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专车要来新三板了。为什么能一年估值300亿?

4月12日,神州专车主要运营方神州UCAR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提交挂牌新三板申请。与外界相比,持有滴滴股权的阿里为什么要转投神州专车,为什么要转让全部股权?资本市场可能更好奇:成立仅一年的神州专车的估值从何而来?

一旦挂牌成功,新三板将迎来一个大霸主。

4月12日,神州专车主要运营方神州UCAR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提交挂牌新三板申请。同日,鲁以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的身份首次亮相媒体见面会。解决了关于神州专车近期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和思路。

阿里到底有没有投资?

这是从媒体到投资人都无法回避的话题。

3月底,有传言称阿里巴巴已完成对UCAR近30亿元的战略投资,持有9.8%的股份。但阿里巴巴对此并不认同,仅表示与滴滴出行合作紧密愉快,并将继续支持滴滴出行的发展。

紧接着,4月11日,神州专车正式宣布与阿里巴巴达成战略合作协议。阿里证实了这一点,双方将逐步推进在汽车电商、大数据营销、云计算应用、高精地图和出行大数据、智能汽车等方面的战略合作。

但微妙的是,阿里和神州都没有否认投资传闻,都正式声明阿里不持有UCAR的股权。

中间发生了什么?

是担心滴滴,还是安抚中国?

鲁于02年4月65438+首次披露了这一细节,称:

今年2月29日,神州专车进行新一轮36.8亿元融资。阿里巴巴确实通过境内的“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和境外的“阿里巴巴网络中国有限公司”在UCAR投资6543.8+04亿元,占28亿元,约占公司股份的9.8%。

公司投前估值250亿人民币,投后估值287亿人民币。

但由于某些原因,阿里于4月1日分别将其所有股份转让给云峰投资和云岭投资。

以下是股份变动情况:

马云爸爸到底在搞什么?

阿里转让股份的原因众说纷纭。

坊间广为流传的一个桥段是,3月底阿里入股神州专车的消息传出后,滴滴出行总裁刘清前往阿里总部杭城,以滴滴出行股东的身份对阿里投资其他互联网租车平台提出异议。虽然滴滴否认了这个说法。

鲁姚政说:“我建议问阿里巴巴。”

有媒体向询问卢两家收购机构之间的关系。他的解释是:“这个改动是阿里投资后,他们提出改成这两家公司的。海外部分改为云峰,国内部分改为云岭。是他们俩发现的,不是我们,也和公司、我或者公司的团队没有任何关系。”

不过总体来说,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次融资还是和阿里有关。毕竟马云是云峰基金的创始人。更多的分析也倾向于认为,阿里转让股份的真正原因是阿里与滴滴快的股东之间,受禁入协议限制。

至于持有滴滴股份的阿里,为什么要投资神州专车?这又是一个有趣的话题。

大家都知道滴滴背后最早的股东是阿里巴巴的劲敌腾讯。阿里作为快的股东,因为滴滴快的合并而成为滴滴的股东。那么,合并后的快手是怎么活的呢?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从上图可以看出,相比滴滴快的,不仅体量相差甚远,增速也直线下降:快的3月月活跃量仅为297.7万,同比下降82.3%;日活23.5万,下降85%。

所以你知道。

先不说那些质疑神州模式存在重大问题,亏损导致阿里退出的人。

在BAT现有的“互联网加汽车”格局中,百度和腾讯分别重兵把守优步和滴滴,乐视也取得了控制权。阿里的危机感可想而知。

而且2065 438+06 C2C互联网旅游的政策风险还是未知数,补贴还是无底的。一方面,坚持B2C模式的神州专车政策风险最小,也相对跳出了补贴泥潭。作为投资人,对于滴滴内部相对腾讯处于低迷状态的阿里来说,是很正常的反应。

而此举可谓一举两得。适当刷点存在感给滴滴腾讯,挂个神州专车,也不亏。我只能说:阿里,你太残忍了。

为什么估值能近300亿?

快速衰落和BAT出行竞争升级是阿里转向神州专车的原因之一,但仍不是全部。

UCAR之所以成立短短一年就成为投资界的“香馍馍”,估值近300亿,除了大家都看得到的专车出行的市场前景:

更重要的是,路开创了“租车+专车+二手车”B2C汽车的商业模式,进一步辐射整个出行和汽车产业链。

有两个关键点:整个汽车产业链和BC2差异化经营模式。

▲再来说说整个汽车产业链:

这绝对是中国市值管理的精妙之处。

根据汽车公司(0699.HK)今年3月中旬的最新股权重组公告,UCAR已成为汽车公司的最大股东..“租车+专车”业务更加高度协同。

以短租自驾为主营业务的CAR Inc,以其庞大的车队规模和近6.5438亿+的车辆管理,成为汽车生态系统的缔造者。

从现有架构来看,除了专车业务,UCAR的控股子公司还将触角伸向了神州租车、二手车、闪贷、汽车买卖等汽车全产业链。产业闭环基本形成。

同时圈子还在扩大。

正如UCAR所描述的,公司的战略和愿景是:

神州UCAR将聚焦出行和汽车领域的全产业链和人车生态系统,通过商业运作和资本运作相结合的方式,深耕行业。

公司业务包括现有的旅游板块、电商板块以及未来将推出的其他业务板块。

注:资料来源:UCAR战略解读。

这对阿里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诱惑。

这也是为什么阿里与神州专车的战略合作会强调双方将发挥各自领域的产业、技术、生态优势,在“互联网加汽车”领域开展全方位战略合作,努力重塑相关产业链和生态圈。它不仅仅局限于互联网旅游。

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汽车零售额达到3.6万亿元,占GDP总量的5%;2015年,我国汽车后市场规模已达8000亿元。未来,UCAR很可能会切入汽车金融、汽车保险、车联网、智能汽车等。,而其中的空间可想而知。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UCAR将首先在汽车电子商务领域投资不低于人民币6,543.8+000亿元,并将在该领域引入拥有丰富线上资源的战略合作伙伴。“可能是阿里,也可能不是阿里。”姚政又卖了一个俘虏。

▲再来说说B2C的商业模式:

陆坚信B2C是中国旅游领域唯一可靠的商业模式。他的判断主要是基于B2C和C2C在成本结构和盈利模式上的差异。

注:资料来源:UCAR战略解读。

不管对C2C的评价是否准确,至少在B2C模式中,从CAR Inc .港股成功上市到现在的持续盈利,老卢还是有一定的话语权的。

此外,按照鲁的说法,中国的专车“已经走出了补贴的泥坑”。相对于其他平台100返100,或者低至五六折的收费,神州专车的推广真的是长期保持在100返20的规模。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陆认为,神州专车凭市场经验留下了口碑,现有的留存率更能反映真实的客户需求。即使重复打价格战,也能收到打车20%以上的溢价。

国际市场研究公司罗兰·贝格的数据显示,在出租车溢价超过20%的专车市场,2015年,中国专车占据了国内40%的市场份额。

对比现有的C2C模式,鲁反问:“疯狂烧钱的模式终将烧完,当潮水退去,真正的客户需求在哪里?”想想也有道理。至少在C2C现有的规模基数上,由于低价补贴还存在大量泡沫。

核心团队已经建立。

根据CAR Inc .的最新公告,卢辞去CAR Inc .首席执行官职务,转任非执行董事,并继续担任CAR Inc .董事长..

对于工作调整,陆认为,CAR Inc .已经是港股上市公司,更希望专注于利润、工作和成长。而且租车业务一直处于相对稳定的增长期,在现有团队行业的经验足以指导公司实现战略目标。UCAR仍有许多创新有待实践。他的个人重点也将转移到UCAR。

至此,UCAR的核心管理团队已经全部组建完毕。他们中的大多数是汽车公司的创始成员..老卢挖来的美国华平投资集团亚太区前总裁李惠,重量级不亚于滴滴的刘清。

一切准备就绪。神州专车市场的表现能否如老卢所愿,在第三季度实现盈利,还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