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兑汇票中介如何盈利,具体操作流程是怎样的?
票据主要分为支票、本票和承兑汇票。支行分为现金支票、转账支票,现金支票可以提取或作为现金使用,转账支票用于转账。本票主要用于转移大额资金。承兑汇票分为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是以银行信用为依托,由签发银行作为承兑人无条件支付给持票人的票据。商业承兑汇票是出票人(企业)作为承兑人,依托企业信用,无条件向持票人付款的票据。题目中所指的承兑汇票应该是银票和商业汇票。在承兑汇票中,银票的信用远远高于商业汇票。即使在这次包工头事件中,也几乎没有银票损失,主要损失的是同业存款。
票据贴现和背书转让
票据由出票人(买方)签发,支付给收款人(卖方)。收款人收到票后如果需要资金,可以向银行申请贴现。扣除贴现利息后,银行将剩余资金返还给收款人,收款人可以使用。
另一种方式。收款人收到票据后,虽然需要资金,但并不想承担贴现成本。只要他的收款人接受了银行付款,就可以通过背书的方式将票据转让给对方,相当于付了钱。
例:甲以500万元从乙处购买了一批货物,并支付了一笔货款。B收到票后,去银行贴现,贴现率为3%,即654.38+0.5万元,于是B收到485万元,然后用自有资金补足654.38+0.5万元,支付给C 500万元,B也可以直接将票的背书转让给C,相当于支付了500万。
最后一个例子,一般银行可以对银票贴现(不占用授信额度),商业票只能用授信额度贴现(直接贴占用授信额度B,保底贴占用授信额度A,需要A同意,商业票很难贴现,限制太多)。背书转让需要C接受B用票据支付,因为B相当于把贴现成本转移给了C。
票据中介的盈利模式
说白了,其实就是高买低卖。
上例中,B找了一家票据中介,通过背书转让的方式把票给了票据中介公司D。一般D公司会给出比银行低的贴现率(比如2.8%,这样B收到486万,比去银行多1万,手续简单)。付款后,票据将由合作银行贴现。折后的价格会低于2.8%,会有差价(银行的折后价格其实是加了一些利润的,票据中介在收了大量票据后可以和合作银行谈折后价格,中间也有很多灰色空间)。牛逼的票据中介还可以操作多家银行,比如现金转账,在这个过程中失控,导致很多大额票据。
在这个过程中,票据中介实际上承担了贴现银行的角色。
银票可以通过中介机构承兑,即会根据不同的承兑银行和面值设定不同的价格;由于银行贴现的限制,很多中介不接受商业票。当然,一些渠道畅通的中介也是收业务票的。
当前风险
票交所成立的初衷是规范票据流通。所以目前市场上对票据中介的打击力度还是很大的。正规的票据公司,比如上海普蓝,听说已经不做贴现业务了。后续随着打击力度的加大,中介的生存空间会被压缩,已经面临很大的转型压力。
其实票据中介做的是银行的业务,但是没有银行的牌照,面临的最大风险是政策风险。
票据套利
目前很多中介也做票据套利业务。他们控制着多家贸易公司,通过伪造公司之间的贸易流程进行套利。
例:A和B都是中介机构,但在股权方面没有关联。甲以10万的价格从乙处购买商品。甲将654.38+00万元存入银行,然后质押开出全额银票(即银票到期款项可以用这654.38+00万元支付给乙,乙收到票后贴现(银行或中介,但最终是银行)。只要存款利率高于贴现利率,两者之间的利差就是套利空间。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先付利息和后付利息的问题。目前接受利息预付的银行很少,大部分是后付。
原理是这样的。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税收(贸易过程涉及发票,一般通过投入产出抵扣来对冲,但还是会产生一些成本,会从利润核算中扣除)、利率、操作等等。
整体来看,由于政策的影响,票据中介的生存空间逐渐被压缩,不排除消亡的可能。但是业务创新多,监管政策只能限制旧模式。如果有新的模式出现,也能让中介重现第二春。回答:要做这个,还是要评估风险,因为毕竟是灰色生意,市场上被查被抓的例子很多。
我们这里有这种业务。主要业务范围包括:买受、卖受、换票(大钞换小钞)、预付定金。
不知道合法不合法。应该属于法律的灰色地带。合法的话就不会在店外卖粮油,而是在店内做这种生意。这类业务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买卖差价、换票收入和存款利息收入。
中小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得融资。即使银行愿意提供贷款服务,也会有一系列的贷款套餐。有的银行要求购买理财产品,有的银行规定一年期流动资金贷款必须包含两次全额承兑。银行里的人都知道有存贷比。如果银行没有足够的存款,就会用这种方式同时放贷和拉存款。这样一来,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会大幅上升。
承兑不是中小企业的主流支付方式,很多企业不认可承兑。因此,企业在验收后不得不找中介贴现,从而获得现金流。如果没有定金,他们也会要求中介垫付定金,出票后再贴现承兑给他们。虽然存款只有一两天,但是金额大,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比如企业来打折,每万元打折400元。如果以20万元接受,可以获得192000元现金,8000元是支付的折扣。如果恰好有其他企业可以承兑付款,那就是中介给他贴的。按照每20万的折扣,他向中介支付196000就可以获得20万的承兑。这个一进一出,4000块钱就到手了。
如果持票企业有50.1万的大额票,但需要30万支付货款,只能找中介换成小票,换票要交手续费。
当然,如果有最近到期的承兑,也可以持有到期,然后找单位背书,去银行办理托收手续,就会收到承兑的面值。
当然也不是没有风险。如果收到的是假票,那就不是失去优惠那么简单了,而是本金。现在电子受理也开始了。不知道纸承兑会持续到什么时候。我觉得就算做了,也不会很久。
现实中常见的承兑汇票是银行承兑汇票,是银行委托付款人签发的一种延期付款票据。银行有到期见票即付的义务,票据期限在6个月以内。
银行的风险控制和监管体系非常严格,承兑汇票中介的风险太大(主要是税务风险,后面会讲到)。我们简单梳理一下现实中承兑汇票当事人的操作方法。
1,付款人
银行承兑汇票是一种融资方式,成本低,但需要信用额度。不是任何企业都可以去银行开承兑汇票的,授信额度需要抵押物。比如我有一套房子,估价1亿,银行会按照60%左右授信,也就是授信额度6000万,你可以在6000万以内贷款,也可以用银行承兑汇票。
在具体使用中,银行需要你提供付款方的合同和发票,这在这里至关重要。付款人的发票不能随便提供。今天中国的发票管理非常严格,尤其是现在税务局有金税系统,全国所有企业的发票都是联网的。所以很多不开发票的企业是无法使用银行汇票支付货款的。另外,在开汇票时,他们要向银行支付30%-50%的费用。
2.收款人
收款人收到银行汇票后,一般有三种操作方式。
1)折扣
这很常见。现实中,大部分中小企业资金紧张,所以收到票据后会马上去银行贴现,会产生贴现成本。本来这张票据到期了才能收回。现在你必须预先向银行支付一笔费用。现实中很多时候,支付方是愿意支付这笔费用的,这笔费用包含在支付方的融资成本中。一般协商成合同价或事后由私人户支付(一般小额可由私人户操作)。
2)转让给第三方
这也是常见的,但要看收款人能否找到背书人,也就是第三方收票人,第三方收票人也和收款人有真实的业务往来,否则税务账套就不会平,税就通不过。今天的税收和金融要求是资金流,发票流与三流物流一致,尤其是通过公户。
3)持有的票据到期
这种情况在中小企业中并不常见,但在有实力的公司或账单太多的公司中会发生。
好了,先简单说一下票据中介。中介无非就是高买低买,从持票人那里拿到票,然后去银行贴现。但是这里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刚才提到的税收问题。比如付款人A给收款人B开票据,收款人B把票据转给中介C,A和B之间有真实的业务和发票,所以A和B是合法的,没有问题,但是B和C之间没有真实的业务,只有公户基金,在财税方面,你会看到B给C支付了一笔钱给公司 但是没有发票或者其他资金对冲,那么这个账就永远结不了,所以B会短时间忽略,但是即使到了公司注销的那一天,你也要面对。 你还是要交税的,这个成本会很高,而中介C就比较麻烦,什么都没有。空壳公司没有实际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