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格式管理规定
公文格式管理规定第一章公文格式管理规定
第一条公文一般由眉、体、尾三部分组成。
第二条公文的前缀一般包括公文名称、文号、签发人等内容。
1.文件名称应加上发文部门的全称或规范化简称。文档?“2”字用醒目、工整、庄重的红色字体印刷,置于眉的上半部,文号上方,居中。两个以上部门共同主办的,主办部门应排在第一位。
2.文件号包括部门代字、年份和序号,放在文件名下面,水平线上面,靠左对齐。几个部门联合行文,只标注主办部门的文号。
3.签发人向上级机关报送的文件,应由主要负责人签发,主要负责人外出时,应由分管工作的负责人签发。签发人的名字放在单据号的右边。
第三条公文正文一般包括标题、发送部门、内容、附件、签发部门、签发日期、印章等。
1,标题放在眉下,主送部上方,居中。标题一般应注明发文部门名称、事由和公文种类,准确、简要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除法律法规名称和书名外,标题中一般不使用标点符号。
2、主送部门是指公文的主要受理部门,应使用全称或规范化简称、统称。一般放在标题下面,正文上面,左上角的方框里。一般送公文,可以送几个部门以上;向上请示,一般只写一个主送部门,不宜多负责人送,以免责任不清。如果需要同时发给其他部门,可以复印。
3、内容是公文的主体,要求真实,观点明确、清晰、条理清楚、简洁、恰当。公文上有注释(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的,要用括号标注。
4.附件正文中的补充说明或相关参考资料。附件名称标注在正文之后、签发部门之前,注明附件名称和编号。附件与正文一起装订在正文之后。
5.签发部门也叫签字。签名应使用全称或标准化缩写,并置于正文末尾的右下方。几个部门联合发文,主办部门应排在首位。
6.签发日期:总局会议通过日期或* * * *签发日期;联合行文,最后签发部门的签发日期* * *;规范性文件、部门批准日期、发布日期应当用汉字书写年、月、日,并置于发布部门签名的右下方。决定等。不注明主送部门的公文,发文日期放在标题下,用括号居中。
7、印章除会议纪要外,还应加盖签发部门的印章。印章盖在年、月、日的中上部,上缘不压文字,下缘略压年、日。如果印章盖在与文字内容分离的空白页上,应在空白页的左上方标明。(本页无正文)?。联合报送的公文,由主办部门盖章;联合发文,应加盖发文部门印章。
第四条公文的尾部包括主题词、抄送机关、打印机关、打印日期和打印份数。公文为信函时,文末只包括主题词、抄送栏、份数等。,且未注明签发部门和签发日期;会议纪要?发行?。
1.主题词是反映文档主题内容的标准化名词或名词短语,置于发表日期下方抄送栏横线左端。信件、会议记录等的主题词。不需要用水平线与cc和distribution列分开。
2、抄送部门除主送部门外,其他部门需要执行和知晓的公文。送到上级部门要求?抄报纸?,送同级部门还是不挂靠部门?Cc?。抄送和报纸副本一栏位于文章末尾的主题词下面。
3.发行部门、发行日期和印刷份数。签发部门是指签发公文的办公部门;打印日期是打印部门打印的公文的打印日期,一般打印成人。月份?日本和印度?;印刷份数是文件印刷的总份数,一般根据发行部门的发行范围、归档数量、保管期限等需要确定。合印?分享?。印刷部门、印刷日期和份数放在公文最后一页的底部。印刷部门和印刷日期在同一行的左右两边,中间有一定的距离。印刷份数放在下横线的右下方,发行日期的下方。
第五条公文排版格式公文正文从左至右水平排列,左侧装订。公文用纸一般是A4 (210 mm?297 mm),公文首页是印有眉毛的公文纸。文件编号应与3号新宋体左对齐,签发人右对齐;标题加粗,居中于第二首新歌风格;内容是4号新歌风格。签发部门的签名与正文之间有2-3行,字体为四种新字体。
联合行文,发文部门签名分两行,中间1行,宽度相同,发文日期用四种新体;主题词用小四新歌体加粗,字间一格,无标点,左对齐;抄送栏都是小四新样式,靠左对齐。打印并校对五种新样式。页边距:上下1.5cm,左右2.5cm..
25点行距定值。结构层次的序号应准确清晰。第一层是?一个?,二楼是?(1)?,三楼是?1?,四楼是?(1)?括号外不能有标点符号。如果用的话?规则一。以的形式表示,以下级别是?1?、?(1)?、?①?(①后不应有标点),同一级别层号后的标点要统一。(公文排版格式见附件)
第二章写作规则
第六条行文关系应当根据隶属关系和权限范围确定,一般不得越级请示和报告。上级领导要一文请示,不能把批示放在报告里。请示时,一般要指定一个主送部门,不要送多个主送部门,也不要同时送一份给下级部门。
第七条同级各部门,未经领导或指导,不能发送决定等指示性文件。第八条涉及其他部门的问题,主办部门应主动与相关部门协商。报送的公文,如有关方面意见不一致,应如实反映。
第九条各部门对相关问题未达成一致意见的,不得自行行文。擅自书写的,上级机关有权责令改正或撤销。
第三章公文处理
第十条公文处理分为收文处理和发文处理。收文处理包括收文登记、阅批、传递、催办和归档。
1,收据登记
收到的纸质或电子文件应分别由行政部门进行签收、传阅、登记和反馈。
2.阅读和批准
收文登记后,由行政部行政经理提出,相关部门会签,报领导阅批,再由行政部转相关部门承办或传阅。紧急项目应立即阅读和批准。
行政部作为文件的传阅部门,要及时沟通和反馈领导对文件的疑问。每位领导除了参加会议、出差、传达文件相关内容外,还要在4小时内签批文件。由于出差,公司的电子文档必须每天审核和签署一次。
3.传递
各部门应负责文件的传递。
4.提醒
各级文书人员要及时了解公文的运行和办理情况,负责对所办理的公文进行检查和督促,并在所承办的公文办理完毕后及时反馈,防止遗漏或延误。行政部可以对各部门的公文处理情况进行督促、监督和检查。
5.档案馆
文件和合同会签完成后,应打印会签卡,并整理归档。
第十一条签发文件的处理包括起草、审核、签发、编号、登记、打印、校对、复印和发送。
第四章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