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股权基金的背景

私募基金起源于美国。在65438+2009年末和20世纪初,许多富有的私人银行家通过律师和会计师的介绍和安排,将资金投入到石油、钢铁、铁路等高风险的新兴行业。这种投资完全由投资者决定,没有专门的机构组织,这就是私募基金的雏形。

现代体育产业经历了四个重要的发展时期。1946 ~ 1981早期PE时期,一些小的私人资产投资,小企业接触私募,使得PE起步。从1982到1993的第一轮经济萧条与繁荣使PE发展到第二个时期,这个时期的特征是以垃圾债券为资本杠杆的一大波收购,并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达到高潮,当时它还在近乎崩溃的杠杆收购行业环境下疯狂收购美国著名的食品和烟草公司RJR·贝斯克。PE在第二次经济周期(1992 ~ 2002)被洗盘,经历了第三次演变期。在这个时期的开始,90年代初,出现了一系列的金融和经济现象,如储蓄和贷款危机,内幕交易丑闻和房地产危机。这一时期出现了更多的机构化私募股权投资企业,并在65438到0999到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时期达到发展高潮。从2003年到2007年,成为PE发展的第四个重要时期。全球经济从之前的互联网泡沫逐渐走弱,杠杆收购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从而使得私募股权企业的机构化空前发展。我们可以从2007年黑石集团的IPO中得到充分的证明。

经过50多年的发展,国际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已经成为继银行贷款和IPO之后的重要融资手段。国际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规模大,投资领域广,资金来源广,参与机构多样。西方国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已经占到其GDP的4% ~ 5%。迄今为止,全球私募股权投资公司数以千计,其中黑石、KKR、凯雷、贝恩、阿波罗、德克萨斯太平洋、高盛、美林等机构是佼佼者。

私募股权基金在中国的发展

与美国私募股权投资的发展类似,中国私募股权投资的探索和发展也是从风险投资开始的,风险投资在中国的尝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1985年中央发布的《关于科技改革的决定》提到了扶持创业投资的问题,随后国家科委和财政部等部门成立了国内第一家创业投资机构——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中创公司)。20世纪90年代后,大量海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开始进入中国,掀起了私募股权投资中国这个新兴经济体的热潮。

第一次投资浪潮出现在改革开放后的1992。现阶段投资对象以国企为主,海外投资基金大多与国内部委合作,如北方工业、嘉陵等。但由于体制没有理顺,行政干预严重,投资机构很难找到好的项目。当时海外上市很少,也无法在国内全流通。私募股权投资后没有出路,导致投资基金刚进入中国时失败。这些资金大部分是在1997之前撤回或解散的。

1999《中央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实现产业化的决定》的颁布,为我国私募股权投资的发展做出了制度安排,极大地鼓舞了发展私募股权投资的热情,掀起了第二次短暂的投资浪潮。国内建立了一大批政府主导的风险投资机构,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公司(由深圳市政府组建)和中科院主导的上海联创、中科招商。2000年初发布的《关于建立我国风险投资机制的意见》是我国第一个关于风险投资发展的战略性、纲领性文件,为风险投资机制确立了相关原则。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也在积极准备开放深圳创业板,一系列政策措施极大地促进了私募股权投资在中国的发展。但当时由于中小企业板尚未建立,资金退出渠道仍不够畅通,大量投资企业无法收回投资而倒闭。

前两次私募股权投资热潮都是因为退出渠道不畅而失败,但这种情况在2004年出现了转机。2004年,中国资本市场出现了一项有利于私募股权投资发展的制度创新——深圳中小企业板正式推出,为私募股权投资在国内资本市场提供了IPO退出模式。所以第三波投资出现在2004年之后,私募股权投资的成功案例开始出现。2004年6月,著名的美国新桥资本以1.253亿元从深圳市政府手中买下深发展17.89%的控股权,这也是国际M&A基金在中国的第一桩大案,也诞生了第一家国际资本控股的中国商业银行。此后,许多类似的PE案例接踵而至,PE投资市场日益活跃。从开发规模和数量来看,这一轮开发的规模和数量都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期。

进入新世纪后,中国出色的经济越来越吸引在海外留学的中国留学生回国创业发展。一个高科技项目,一个小型创业团队,一笔小额启动资金。这是绝大多数海归刚创业时的情况。不要说百度、搜狐这样的互联网公司,就是UT斯达康这样的通信公司。创业之初,他们只是三两个人,七八把枪。只是由于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一种形式)的持续融资,这些公司才最终从大量同类公司中脱颖而出。

海外学者的风险投资经历了近十年的发展,规模日益壮大。目前,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企业超过40家,总市值超过300亿美元。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企业中,大多数高管都有海外留学背景;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企业正在推动新技术和传统产业的发展,创造了企业在中国发展和海外融资的新模式。

近年来,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企业已经突破了互联网和高科技公司的范畴。许多行业和领域的公司正在登陆纳斯达克。对此,纳斯达克中国首席代表徐光勋指出,“这些公司都在纳斯达克上市,他们带来的中国理念也被国际市场所接受。这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企业中,大部分高管都有留学背景。”

以北京中关村科技园(000931行情,股吧)为例。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关村科技园区中国企业中,有不少是归国企业。这些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海归,正在从推动国内新经济、新技术、互联网的发展,扩展到推动国内传统产业的发展。

一批留学生,如百度、新浪、搜狐、携程、如家等。,回国创业,带回了大量的风险投资。这种全新的融资方式极大地催化了中小企业的成长。同时,几乎所有国际风险投资公司在中国的负责人都是海归。IDG高级合伙人熊晓鸽、CDH国际创业投资基金董事长吴尚志、赛富亚洲投资基金首席合伙人闫妍、红杉基金中方合伙人沈南鹏、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丁健、中经合集团董事总经理张颖、北极光创投基金创始合伙人邓峰、北斗星创投基金董事总经理吴利峰、启明创投创始人兼董事总经理邝子平、德州太平洋建设集团合伙人王伟等等。大部分风险资本是通过海归或在海归工作的外企带入中国的。这些投资促进了国内的创业热情,促进了大量归国企业和国内中小企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国内创投行业的进步。

总体而言,私募股权投资在中国发展迅速,新募集资金数量、募集资金金额、投资案例和金额等投资发展基础数据将长期保持增长,这是新兴市场经济发展和中国企业数量多、发展快带来的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