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留平打击腐败!300多家供应商黑名单上有谁?

2020年底回望今年的汽车圈,“反腐”二字无疑会占据一大章。

从东风汽车圈反腐第一案,到华晨汽车原董事长祁玉民被查,一汽作为大型国有汽车企业集团,也加强了对“腐败”的专项治理。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消息称,一汽集团连续两年在营销、采购等领域开展专项治理,切断靠车吃车的利益链。

据悉,自2019年以来,一汽集团通过专项治理发现问题7274个,党纪政纪处分153人,发出纪律检查建议书和监察建议书53份,修订完善制度938项,将376名合伙人列入“黑名单”。

事实上,自2011一汽腐败案曝光以来,“反腐”风暴在一汽集团内部就从未停止过,多名高管落马,其中不乏集团领导。

但尽管如此,去年中央第七巡视组向一汽反馈巡视情况时,仍指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廉政风险防范不够。

这反映出来的,可能与反腐问题的“全面性”有关,也大概正因为如此,一汽把反腐的“魔爪”伸向了更广的范围。

众所周知,汽车行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涉及面广,业务性强,上下游合作伙伴多,业务链条广。这是一个面临腐败风险挑战的关键行业。

在监督执纪检查中,一汽纪委还发现,采购、营销、物流、宣传等重点领域廉政风险较高,容易滋生腐败。因此,营销和采购领域的特别治理至关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2018,一汽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徐留平在回顾一年改革时,重点提到了“采购”环节。

他说:“在采购委员会,我批准了100万元的全部采购。”

采购成本作为汽车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汽车的成本和定价。严格的采购控制是整个一汽改革的关键,也表明了徐留平坚决反腐的决心。

在这种“决心”的主导下,一汽将“反腐”范围扩大到方方面面,也是必然的一步。

据悉,在专项治理中,一汽纪委协助党委将责任分解到集团党委每个班子成员和职能部门,形成了党委统筹领导、纪委综合协调、责任主体按管理体制垂直整改的工作机制。

党委班子分管领导指导治理方案,参与动员部署,及时听取主要责任部门和直属单位的专题汇报,约谈组织力度不够、成效明显的单位主要负责人。

此外,一汽纪委还将组织二级公司纪检机构每年选择两个廉政风险较高的领域开展“穿透式监督”。

即二级公司纪检机构结合本单位生产经营特点,紧盯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丰富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各单位重点选择两个廉政风险高的领域或问题易发环节开展监督检查,不断提高监督精准度。

如一汽-大众公司纪委发现废旧物资处置项目相关问题,进而督促责任部门完善工业固废处置流程,重新调整结算方式,降低廉政风险。

一汽丰田公司纪委重点对班组长的廉洁风险和离职员工所办企业与本单位的业务往来进行“穿透式监督”。* * *发现问题21个,处分3人,清理违纪资金8.7万元。

据悉,今年以来,一汽纪委各级纪检机构选择突破项目42个,发现问题567个,督促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建立健全制度146个。

此外,除了“穿透式监督”,一汽纪委还将进行“下沉式监督”,下沉到各个公司,确保反腐工作得到彻底有效的落实,而不仅仅是表面文章。

2019年以来,一汽纪委通过“下沉式监督”,发现员工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4928起,党纪政纪处分76人,提醒谈话1405人,挽回损失854万元。

同时,通过与当地纪委的合作,自2019年以来,一汽* * *共收缴相关企业发票24000余份、公务用车行驶记录500余份,发现问题线索605条,处分党政干部47人,提醒谈话541人,挽回损失1万余元。

在这一系列与“钱”有关的数字背后,普遍反映的是中国一汽集团公司党委常委、纪委书记、国家监委一汽监察专员董云鹏的一句话:汽车企业经营状况与腐败高度相关。

一汽的反腐成绩确实已经在财报中有了清晰的体现。众所周知,2020年,在疫情和寒冬的席卷下,汽车市场的困难早已显而易见,而一汽却呈现出逆势上扬的态势。

今年从1到1,中国一汽实现产量、销量、营业收入、利润全面正增长,其中生产汽车297.9万辆,同比增长9.7%;销售301.1万辆,同比增长7.8%;营业收入5702.8亿元,同比增长12.9%;利润总额403.3亿元,同比增长1.1%。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还发起并联合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T3供应商诚信合作框架协议。

三方定期推送不诚信、不诚信供应商信息,根据各自公司的管理规定对此类供应商进行约谈、警告、业务禁入。目前汽车行业三家央企互推161失信供应商信息。

此外,今年大力查处腐败的东风,因行贿等原因,将4家情节严重的供应商列入黑名单,对其他7家供应商进行了约谈和警告,还对东风本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的2名工作人员和8家涉及职务侵占罪的供应商进行了起诉。

震慑再克制,对于车企来说,反腐之路必然任重道远,而比起问清正廉洁的政治生态何时形成,车企将反腐进行到底的态度,以及“严惩”的过程,或许更为重要。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