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坦克被淘汰了吗?
编辑
车长(炮向前)11.392m,车身长6.691m,车宽3.632m,车高(至炮塔顶部)2.927m..M103重型坦克有两个改进版本,分别是A1和A2。M103重型坦克有220辆,在实际作战中没有使用过。
战斗。M103重型坦克的最终用户是美国海军陆战队,一直使用到1973年退出现役。
2美国M-103重型坦克-发展历程
编辑
1946 65438+10月19美国陆军军械局决定在战后发展轻、中、重型坦克。决定发展重型坦克的直接原因是“IS-3冲击”的影响。1946年5月14日,美国克莱斯勒公司以“K坦克”的名义提出了重型坦克的新设计方案。上面提到的几款重型坦克原型车都是克莱斯勒设计的,所以该公司有一个开发新型重型坦克的好主意。1948 65438+2月,美国陆军和克莱斯勒公司签署了研制合同,研制代号为T-43的重型坦克。1951年6月,公司完成原型车的试制,开始在阿伯丁试验场进行各项测试。1953正式定型为M103重型坦克。1956正式纳入美军装备序列,开始装备驻西德美军部队。发现M103坦克在使用中。
问题很多,被认为“不适合在一线使用”。由此,对生产的M103坦克进行了150多项技术改造。M103采用120mm T123E1坦克炮,安装在M98炮架上,主炮两侧各安装一挺7.62mm平行机枪。动力装置采用AV-1790-5B汽油机和CD-850-4B传动箱,符合美国陆军要求。军方提供资金对74辆M103坦克进行改造,其余6辆坦克用于各种试验。
1958年10月,M103开始分配到欧洲第899坦克营。同年5月,该营更名为第2重型坦克营。与当时美军其他装甲部队不同的是,该营下辖4个坦克连,每个坦克连下辖6个排,每个排配备3辆M103坦克和1吉普车,这样每个连的坦克数量,不包括直属连的坦克,达到18辆。M103的120mm炮的突防能力比M48的90mm炮强很多,深受战士们的喜爱。
T43E1被陆军部拒绝后,军械局决定重新设计。1954年4月,该局获得3辆T43E1坦克原型机,修改后的设计方案命名为T43E2。改造重点是炮塔和火控系统:炮塔驱动改为电机;主炮右侧的平行机枪换成了潜望镜;导管新配备T52全景测距仪,与T33轨迹计算计算机并行使用。炮手配备T4E1潜望镜。1956年2月改装T43E2的第一辆原型车在阿伯丁测试。美国海军陆战队装备220 M103A1。海军陆战队对M103的要求没有陆军严格,所以M103A1成功服役。M60坦克出现后,海军陆战队对M103A1进行了改进,生产出M103A2,这是美军正式列装的最后一种重型坦克。M103重型坦克装备220辆,未参加实战。M103重型坦克的最终用户是美国海军陆战队,一直使用到1973年退出现役。M103重型坦克作为M47/M48中型坦克的火力支援坦克。试想一下,在欧洲战场,如果遇到苏联IS-3这样的重型坦克,可以拿M103重型坦克与之抗衡。但是,一方面,M103重型坦克容易出现故障,可靠性太差;其次,M103重型坦克有点生不逢时。20世纪50年代末,美军已经在研制新型M60主战坦克。60年代初,M60主战坦克在性能上已经完全接近或超过M103重型坦克。这使得M1。
03重型坦克有种“英雄迟暮”的感觉。
就这样,M103重型坦克从欧洲一线战场退役,转到了美国的海军陆战队。没过多久,美国海军陆战队将其改装成M51坦克救援车,主要用于海滩等松软地面的救援行动。M51坦克救援车战斗总重55吨,最大提升能力30吨,最大牵引力45吨。在结构上,履带上方的滑轮数量从6个减少到4个。
“人留名,雁留声”。退役的M103重型坦克不仅在阿伯丁试验场展出,还在美国一座城市的花园里展出。M103重型坦克的“巨无霸”姿态总是让参观者驻足。
3美国M-103重型坦克-结构特点
编辑
M103重型坦克总战斗重量56.7吨,乘员5人(车长、炮手、驾驶员、2名装卸工)。车长(炮向前)11.392m,车身长6.691m,车宽3.632m,车高(至炮塔顶部)2.927m,给人“人比马高”的感觉。驾驶室位于车体前部中央,驾驶员上方为1车门,驾驶室左右两侧存放有弹壳。炮塔位于车体中部,较大。炮手位于炮塔内火炮的右侧,两个装弹机位于左侧。他们共用1个炮塔门。指挥位于炮塔后部中间,有1个控制塔门。这种布置,加上更大的炮塔平衡尾舱,使得炮塔前后长度增加,呈现出明显的椭圆形。主炮两侧有1平行机枪。这种布置在其他坦克上也很少见。炮塔顶部有1高射机枪。车身后部是动力舱,动力舱配有发动机和变速箱。还有1套辅助动力装置。移动装置的每侧有7个中等直径的负载轮和6个惰轮,其中诱导轮在前,驱动轮在后。指挥位于炮塔后舱,这是一个新事物。虽然做到了“坐得高,看得远”,但带来了增加车高的弊端。
4辆美国M-103重型坦克-性能特点
编辑
美军在设计M103重型坦克之初,就把火力性能放在首位,其次才是装甲防护和机动性。M103的主战武器是1 M58型120mm线膛炮,炮管长度是口径的60倍,采用垂直后膛,有双膛炮口制退器和火炮膛内发烟装置,高低射程为-8 ~+15度,由液压机构控制,采用分装弹药。弹药的类型如下。发射穿甲弹时,在30度的命中角和914米的射击距离下,可击穿221毫米厚的钢装甲。发射穿甲弹时的穿甲厚度为330mm;发射手榴弹时最大射程23150米。虽然是分装弹,但因为有两个装弹机,实际射速还是达到了每分钟5发。火控系统包括:M14机电模拟弹道计算机、M15立体测距仪、M29炮手主瞄准镜、M102望远瞄准镜、象限仪、双向稳定器和炮塔驱动装置等。测距仪结合主瞄准镜,测距范围457-4572米,放大倍数8.6倍。辅助瞄准器的放大倍数是8倍。按照20世纪50年代的标准,这套火控系统是相当先进的。
辅助武器为两挺7.62mm并列机枪和1 12.7mm高射机枪。7.62毫米机枪射速400 ~ 500发/分,最大射程3200米,弹药基数5250发。12.7mm机枪射速450550发/分,最大射程6821m,弹药基数1000发。它可以由指挥塔里的指挥官远程发射。
美国M-103重型坦克
M103重型坦克的动力装置为泰尔达因大陆公司的AVDS-1790-7C V型12缸风冷汽油机,最大功率810马力,配CD850-4A液力机械变速箱,有两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资深的武器迷可能会发现,这个动力传输装置和M48坦克上的几乎一样,战斗总重量增加了近10吨。这是M103坦克机动性略差的主要原因。动作装置采用独立扭杆弹簧悬挂装置,1、2、5、6、7负重轮配有液压减震器。和M48坦克一样,履带是T11mm金属橡胶履带。坦克最大速度33.8km/h,最大行程168km。可以认为M103坦克的机动性稍差,并不是因为美国和美国的坦克设计师设计不出更好的动力装置,而是设计指导思想不同。
在操控性方面,M103坦克的“亮点”在于方向盘,操控性好,乘客不易疲劳。动力传输装置的维护也很方便。
M103重型坦克车体采用铸钢装甲焊接而成。车身前装甲厚度110 ~ 127mm,侧装甲厚度76mm,后装甲厚度25mm。炮塔是铸造的,但尾舱底部是焊接的。炮塔各部分装甲厚度达到114 mm,炮盾装甲厚度达到178 mm,车厢之间用装甲板隔开。单就装甲厚度而言,M103坦克优于IS-3重型坦克。
5辆美国M-103重型坦克模型
编辑
M103重型坦克有两个改进版本,分别是A1和A2。
A1改进了火控系统和炮塔驱动装置(由液压改为电动),将操纵杆改为方向盘,改进了火炮的固定方式。
A2车型的改进主要是将汽油机改为柴油机。M103A2总战斗重量增加到58吨,使用AVDS-1790-2A V型12缸风冷柴油机,最大功率调整到750马力,与M60主战坦克使用的动力装置相同。匹配的变速箱也改成了改进后的CD850-6A型号。这样虽然单位功率略有降低,但最大速度提高到37 km/h,同时由于油箱容量(从1014升提高到1681升)和柴油机的增加,最大行程提高到480公里。
但是从外观上很难区分A1和A2。如果硬要区分的话,A2炮上方的红外大灯可以算是一个识别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