想的那样只是一个测序工厂,也有自己的科学梦想。
*:
《自然》评选出的十大人物在BGI官方主页的新闻中被翻译为“2012年度科学十大人物”,但实际上,同时入选的其他九大人物分别是:
欧洲核研究委员会主席罗尔夫·迪特·豪雅(Rolf Dieter Heuer)向世人介绍了“上帝粒子”。
纽约气候变化特别委员会的联合主席辛西娅·罗森茨韦格(Cynthia Rosenzweig)致力于保护她所居住的纽约哥谭镇,使其能够抵御自然灾害。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工程师亚当·施特尔兹纳领导了好奇号火星车的着陆任务。
布鲁塞尔大学教授塞德里克·布兰潘(Cedric Blampain)带领一个团队解决了一个长期存在争议的科学问题,并证实癌症干细胞确实存在。
迈阿密大学博士后伊丽莎白·约恩斯(Elizabeth Iorns)因为证实了他人一项研究的错误,遭受了人身攻击和职业挫折。
耶鲁大学微生物学家乔·汉德尔斯曼(Joe Handelsman)通过她的研究证实,无论性别如何,都存在对女科学家的歧视。
剑桥大学数学家蒂姆·高尔斯(Tim Gals)发起了一场针对爱思唯尔出版集团的在线抵制活动。
意大利政府官员贝尔纳多·贝尔纳迪尼斯(Bernardo Bernardinis)被判过失杀人罪,因为他认为地震学家未能预防地震。
荷兰病毒学家Ron Fouchier是一篇关于禽流感的有争议论文的作者,他花了一年的大部分时间试图公布这些结果。从这个角度来说,被视为“十大新闻人物”更为合适。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这个人的推荐功不可没。
屠呦呦获奖,得益于饶毅的推荐。
为什么屠呦呦获得诺奖,饶毅的推荐功不可没?
这是因为,在科学界对屠呦呦了解不多的时候,他做了非凡的科普工作。
2011年8月22日,饶毅首先在屠呦呦、张廷栋上发表了自己从中药中发现化学分子的成果,随后他和合作者在《中国科学》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描述了屠呦呦、张廷栋的工作,被称为中药科研丰碑。屠呦呦在科学界还不出名的时候,饶毅就能“大力推荐”他,这也是大家称赞他“有眼光”的原因。
饶毅的推荐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出来。
2011,饶毅落选院士。07年8月65438+公开声明,以后不选院士。五天后,他发表长文,推荐屠呦呦的贡献。当时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最近我的第一身份出现了一些情况,引起了意外的关注。”如果可能的话,他希望借此机会促进两位资深科学家的关注。“如果我们都努力让他们在有生之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那将是我第一身份通过第二身份引发的小事件的意义。”
当今中国谁应该当院士?文章发表后,饶毅明确对媒体表示,他选择这个标题只是为了吸引眼球,他想做的只是把更多人的目光聚焦到屠呦呦和张廷栋两位资深科学家身上,希望推动他们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获得屠呦呦奖的那个人的推荐功不可没。
屠呦呦获奖,得益于饶毅的推荐。
为什么屠呦呦获得诺奖,饶毅的推荐功不可没?
这是因为,在科学界对屠呦呦了解不多的时候,他做了非凡的科普工作。
2011年8月22日,饶毅首先在屠呦呦、张廷栋上发表了自己从中药中发现化学分子的成果,随后他和合作者在《中国科学》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描述了屠呦呦、张廷栋的工作,被称为中药科研丰碑。屠呦呦在科学界还不出名的时候,饶毅就能“大力推荐”他,这也是大家称赞他“有眼光”的原因。
饶毅的推荐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出来。
2011,饶毅落选院士。07年8月65438+公开声明,以后不选院士。五天后,他发表长文,推荐屠呦呦的贡献。当时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最近我的第一身份出现了一些情况,引起了意外的关注。”如果可能的话,他希望借此机会促进两位资深科学家的关注。“如果我们都努力让他们在有生之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那将是我第一身份通过第二身份引发的小事件的意义。”
当今中国谁应该当院士?文章发表后,饶毅明确对媒体表示,他选择这个标题只是为了吸引眼球,他想做的只是把更多人的目光聚焦到屠呦呦和张廷栋两位资深科学家身上,希望推动他们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怎么样?
都是牛逼的人,比浙大其他医院强多了。饶毅好像在博客里强烈推荐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