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控制权市场中公司控制权的市场机制
因此,根据争夺公司资源管理的方式,公司控制权市场可以进一步分为两种类型:外部控制市场和内部控制市场。其中,公司外部控制市场是指依托证券市场的控制权竞争,即股权收购的方式。公司内部控制市场主要指经理人员内部的竞争和激励。从机制上看,公司控制权市场主要通过并购实现促进资源有效配置和降低代理成本的功能。在一个有效的资本市场中,如果由于管理者管理能力差导致公司业绩不佳,股价就会下跌,从而给外部竞争者带来有利的接管机会。一旦收购成功,现有管理人员将面临失业和名誉受损的风险。
因此,公司控制权市场的存在一直鼓励着现有的管理者面对接管的威胁,迫使他们改善公司的运营,致力于提高公司的绩效,从而有效地降低了代理成本。如果管理者对这种收购威胁无动于衷,必然会导致收购的成功。在新经理的管理下,目标公司的效益增加了。对于收购方来说,已经获得了收益差。不称职或违反忠实和谨慎义务的管理人员已被替换并受到惩罚。整个社会的效益也因此提高了。但公司控制权市场有效发挥其积极作用需要具备以下条件:(1)股价充分反映了公司的基本价值,股价最大化意味着公司价值和股东利益最大化。(2)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反映了管理者的行为和工作效率。股价越高,管理者的工作效率越高。即股票价格与管理者的行为和工作效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3)因管理者能力差或偏离股东利益而发生接管。即接管与管理者的能力和行为有关。简而言之,要求资本市场有效率。首先是避险功能;二是合并功能;三是约束功能。所谓套期保值功能,是指保护投资者或股东权益不受损失的功能。现代股份公司制度的基本特征是股权的流动性,使股东通过转让股权来规避股市波动带来的风险。一般情况下,一旦大公司的股东发现公司经营状况恶化,股票收益下降,为了避免损失,股东们往往会在股票市场上竞相抛售手中的股票。显然,没有公司控制权市场的存在,就无法保护股东权益和防范投资风险。
所谓合并功能,是指公司控制权市场实现企业间吸收合并的功能。在公司控制权市场存在的情况下,企业为了扩大自身规模或进入新的生产领域,往往会在公司控制权市场进行产权和控制权的交易。当一方吸收另一方或双方平等协商组成新的企业组织时,企业规模会迅速扩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只有不断发展壮大,才能保持和加强在市场中的相对关系,广交朋友。
所谓约束作用,是指企业接收方对企业进行兼并,并可能对现任管理者进行重组,迫使企业管理者只关注短期投资水平和收益水平的作用。公司控制权市场的约束功能是通过企业并购实现的,对管理者产生间接影响,因此属于间接控制的范畴。
从以上三个功能可以看出,公司控制权市场对股东权益具有防御性,对管理者行为具有约束或控制作用,因此可以说是一种公司治理模式。如果说董事会治理机制可以视为经理主导型治理模式的内部治理机制,那么公司控制权市场治理机制则可以视为经理主导型治理模式的外部治理机制。在经理主导型治理模式下董事会失灵的情况下,公司控制权市场无疑是一种补充性的控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