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双华的发展历史
在订购设备时,杜双华遵循“贴近原材料产地和市场”的一贯原则,选择日照作为项目落地城市。日照是中国重要的钢结构基地。当初,杜双华是由日照市先推广到日照港附近的国家规划选址奎山的。但为了不影响国家整体规划,不得不在虎山镇征用5687亩土地,与有H型钢生产经验的莱钢集团合作。2003年2月29日,杜双华与日照市政府、莱芜钢铁集团就日照钢铁项目签署了三方协议。2003年3月31日,日照钢铁开工;2003年5月6日,杜设立日照新日钢铁有限公司,2003年10月22日变更为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日照钢铁注册资本2.2亿元,其中京华创新集团出资2亿元,莱芜京华焊管有限公司出资2,000万元..原计划由河北京华创新集团和香港玉瑾公司出资50%,其余50%由山东莱芜钢铁出资,山东莱芜钢铁后来中途撤资。
日照钢铁公司位于日照市浒山镇,靠近岚山港,占地5867亩。但杜双华最初最喜欢的地址其实不是虎山镇,而是山东钢铁集团在日照港附近的规划地奎山。
后来,为了避开山东钢铁集团的整体规划,杜双华进行了搬迁。
在杜双华之前,首钢、宝钢和济钢都有在日照设厂的计划。杜双华为什么会得到日照市政府的支持?
日照是国家重点钢铁建设基地,日照市政府一直想单独设立钢铁厂,这样更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首钢、宝钢、济钢毕竟都是外人。
杜双华曾在一份自述材料中说,“在新日铁的整个建设阶段,全靠省市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日照钢铁才幸免于大难。由于2003年中国的钢铁热潮,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加剧。2004年2月4日,国务院召开电视电话会议,严控部分行业过度投资。会议要求各地认真清理钢铁、电解铝、水泥领域的投资建设项目,并上报结果。随即,国务院派出联合检查组赴重点地区进行监督检查,轰动整个钢铁行业的“铁本事件”随即爆发。
当时日照钢铁建设时没有得到国家发改委的批准,命悬一线。日照钢铁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2003年下半年国家发改委清理固定资产投资清查日照钢铁时,山东省政府向发改委做了担保。其保障的主要内容是“在保证山东省钢铁总产量不变的基础上,削减部分小钢铁项目,保留优质钢铁项目”。正是因为日照钢铁被列入优质钢铁项目,才幸免于停产。另外,杜双华异常低调,外界很少知道山东有一个日照钢铁。
日照钢铁早期发展的另一个重大转折是从莱钢集团撤资。
杜双华曾在上述自述材料中称:“我们(新日铁)与莱钢合作时,双方未能就合作方式和资本运作达成一致,莱钢撤回了全部股份和技术人员。资金方面,由于莱钢退股,国家收紧银根,一度出现资金短缺。”当时,杜双华利用其在河北积累的银行关系紧急“灭火”。以京华创新为担保,获得中国农业银行衡水城中支行、中国建设银行日照支行、兴业银行、日照商业银行近20亿元贷款,并获得“日照市人民政府、山东省人民银行等单位的大力帮助”。
莱钢退出后,日照钢铁面临技术空巢。尽管杜双华表示“只能重新招聘技术人员,自主研究和使用技术”,但据记者调查,日照钢铁获得第一批“H型钢”技术图纸,是因为杜双华以高薪留住了莱钢的一部分技术人员,为日照钢铁日后以“H型钢”为核心业务奠定了基础。
在一位资深钢铁行业研究专家看来,莱钢的退出不仅仅是因为利润分配和风险承担的差异,还与国企和民企的行为风格有关。“国有钢铁企业新项目的审批程序漫长而复杂,需要平衡各种利益。民营钢企一旦看中一个项目,就会很快启动。”
此前,在中国钢铁工业快速崛起的快车上,杜双华一路顺风顺水,但新日铁却遭遇了来自其最初建设的前所未有的阻力。据杜双华回忆,2003年3月中旬,公司刚开工不久,就遭遇了日照30年不遇的大雪。从6月到9月,连续阴雨天多达47天,道路泥泞不堪。大型车辆和工程机械都用不了,很多设备还得靠人背。更让人惊讶的是,非典疫情肆虐全国,各地交通管制,采购人员出不来,施工设备进不去。同时,在与莱钢的合作中,由于合作模式和资本运作未达成一致,莱钢在企业还未投产前就已撤出股份和技术人员。Nisteel不得不重新招募技术人员,边干边学。
事实证明,杜双华所在地日照是有战略眼光的。新日铁党委书记廖海廷告诉本报,铁矿石从日照港到新日铁的运费只有2.4元/吨,但如果运到山东大陆,则需要100元以上,钢材运回港口的成本要翻倍。Nisteel每年需要10多万吨矿石,仅此一项就比内地企业多了20亿元的利润。
2004年新日铁产量仅为654.38+0.07万吨,销售收入25亿元。但2007年新日铁产量达到775万吨,增长7倍,销售收入286亿元,是2004年的9倍多。短短五年的爆发式增长,让新日铁成为山东最赚钱的钢铁企业。2008年山钢营业收入654.38+0205.05亿元,利润27亿元。然而,2009年新日铁实现营业收入4765438+8700万元,利润却高达60多亿元。
新日铁项目于2003年3月31日开工建设,仅用了181天,创造了中国冶金建设史上的奇迹,被有关领导和业内人士称为“新日铁速度”。截至2004年底,公司已完成项目总投资27亿元,年生产能力200万吨。2004年7月,日照钢铁被山东省政府列入1167发展战略中的第四大钢铁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