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柴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新华网济南65438+10月10(记者陆福明)在成功收购法国博杜安发动机公司后,柴蔚集团6月10日宣布再下一城。这一次,它收购了世界上最大的豪华游艇制造商,世界著名的意大利法拉帝公司。被誉为中国发动机行业第一强国的东方企业柴蔚,能否拯救挣扎在欧债危机漩涡中的意大利法拉帝游艇?

6月5438+00日,山东重工柴蔚集团与法拉帝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债权人在济南签署战略重组框架协议。柴蔚集团将通过65438+7800万欧元的股权投资和65438+9600万欧元的债权投资在法拉帝投资3.74亿欧元。债务重组程序完成后,柴蔚集团将收购法拉利75%的股权。

沉没的意大利游艇

法拉利是全球最大的豪华游艇制造商,拥有全球最先进的船舶开发、动力匹配和内饰设计中心,以及由超过65,438+060家主要零部件制造商组成的全球供应商体系。目前,法拉帝在意大利和美国迈阿密拥有8个游艇品牌和8个造船厂,员工近2000人。旗下游艇品牌中,法拉帝、RIVA、雷什宁和伯特伦)4家均为全球10顶级豪华游艇品牌。

受金融危机影响,自2008年以来,全球游艇市场一直在下滑。加上欧债危机的蔓延,全球游艇业正在经历新一轮的企业合并和业务整合,迫使一些世界知名的游艇公司寻求新的合作伙伴。

华尔街商人对虚拟经济过度贪婪的习惯也在欧洲国家蔓延开来。近年来,由于法拉利股东的杠杆收购,公司因过度负债而财务负担过重,全球游艇市场受金融危机影响,公司的经营陷入困境。

2008年,法拉利的销售额一度超过9亿欧元,但随后其经营状况每况愈下,2010年销售额约为5亿欧元。

在这个跨国界的M&A,柴蔚集团组建了一流的团队。其中,花旗、华联、工银国际为本次收购项目的财务顾问;金杜、博内利·埃雷德·帕帕拉多和阿克曼·森特菲特被聘为法律顾问。尽管收购过程一波三折,但法拉利最终还是接受了中企伸出的橄榄枝。

柴蔚扮演救世主的角色。

山东重工柴蔚集团是一家实力雄厚的装备制造集团,拥有高品质商用车和工程机械两大完整产业链,主营业务包括商用车、工程机械、动力系统和汽车零部件。其品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在国内名列前茅,如推土机、高速大功率发动机、重型变速箱、重型车轴、火花塞、中速船舶推进系统、工业发电设备等,重型车产销量均居国内第一、国内第四。

山东重工集团旗下有潍柴动力、柴蔚重机、亚星客车、山推四家上市公司。其中,柴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山东重工集团最大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1946,是中国综合性最强的汽车及装备制造集团之一。目前,该集团在全球拥有4万多名员工,2010年营业收入为911亿元。

柴蔚集团董事长谭旭光表示,发展游艇产业是柴蔚结构调整的亮点。早在2009年,山东重工集团通过其子公司潍柴动力有限公司收购法国博杜安有限公司,使柴蔚集团进入国际高端船舶推进系统业务。

自收购以来,潍柴动力连续投资超过3000万欧元,扩大了baudouin的生产规模,增强了R&D能力,确立了市场领先地位。博杜安发动机销量从2009年的74台增长到2011年的352台;员工人数从120增加到202人。

在获得baudouin公司船舶推进技术的基础上,柴蔚开发了高速艇推进系统,填补了中国在该领域的技术和业务空白。而且,打造高端游艇制造产业集群将直接推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的实施。

谭旭光表示,发展游艇产业是柴蔚集团未来五年的战略规划目标之一。法拉利拥有国际知名的品牌、顶尖的制造技术、高品质的产品和完善的销售渠道,是理想的战略合作伙伴,符合柴蔚的战略发展需求。此次交易无疑将加速柴蔚集团的产业重组和国际化进程。

" 1+1 >2英寸收获

在世界经济风云突变,全球游艇市场在金融风暴中摇摇欲坠的时候,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的游艇消费迎来了快速发展阶段。

2010年中国游艇进口是2009年的3倍。业内专家预测,未来五年到10,中国游艇市场将进入快速增长阶段。游艇将成为富裕阶层生活和娱乐的一部分,成为推动海洋旅游发展的重要工具,市场潜力巨大。

“柴蔚集团与法拉帝的合作将为法拉帝产品进入新兴市场提供渠道,提升法拉帝在产品成本、销售渠道、售后服务和资金实力等方面的整体竞争力,实现双赢,使法拉帝继续成为全球顶级游艇公司,巩固其在现有豪华游艇市场的领先地位。”谭旭光说。

法拉帝还表示,他为与山东重工柴蔚集团等知名企业达成协议感到自豪,并对合作的未来充满信心,这将为法拉帝的长期发展提供坚实的资本基础。

通过此次交易,法拉帝的资本结构将得到全面优化,净增加超过6543.8+亿欧元,负债减少至约6543.8+亿欧元的合理水平,企业将获得充足的资金用于长期发展。

在中国战略方面,法拉利将建立中国R&D中心和零部件供应商体系。将世界顶尖的船艇开发技术和意大利工业设计技术引入中国,开发适合中国未来市场的豪华游艇、公务艇甚至商业邮轮。同时,将带动意大利及国际知名零部件企业在中国投资建厂,形成产业集群,从而提升中国造船技术,积极引导国内消费市场,助推中国从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的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