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璇一介县令,不过是“两千石之味”他死后,光武帝为什么要“葬其为大夫”?
东汉初年,董璇有一个著名的“强制令”。他为官清正廉洁,秉公执法,不畏强权。他不仅深得汉光武帝刘秀的信任,而且敢于大胆地任用他,受到当时人们的称赞。他的事迹被写进了后汉的书《凉官列传》,流传至今。
北海惩恶。
董璇,本名邵平,陈留县(今河南祁县南)人。他学识渊博,为人正直,聪明能干,深受大司徒厚霸器重。后主向光武帝推荐了他。董璇被举荐为官后,政绩显著,逐渐被提拔到北海(汉朝诸侯国,今山东昌乐县西),相当于一县知府。
董璇就任北海相后,发现郡县武官公孙旦依仗自己是地方大款,为所欲为。公准备破土动工,建一座新的住宅院落,于是请阴阳师来预测施工的吉凶。阴阳先生编造了新房地基不吉利的故事,说房子建成会导致家人暴死。公孙旦信以为真,命令儿子在光天化日之下拦截并杀死一名无辜路人,将尸体放在房子地下室下做尸体替身,以为这样可以消灾又吉祥。众人大怒,纷纷向董奏告,控告公孙旦父子各种残害百姓的罪行。董璇接案后,查明了犯罪事实,很快就将龚父子斩首。公孙丹一族的亲信,聚集了三十多支军队,手持武器,到衙门前聚众闹事,多次斥责要找董璇算帐。董璇知道公孙旦一伙曾经投靠过王莽,怕他们勾结海贼闹事,就把这三十个人都抓起来,关在莒莒(今山东昌乐县西)的监狱里。北海县人民看到杀人的真心实意,争先恐后地相互转告,向董细述了龚一伙的大量罪行。董璇命令左书(侍郎)水秋岑依法将这30多名囚犯全部斩首,以此来激怒民众。
坚定地保持正直
青州太守(在今山东临淄县)得知董璇处死公孙旦等三十余人,大怒。光武帝刘秀上书弹劾他,并逮捕水秋岑调查。包括董璇在内的九个人后来被押送到首都,等待廷尉的宽恕。
在监狱里,董璇从早到晚沉浸在阅读中,泰然自若,一点也不感到悲伤和怨恨。
包括董璇在内的九人被判处死刑。行刑的那一天,天空阴沉沉的,北京的人们沉浸在悲痛之中,但董璇却像往常一样,毫无畏惧。许多官员钦佩董璇的正直,准备了食物、酒和蔬菜为他送行。
董璇看到这一幕,严厉地说:“我这辈子都没吃过别人的宴席,何况是快死的时候!”说完,登车离开了。
和他同时被绑上刑场的有9个人。当董璇即将被斩首示众时,我看到一匹快马从远处飞奔而来。马背上的信使喊着“待在刀下”!他跳下马,当众宣读圣旨,命令将董璇等人暂时送回监狱。
然后汉光武帝派特使去问他为什么要处死这么多人。历数龚、等人所犯之罪,命:“水丘岑执行我的命令,斩了俘虏。如果错了,那不是他的错;想杀我就杀我,千万不要杀他。”
特使如实向光武帝报告了询问的情况。光武帝认为董璇秉公执法,被杀者罪有应得。因此,董璇对国家的忠诚应该受到赞扬,而不是惩罚。于是光武帝赦免了董璇,改派他为宣怀县令。命令青州太守不要追究水秋岑的罪行。后来,水秋岑的官职被提升为李思校尉。
瓦解抢劫集团
后来,江夏县(位于湖北黄冈县西北)出现了一个以夏为首的特大抢劫集团。整天在江夏县边境地区抢劫闹事,扰民,弄得人心惶惶,鸡犬不宁。光武帝非常担心。谁将被派去剿灭土匪?想想,还是派董璇吧,他不怕暴力,雷厉风行。于是被发配江夏太守。
董璇没有辜负刘秀对他的信任。他一到江夏县边境,就发布文告说:“皇上相信我能剿灭那些无良狡猾的混混,让我这个没有资格的人担任这个县的知府。消灭土匪的军队已经安排好了。我劝你看完这个文告后认真考虑一下自己的处境。你应该投降,撒手不管,还是继续顽强战斗,自取灭亡?何去何从,望速选!”
夏一伙早就听说办案严的名声,如今再看这文告,心中不免胆怯。结果,该团伙逃跑投降,一个庞大的抢劫集团瞬间土崩瓦解。
当时在江夏县当校尉的是外戚殷太后的一员。董璇拒绝屈尊购买皇族的账户,把他和普通同事平等对待。所以没多久就被尹大伟挤走了。
既治都城,又杀胡阳奴。
董璇离开江夏县后去了哪里?原来光武帝对他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当时,京都洛阳是中国最难治理的地方。生活在城市里的皇亲国戚、英雄豪杰、达官贵人,常常纵容子女、奴隶在市场上横行,作恶多端。朝廷接连换了几个洛阳令,还是控制不了局面。最后,光武帝刘秀决定任命69岁的董璇为洛阳令。董璇上任后,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处理胡杨公主家奴谋杀案。
湖阳公主是光武帝刘秀的妹妹。公主凭借与皇帝的小姨子关系,养了一帮恶毒的家奴,称霸京城,作恶多端,胡作非为。
一天,公主的家奴在街上杀了人,董璇立即下令逮捕他。但是,恶奴躲在胡杨公主的府邸里,出不来。当地官员不能去这个禁地搜查,这让董璇很不舒服。没有其他好办法,董璇派人监视胡杨公主的房子,并下令只要凶手一出来,就设法抓住他。
几天后,湖阳公主认为洛阳新秩序只是故作姿态,虚张声势。于是有一天,湖阳公主和这个杀人不眨眼的奴隶一起旅行,在街上被董璇派来的人发现了。派出的执事立即回来报告董璇说,凶手跟踪公主的车马,不能做到这一点。董璇一听,立刻带人到了城中的夏兰亭,拦住了公主的车马。湖阳公主坐在车上,见挡路的白胡子老头如此无礼,便骄傲地问:“你是谁?”敢带人拦我的司机?"
董璇上前行礼说道:“我是洛阳令董璇。请把凶手交给公主!”
恶奴见骑兵形势不妙,赶紧爬上公主的车,躲在她身后。湖阳公主听说董璇要从她那里找人,就抬起眼皮,漫不经心地说:“你有多少个头,挡得住我的车马抓人?你是不是太大胆了?”
然而,她万万没想到,这个小小的洛阳令竟然如此愤怒,她睁大了眼睛,突然从腰间拔出一把剑,在地上乱划。严词质问她作为皇室为何不遵守国法。胡杨公主被这凛然的气势惊呆了,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这时,董璇严厉地说:“如果一个王子犯了法,他必须像老百姓一样受到惩罚,更何况是你的家奴。”作为洛阳的命令,我将是洛阳所有人民的主人,我绝不允许任何罪犯逍遥法外!”董璇一声令下,洛阳府的吏卒蜂拥而至,把这个恶毒无辜的杀人犯从公主的车上拖下来,当场斩首。
朝廷激辩胡杨公主。
胡杨公主觉得自己蒙受了极大的耻辱。她气得脸色发紫,浑身发抖。她对失去一个奴隶并不是很难过,但在洛阳城的大街上丢了这么大的脸,怎么能咽下这口气!
没有和董璇争论,她转身直接去了宫殿。
当胡杨公主看到刘秀时,她哭着闹着,所以她不得不让刘秀杀死董璇给她辟邪。光武帝听到妹妹的哭声,忍不住生气了。他觉得董璇如此轻视公主,并不意味着他不把皇帝当回事!想到这里,他喊道:“快把那个董璇抓来,我要当着公主的面把他打死!”
董璇被逮捕并带到寺庙的后面。他向光武帝磕头说:“请允许我先说一句话,然后处死我!”光武帝很生气,说:“你都快死了,还能说什么!”
董璇这时已是泪流满面,但他还是很认真地说:“承蒙陛下开导,汉朝再次出现了中兴的喜人局面。没想到今天让皇族的奴隶滥杀无辜,残害百姓!有些人想让汉朝长治久安,严肃法纪,约束豪强,结果却被乱棍打死。我真的不明白。你口口声声说要用文化、教育、法律来治理国家。现在陛下的亲戚在京城杀奴,陛下会杀了那些执法无纪的副官。这个国家的法律有什么用?陛下的国家还能怎么治理?我很容易死。我不需要用棍子打它。我会找到我自己的死亡。”说着说着就撞到了旁边的庙柱上,满脸是血。
强制令在全世界都很有名。
光武帝不是糊涂君主。董璇的正义建议和坚决严厉的执法行动深深打动了他的心。
又惊又悔,他赶紧让卫兵抓住董璇,给他包扎伤口,然后说:“如果你考虑一下你的国家,我就不再惩罚你了。不过,你得给公主一点面子,给她磕头赔罪!”董璇自信地说:“我没有错,我可以补偿我的无礼!”所以,这个头不能砸!"
光武帝只好向两个小太监使了个眼色,示意他们帮董璇给公主磕头道歉。
两个小太监照办了。这时,年近七旬的董璇用两只胳膊支撑着地面,硬着脖子。他拒绝磕头认罪。两扇黄色的小门使劲压着他的脖子,却动弹不得。
湖阳公主知道自己理亏,但还是心烦意乱。没有这口气,她急得冷笑着问光武帝:“嘿嘿!文叔(光武帝字),还是老百姓的时候,家里经常窝藏逃犯,根本不关心政府。既然我是皇帝,为什么连一个小小的洛阳令都不敢管?我真替你脸红!”
光武帝的回答真的很精彩。他笑着说:“正因为我是一国之君,所以应该严于律己,严格执法,而不是像过去当平民时那样做事。难道不是吗?”
光武帝转向董璇说:“你的脖子真硬,还不快退!”
光武帝从心底里喜欢董璇勇猛顽强的执法精神。为了奖励和鼓励他,他专门派人给董璇送去了3000万元的赏金。董璇把所有的奖金分发给他的官员和首席执行官。从此“迫令”“卧虎令”的名声传遍大江南北,洛阳城内没有一个豪强皇亲不惧他。经过治理,洛阳的社会秩序得到了改善。据史书记载,当时洛阳有一首民歌,叫“董邵平鼓不响。”叉鼓是官衙前的警鼓,邵平是董璇的字。这意味着,当董璇制定洛阳令时,没有人敢违反法律,所以没有人去政府门前敲锣打鼓表达他们的不满。
董璇在洛阳任职五年,享年74岁。光武帝对他的死非常难过,派专人为他哀悼。只见董璇的身上只盖着一床破布被子,妻子和孩子相对而泣。家里除了一辆破车和几石大麦,什么也没有。当使者回来告诉光武帝时,光武帝叹了口气说:“董璇是那么正直诚实,我是在他死后才知道的。丢人,丢人!”赐银封卢班,照大夫丧事。同时,他还任命自己的儿子董当了大夫。后来,董被提升到齐国(今天山东省的一个诸侯国)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