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分析与研究: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模式

network.cn龙源期刊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分析与研究

作者:闪辉

来源:财税月刊第12期2014

会计舞弊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2001 11月,连续六年被《财富》杂志授予?最有创新?美国能源巨头安然公司(Enron Corp)被曝出超过6543.8亿美元+0.2亿美元的假账,揭开了席卷全美的会计丑闻序幕。2002年6月25日,世界通讯。全球第二大电信公司,被证实虚增收入38亿美元,利润6543.8+0.6亿美元,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利润欺诈案。会计造假不仅现在存在,过去也存在;不仅是国内,国外也是。会计造假手段高明,范围广泛,影响恶劣,损失巨大,对全球经济危害极大。因此,中外学者一直在努力研究,将研究方向转向会计舞弊的研究领域,希望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上市公司;会计;欺诈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会计理论和实践通常是针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虽然国外文献研究中没有提到会计舞弊,但是国外文献中有很多提到这种现象,比如财务报表舞弊和盈余管理。前者是指故意编制和传播虚假财务报表,欺骗和误导报表使用者,后者是指在会计准则允许的限度内做出的会计选择。对于会计信息舞弊,国外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舞弊的行为和动机上,强调财务报表舞弊是一个动态的有机系统,不可能完全杜绝。其治理对策主要是加强公司内部治理和外部监管。代表性观点如下:美国注册舞弊审计师协会(ACFE)前主席Alpechtd和Wernz。台湾威廉姆斯,对诈骗的定义是:?欺骗他人并从他人处获取利益的行为。?他们认为,欺诈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欺骗;另一种是这种骗术中别人的信任。他们将欺诈分为员工欺诈、管理欺诈、投资欺诈、供应商欺诈、客户欺诈和其他欺诈。其中,管理舞弊是高级管理人员实施的舞弊,其最常见的方式是管理当局操纵财务报告。造假的过程可以定义为?一方以另一方的损失为代价有目的地寻求利益的一系列行为?。欺诈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规范一旦确立,就会形成。没有规范,就不会有欺诈。他们认为,即使成本不是制约因素,欺诈也无法完全消除。

二,国内研究综述

长期以来,会计信息质量一直是我国会计界乃至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随着我国证券市场会计信息造假案件的频繁曝光,学术界和政界对会计造假的治理高度重视。刘峰(2001)、黄世忠(2001)、谢德仁(2001)、吴连生(2001)等人从新制度经济学和产权经典的角度对此进行了有益的研究,获得了许多新的认识。关于虚假会计信息的研究,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江主持的财政部“九五”重点项目“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从粉饰会计报表和上市公司利润操纵实证研究的角度,从多个角度对虚假会计信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