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飓风》中的东方雨虹
根据东方雨虹披露的信息,80亿元募集资金除补充流动资金外,主要用于华东、华北、东北、华南、西南地区建设生产基地,进一步扩大生产。* * *涉及65,438+02募投项目,拓展范围基本涵盖东方雨虹目前所有产品,并涉及部分新业务的布局。
2020年年报中,东方雨虹披露在建项目25个;东方雨虹在2021的一季度报告中披露了对外投资、建设、生产、研发、总部基地等20个项目。
其实相关情况从2017开始就有了。在当年的年报中,东方雨虹披露了位于广州增城区和广西来宾市的两个拟建华南总部基地项目。广西来宾市华南总部基地项目自2019起未披露进展情况,广州增城区华南总部基地自2018起在其在建工程中进行了报告和披露,但仅披露了项目截至2020年初的账面价值和账面余额以及2020年末的相关数据和具体项目进展情况。
迅速发展
除了80亿元的定增,东方雨虹自2008年上市以来,还多次融资。
Wind数据显示,东方雨虹上市以来累计募集资金约366.95亿元(直接融资+以现金流入为主的间接融资),融资结构以定增和可转债直接融资为主。历年来,直接融资2008年起步约2.29亿元,2011年增加约4.72亿元,短期融资券2014年增加约1.5亿元,分别增加约1.273亿元和2065438。
Wind数据显示,东方雨虹上述直接融资主要用于在全国建设生产基地和扩大生产,涉及20多个募投项目。加上定增80亿元的在建项目和其他在建项目,东方雨虹上市以来在建、在建项目数量可观。
东方雨虹在张之路的扩张仍没有放缓的迹象。
2020年年报中,东方雨虹披露在建项目25个;东方雨虹在2021的一季度报告中披露了20个对外投资、建设、生产、R&D、总部基地的项目,其中2017至2018年仅立项建设了3个项目,其余均为2020至2021年立项建设,而2021年立项建设。
除了上述的重复建设问题,这些总部基地的选址和划分也让外界一头雾水。比如西南、华南、华东、华北的总部基地建设,主要是以地区划分,但也有以某省划分的山东地区总部,以城市圈划分的成渝地区总部。还是两个项目,辽宁地区总部和长春地区总部,都在东北地区,而长春地区总部项目是吉林还是东北地区总部还没有进一步划分。东方雨虹还在相关公告中透露,希望通过在长春的相关投资,进一步扩大公司在华北地区的生产和供应能力。
东方雨虹对现有产能的利用率和未来新增产能的消化相当有信心。
在历年的年报中,东方雨虹多次表示,其产品的生产规模和产能利用率处于行业较高水平,具有较大的规模和成本优势。
在80亿元定增发行过程中,东方雨虹在回复证监会公告中披露了其近年来的产能利用率。根据东方雨虹披露的数据,东方雨虹防水卷材2065438年和2020年1 ~ 9月的平均产能利用率分别为140.23%、130.86%和19。防水涂料的平均生产率利用率分别为143.92%、122.43%、93.29%和84.16%。防水卷材产销率分别为101.36%、98.98%、101.92%、100.04%,防水涂料产销率分别为95.29%、91.48%。
“核心产品的产能利用率和产销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充分体现了公司产品良好的市场号召力,推动公司投资加快产能扩张,从而实现未来收入的进一步增长。”东方雨虹在上述公告中表示。
或者说,结果是,面对上述机构关于未来新增产能的消化问题,东方雨虹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东方雨虹在2019和2020年的年报中披露,其年产量分别为817万平方米和10110万平方米。销售量分别为817万平方米和1009万平方米。东方雨虹2019年和2020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865438+5400万元和21730万元。
在同期年报中,东方雨虹还披露了中国建筑防水协会的行业数据。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和2020年,建筑防水材料产量预计分别为24.20亿平方米和25.15亿平方米。2019 1~12、653家规模以上防水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达到990.43亿元;1至65438+2020年2月,723家规模以上防水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08700万元。
根据以上披露的数据,东方雨虹2019至2020年产量分别占行业的33.76%和40.20%;而同期营收在行业营收中的占比仅为65,438+08.33%和65,438+09.99%。
上述问题最近引起了投资者的质疑。针对投资者的质疑,东方雨虹董秘办表示,公司2020年年报披露的生产和营业收入与中国建筑防水协会显示的总产量和主营业务收入的统计口径并不完全一致。根据公司2020年年报和中国建筑防水协会2020年相关数据,公司经营状况与行业发展相对匹配。但造成这种情况的具体统计口径差异,东方雨虹董秘并未说明。
应收账款攀升。
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0年,东方雨虹应收账款分别为2883103300元、4281922600元、4510848600元、5636056438+065438元、66548元。同期应收账款占比分别为32.55%、32.15%、22.95%、25.14%、21.91%。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1.19%、41.60%、32.12%、31.05%和28.08%。
“企业应收账款上升的原因可能有四个:一是虚增的销售收入;二是产品质量纠纷;三是近年来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收紧,房企资金有限,偿债能力下降,导致上游企业应收账款增加;第四,企业通过赊销带动销售收入。”高级注册会计师刘志庚认为,从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来看,东方雨虹每年有近30%甚至更多的销售收入无法及时偿还,而一般企业的流动资产中应收账款的比例应该在15%左右,因此东方雨虹近年来的应收账款情况不容乐观。
从应收账款构成来看,2017年至2020年,东方雨虹前五大客户的应收账款分别占东方雨虹应收账款总额的19.53%、25.82%、30.03%、30.41%。其他应收款分别占东方雨虹其他应收款总额的65,438+08.79%、29.63%、465,438+0.02%、49.02%,呈上升趋势。
“这说明东方雨虹的大客户越来越集中,销售收入的实现越来越依赖这五大客户。”刘志庚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多年来买卖双方长期合作建立的良好信用关系,导致对这五家公司的赊销政策特别放宽;也可能是东方雨虹为了业绩好,故意放宽了赊销政策。
“过于集中的客户往往容易随着客户运营的不稳定而对自己产生相应的影响。如果客户的业务萎缩,客户的购买量和偿付能力自然会下降。客户集中度越高,这种情况的影响越明显。一旦客户倒闭,应收账款可能基本无法收回。因此,这种情况潜在的风险很大。”刘志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