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联华超市的物流配送模式是怎样的?
摘要:物流配送作为连锁超市之间的纽带,对超市的正常运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物流配送中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连锁超市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的发展现状和现阶段连锁超市配送方案的局限性,说明了构建我国连锁超市物流配送体系的必要性。然后,以上海联华超市和沃尔玛超市为例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我国连锁超市物流配送体系的思路和建议。关键词:连锁超市;物流配送;制度建设1。连锁超市(1)物流配送现状分析整体发展水平较低。目前,中国有相当一部分连锁超市是在传统杂货店及其配套网点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些传统企业依托自身丰富的资源,自建物流配送中心,但大多信息化、机械化程度较低,配送效率和对门店需求变化的反应不够灵敏和缓慢。当然,也有一些大型连锁超市拥有高水平的配送中心,但这仅限于少数大型企业,国内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的整体发展水平仍然较低。(2)机遇与挑战并存根据商务部的统计,2006年中国连锁超市的盈利能力也显著增强。超市和大型超市的门店数量和销售规模同步增长,增幅为19%;超市总库存周转次数由上年的平均11.7次增加到12.2次;毛利率从12.6%上升到12.9%[1]。物流系统是连锁超市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发达国家的大型连锁超市背后,都有一套强大的物流支持系统。我国连锁超市的快速发展也需要物流配送系统作为其销售的支撑,这就给了超市物流广阔的发展空间。(3)现有配送方案的局限性一、连锁超市自有物流配送中心存在的问题:连锁企业建立自有物流配送中心的初衷和目的是降低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然而,我国连锁超市拥有的物流配送中心大多规模小、设施弱、功能参差不齐、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低,使得超市拥有的物流配送中心配送效率很低。同时,根据表1,我国连锁超市自有物流配送的比例仅为48%左右,这意味着超市自有物流配送中心有一半以上的设施处于闲置状态,没有达到资源有效利用和利益最大化的目的,反而成为连锁超市的负担。第二,连锁超市可以利用供应商、代理商或生产企业提供的物流服务,实现自有商品的配送。然而,连锁超市和供应商、代理商或与同一供货相关的生产企业一直在争夺商品分销权。他们都有自己的配送设施,都想通过控制商品配送权来实现自己的利益。供应商希望利用自己的分销渠道实现自己的分销利润,同时掌握最新的销售情况,及时发货,使商品缺货率最小化,销售额最大化。对于需求方,也就是超市连锁企业,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来实现货物的配送。这样既可以降低采购价格,建立自己的价格竞争优势,又可以防止供应商的不规范行为。通过争取商品配送权,也可以提高自己物流配送中心设施的利用率,实现自己的物流利润。(4)入世过渡期结束后竞争加剧。中国入世五年过渡期结束,中外零售商竞争进入新阶段。据统计,2006年,11外资零售商(家乐福、沃尔玛、麦德龙等。)主营大型超市开店100多家,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2006年外资零售商普遍采用并购的扩张模式,实施了一系列金额巨大、战略意图明显的并购。入世过渡期的结束,势必给中国连锁超市行业带来更加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不仅会体现在超市的日常经营中,还会体现在企业物流的管理和运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