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

一是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制度,促进企业管理整体水平。

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基本工作制度包括:原始记录管理和报告制度、定额管理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产物资管理和库存制度、价格管理制度、财务预算制度、财务分析制度。

按照财务管理基础工作的要求,公司要实行岗位责任制,规定每个员工必须做什么,什么时候做,什么情况下怎么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做错了怎么办。这样每个岗位的每个负责人都清楚每个人承担的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并要求每个人都遵守。

通过这些制度的实施,有效加强了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原始记录、计量、消耗、定额、验收等工作,提高了企业管理的整体水平。

二、建立健全商品购销存管理办法,规范企业流动资产管理行为,完善内部约束机制,确保资产完整和增值。

1,在商品采购过程中,制定规范采购行为的规则、采购付款的管理办法、采购过程的管理办法,规范企业的采购决策和进度行为,保证良好的采购。

《关于规范采购行为的规定》的主要内容是,采购决策按以下程序作出:第一步,采购人员提出所采购商品的名称、规格、采购单位、数量、进价和预计销售价、全部销售的预计时间、毛利和利润;第二步,各职能部门提供适销性、价格、库存等。从出版物购买的商品;第三步,决策者根据购房者的意见,综合分析各职能部门的数据进行决策。

针对支付的安全问题,在《采购支付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了支付程序和支付审批权限,落实采购责任,确保资金安全完整,防止商业欺诈。

针对采购中的回扣问题,在《采购流程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购销业务中的所有回扣、回扣都要进行核算,严禁各经营部门私设小金库或个人私自拿回扣。

2.在商品销售过程中,为加快销售货款的回收,特制定《销售货款管理办法》。对已售出商品的货款,遵循“谁销售,谁负责收款”的原则,做到钱物清;对于寄售商品,要充分了解寄售方的信用状况,签订合同,明确付款期限。这样既扩大了销售,又保证了资金安全。

3、在商品保管环节,建立商品检验制度,每月全面检验一次,专项检验及时进行。在保证销售的前提下,大力推行小库存、零库存,让商品适销对路,勤快好卖。

三、建立和完善自我扩张和自我约束的企业财务机制,确保企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1.建立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三年滚动财务体系。

计划。引入全面预算管理方法,在全面预算的基础上编制企业滚动财务预算,在资金方面做到“长计划、短安排”,妥善处理留、借、吸或对外投资的关系。

2.加强资金的日常调度和控制,继续实行限额管理、指标控制、内部银行完善等一整套措施,落实各级各部门资金管理责任制。尽量避免无计划和定额使用资金。

3.企业负责人发生变更时,任期目标应跟随企业战略发展目标,以保证滚动财务计划实施的连续性和协调性。

四、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的客观要求,严格实行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和会计监督。

1,关于资产的安全与增值。在制定内部财务管理措施时,首先考虑的是安全合理地使用资产,使其发挥最佳的经济效益。该制度明确规定“因业务需要使用支票、汇票时,必须填写业务支付通知单,注明原因,并由部门负责人签字。凡消费超过1万元,需要提前支付的,须经公司经理批准”。这样资金的使用权基本集中在公司最高决策层,防范和避免了一些可能的风险和损失。

2、关于企业内部责任的落实。公司可以建立内部责任会计制度,分别核算各部门的营业收入、成本费用和部门利润。并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部门合同管理责任制,让各业务部门都知道自己一年的任务和目标。

这有利于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努力做好业务,节约开支。但承包不等于放弃管理,必须建立内部约束机制。因此,内部控制制度中应明确规定各部门的权责,做到分级负责,责任明确,相互制约。

3.关于会计监督。会计监督不是简单的对一般费用报销的审查,而应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从经营资金的筹集、资金的使用、费用和收入的实现到财务成果的产生。为保证会计监督职能的正常发挥,可在制度中规定:“公司会计单位在公司经理室经理的直接领导下工作,严格执行制度,完成财务管理基础工作,正确核算,如实反映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依法进行税收筹划,维护投资者权益,接受主管财政机关的监督检查。”“对任何违反国家财经纪律、“两规”、“两制”和公司规章制度的行为,我公司会计单位有权拒绝执行。”从而强化会计监督职能,保证会计制度的贯彻和有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