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华强北,如何做好电商,准备做电商?

面对电商的冲击,华强北市场的公司和大大小小的创业者压力都很大。离开电子卖场的创业者被淘汰,选择坚守的则在转型寻找出路。

实体电子卖场在衰落。

日客流量50万人次;从事电子产品的商户超过3万家;经营面积超过10000平米的大型门店21家,最大的电子产品门店约50000平米;鼎盛时期的年销售额为370亿元...这是华强北在“黄金时代”时的数据。

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正在冲击传统的实体商业模式,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华强北的实体电子卖场衰落已经显现。区域物业租赁持续低迷,周边写字楼空置率上升,租金水平持续下降。

两家上市公司的财报可以更直观的反映实体电子卖场的衰落。深圳华强(000062,SZ)2015年半年报显示,公司电子市场业务实现营收2.25亿元,同比下降4.48%,实现净利润108万元,同比下降10.77%;深圳赛格(000058,SZ)2015年半年报显示,电子市场业务实现营收158万元,同比下降0.47%,实现净利润4479万元,同比下降11.69%。

多位在华强北经营的商户在接受国家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15的经营情况并不好,2016的情况也不乐观。经营电脑组装生意的程伟民(化名)说,经与周边商户沟通,他所在的电子卖场(2015)三楼将有1/4个摊位将被关闭。

“空铺潮”的出现是有迹可循的。直到现在,华强北的大部分店铺还是采用传统的线下销售模式。这种模式有很多弊端:一是各个店铺的产品同质化严重;第二,没有核心竞争力;第三,频繁的价格战导致利润低。

不仅华强北的实体电子卖场在走下坡路,被称为“中国硅谷”的中关村的实体电子卖场也在走下坡路。如今,中关村鼎好二期除了二楼和一楼已经腾空,曾经专营电脑配件的五楼也改成了人才市场。

改造二元市场:实体店+网上商城

电子卖场主要经营标准化程度较高的3C产品,因此这些产品更适合电子商务渠道销售。随着JD.COM、Suning.cn等电商加速布局,电商在送货上门、售后服务等方面已经超越实体电子卖场。

面对电商的冲击,上市公司深圳华强选择拥抱互联网。深圳华强在其2015半年报中表示:“通过电子元器件分销行业的整合,充分利用上游原厂、下游客户、华强电子世界、华强电子网络等相关资源,构建贯穿整个电子信息产业链的交易服务平台。”

深圳华强以华强电子世界实体市场为基础,正在推进线上市场建设。在电子元器件B2B平台,努力升级华强电子网。2015年初,华强LED商城上线,开辟安防展示模块,开发PayPal一键支付功能。

2015 12 17,深圳华强旗下华强电子商务挂牌新三板,这是深圳华强在3C产品网络分销平台建设方面的又一动作。

在电子元器件领域,深圳华强走的是资源整合之路。2065438+2005年3月,斥资1034万元收购电子元器件分销商向海电子100%股权。2065438+2005年2月25日,65438+2005,深圳华强收购专注于电子元器件长尾需求市场的深圳揭阳迅科70%股权。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5半年报中,深圳华强筹建的“电子商品交易中心”并无业绩,仅提到“目前电子商品交易中心仍处于投资期”。

深赛格2015半年报显示,为应对行业萎缩的不利局面,公司正在探索电子市场业务与电子商务的结合,即线上到线下。2015年,深圳赛格实施赛格工厂店项目,从电商平台建设、批发渠道拓展、实体店销售三个方面,在深圳赛格市场分公司和南京赛格设立“实体+电商+渠道”的复合型“工厂店”经营模式。

华强北两家上市公司都将转型方向聚焦于“实体+电子商务”,整合其供应链资源,打造电子信息全产业链交易平台。

20岁的西格:只有一个摊位守护了20年。

河南中年男子程伟民(化名)在华强北打拼20多年。20年后的今天,他依然守着原来的摊位。

“我见证了华强北的黄金时代。”程伟民告诉国家商报记者,从上世纪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他跟随老板到华强北做电脑生意。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华强北的电子产业也日益火爆。那时候华强北经常出现人山人海的场面。程伟民说,那时候如果有客人只是看了一下,没有买,摊主会直接对顾客说“不买就走,不要把客人挡在后面。”

火热的“卖方市场”时代,也是一个良莠不齐的时代。程伟民回忆说,当时有一个专门做CPU风扇生意的摊主。因为生意太火,供不应求,所以他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甚至卖假粉丝给客户。

“我看了《永别了华强北》这个帖子,也有同感。”程伟民认为他和那个离开华强北的人一样,输给了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如果不能顺应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仍然守着地摊,靠传统模式做生意,势必会被淘汰。

“预计2016年拆除1/4商铺。不务正业怎么不走?”程伟民指着自己摊位旁边的一排店面。

玩电商的80后店主:60%的股份通过互联网交易。

湖北恩施的冉旭(化名)十几岁就出来打拼了。2007年,他和朋友在华强北摆摊,专门做电脑生意。生意最好的时候,有30多名员工和3家商店。2008年开始单干,今年团队25人。现在30多岁,在深圳有房有车,正在申请积分。

自2010以来,冉旭已经意识到互联网对他的生意的影响。他开始在网上搜索进货渠道,寻找价格最低的商品。同时,我也开始在JD.COM和淘宝上开网店。

目前,冉旭主要从事无线终端的批发,包括无线路由、无线音箱和智能手表手环。他告诉《国家商报》记者,他的公司目前主要是向华强北、深圳海关、内陆省份的同行“配货”,60%的股份是通过互联网上的“电商平台”进行交易的。冉旭坦言,正是因为年轻人善于学习,紧跟电商潮流,所以在撤店走人的大趋势下,他们才能“逆市而动”。

冉旭认为,未来的电子终端行业一定会是“电子商务”和“重服务”。未来,电子终端也将根据服装行业进行“保护性”改革。比如有些手机型号为了保护实体店只在网上销售,网上也会有“专项资金”供应。实体店不会消失,因为未来会转变为一个“服务”的角色,加强产品的售后环节。

传统电子产品通过网络营销、淘宝、JD.COM、百度、新闻媒体进行推广,是电子产品企业成功转型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