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代为什么要向现代物流转型?
此外,国际货运代理行业一直竞争激烈。随着入世承诺的逐步履行,去年中国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这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同行加入。面对越来越透明的价格和越来越苛刻的客户,中国国际货代传统货代业务单一、技术落后的弊端暴露无遗。面对国外货代巨头的咄咄逼人之势,内地货代行业正在寻求整合转型,加速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比如中外运、中远等大型国有物流公司打包上市;然而,一些中小型货代公司仍然不能迅速找到正确的市场定位,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
由于中国货运代理正式对外开放,中国的中小型国际货运代理受到国外巨头的直接冲击。此外,与国际巨头相比,内地货代企业普遍规模小、数量多,在资金、人才、管理等方面明显难以竞争。
我国货代企业有数万家,分布广泛。
1:管理制度不规范、货代定位不清晰、供应链网络狭窄、人才严重缺乏等发展瓶颈。
2.网络观念淡薄。据调查,目前我国货代行业在网络化管理方面非常薄弱。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货代公司在海外建立自己的代理网络,只有少数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网络。
1中国的国际货运代理企业有转型的可能;
近年来,我国广义现代物流业发展迅速。以海尔、宝钢、青岛啤酒为代表的第一方物流已经在探索性运作;以沃尔玛、国美为代表的第二方物流已经在实际运作。巨大的第三方国际物流市场引起了国外供应商的极大关注,一些中外合资和合作物流公司一直在为航运公司和中国企业提供国际物流服务。UPS(联合包裹服务)、DHL(敦豪)等大型国际物流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快递市场。中国是世界第四大贸易国,庞大的进出口贸易流量为国际物流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近年来,我国一些国际货运代理、运输、仓储、邮政和电子商务企业正在向第三方国际物流企业方向发展。拥有百万吨运能的运输企业和只有几辆货车的小企业,争相打包,成为“现代物流”企业。第三方国际物流企业不是天生的,而是要在现有企业的基础上升华。在中国,第三方国际物流企业可能会以各种方式出现在现有的3万家国际货运代理企业中,因为:
一、国际货代一般的运作模式是“发货人-货代-承运人-收货人”。第三方国际物流的运作模式是“生产商-货代-消费者”。近年来,在实际操作中,国际货代企业正在向两端延伸服务。特别是随着我国外资企业进出口的日益增多,外贸进出口经营权的一再放开,国际货运代理的服务对象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进出口商所扮演的“发货人”,而是以制造商为代表的“生产者”。在中间环节,国际货代企业不仅仅是做船代,普遍增加了陆地拖车、报关、检验、保险、装卸、仓储等服务。服务的终点以前是“收货人”,现在是根据客户的需求向内地延伸,向最终用户延伸。国际货运代理有集装箱运输“门到门”服务的经验,为延伸服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般的运输、仓储、包装、加工、报关、报检提供单一品种的物流服务,而国际货代可以提供复合物流服务,更接近现代物流服务的要求,这也是国际货代的显著特点。
第二,“外包”和“虚拟经营”是现代物流的本质特征,国际货代企业普遍具备这一特征的基础。如今,国际货代企业在经营中充分利用自己掌握的信息资源。为了适应世界各国对贸易的不同管制和客户的特殊要求,他们基本上都是将运输(包括海陆空运输)、仓储、加工、包装、报关、检验等业务“外包”给国内外其他企业,具有“虚拟经营”的性质。国际货代通过“外包”产生效率,是因为他们对合作的相关企业的服务水平、业务能力、经营理念有着深刻的了解,能够在很多方面达成默契,形成“一站式”服务。国际货代企业最有经验的就是“虚拟运营”的能力,善于发现和选择优势企业资源,整合成一个最优组合,一个国际货代企业提供服务,让客户复杂的物流流程变得简单如“一票”。需要现代物流企业的技能,国际货代企业已经在业务实践中“热身”。
三是国际货代企业储备了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在经营中涉及较长的货运航线;涉及合作企业多;经过多年的培训,企业员工普遍具备国际贸易、国际运输、外语、WTO等方面的知识,对业务中的复杂问题有较好的把握。这些做法和经验是其他单个企业在物流运营中无法把握和积累的财富。少数国际货代企业开始注重培养知识型、技能型高素质人才,这使得国际货代企业向具有人力资源基础比较优势的现代物流企业转型。
第四,国际货代企业有良好的经营体系和运行机制。国际货运代理企业是近十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和经济快速发展的产物。少数企业是从原国有企业中新设或分化出来的事业单位,大部分是中小型民营企业。这些企业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面临着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他们没有那么多传统的经营理念和做法,也没有那么多历史包袱。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体制,锻炼和提高了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的生存、适应和发展能力。部分中小型国际货代企业在创新精神、创业冲动、物流能力、管理理念、用人机制、业务发展速度、领导能力等方面表现突出。这些企业比纯粹的国有企业更容易转型为现代物流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