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曝光的造假有哪些?
4月19日,环保部通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加强监管,点名企业在设备上的几起违法违规行为。
排气筒的实际截面积约为12.5平方米。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宝山水泥厂“阉割”了在线监测仪的监测区域,使其只能测出7平方米的排放量,导致监测数据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无独有偶,河北CSG玻璃有限公司将二氧化硫在线监测仪的量程上限定为195 mg/m3,上传的数据只能在上限徘徊。
个别企业的造假甚至达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督查组发现,河北省唐山福海鑫钢铁有限公司擅自关闭数据采集传输仪表,数据无法传输至监控平台;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丰源新材料有限公司二氧化硫在线监测数据甚至为负值。
环保部环境监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的这种行为被曝光时,“往往会辩称是设备厂家设置的,与自己无关。”为了堵住这个漏洞,环保部要求,监测设施验收后,排污单位必须将仪器设备等参数报相关部门备案。
样品上放了烟雾弹。环境执法部门对广西百色田东南华纸业有限公司进行抽查时,发现数据异常。原来,取样管线被切断后连接到一个三通管接头上,并连接到一个二氧化碳储罐上,调查时储罐的阀门处于开启状态。
“充入二氧化碳可以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在线监测数据。”公司负责人对监测样本造假的事实供认不讳。
据环保部环境监察局负责人介绍,一些企业甚至用浓度达标的污染物代替监测样品,给远程监测造成数据合理的假象。“需要进一步加强现场检查,人工调查可能存在的样品造假疑点。”该负责人坦言。
4月,督查组在京津冀及周边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过程中,发现山东省菏泽市某建材公司在线监测仪烟尘浓度曲线长期保持在某一值。无论如何校准,监测值都保持在特定范围内。
此前,杭州市环境监察支队检查人员发现某化工厂在线污染物测量仪已损坏,无法采集水样,但仍上报数据。经调查发现,在线运维企业杭州安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运维人员在仪器损坏无法工作的情况下,擅自编造监测数据。
既然是监控运维企业的责任,排污企业是否可以免责?环保部环境监察局有关负责人强调,污染源自动监控的主体责任在企业,监控设施运行不正常,污染企业也有责任。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造假是环保部门的重点打击对象,下一步将开展专项打假行动。
“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必须越雷池一步,否则就要受到惩罚。”从中央到地方,监管环环相扣,密度一次比一次紧,力度一次比一次大,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行为被曝光,显示了党和政府治理污染的决心和行动,也让人民群众看到了生态改善的信心和希望。期待在建设生态文明的道路上,从政府到企业再到个人,都能行动起来,坚持下去,久久为功,做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