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新水泥的华新石花
百年华新见证了中国水泥工业的发展。
第一部分(1907-1937)
1907(清光绪三十三年),清政府设立的湖北水泥厂,是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湖北水泥厂是中国近代最早的水泥厂之一。
民国初,陷入严重债务危机的湖北水泥厂在多方利益博弈中被迫放弃经营权。
湖北水泥厂1914更名,后由启新公司1937控股。
第二部分(1938-1949)
1937,抗日战争爆发。1938年,季华水泥厂被迫搬迁,1939年,华中水泥厂重建。
1939昆明水泥公司成立,1940昆明水泥公司建成投产。1941成立江西泰和水泥厂,1944接管贵阳水泥厂。
1943年5月,华中与昆明合并、增资、重组,华新水泥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1946年9月,华新水泥有限公司投资集资引进美国设备,复员湖北建设大冶水泥厂,远东第一。
第三部分(1950-1978)
1949年5月解放军接管后,民主改革运动展开;恢复生产,进行基本建设,调整经济关系,华新将获得新生。
建国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对行业管理体制和企业领导体制进行了多次调整。政府对华新厂的管理,按照行政隶属关系,几经变动。
50年代中期,华新产能超过设计水平,开发了一批水泥新品种,成为国家大型骨干建材企业。
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华新在水泥制品深加工、水泥产能扩大和新技术研发方面有重大项目,引领了企业的内涵式发展,成为计划经济时期华新厂保持全国行业领先地位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
第四部分(1979-1999)
80年代国企改制,1988年2月,华新与红旗成立“华新水泥厂(集团)”。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了以国企改革为核心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86湖北省政府提出在六五期间组建全省“十大”企业集团,华新水泥集团名列其中。
1993年,华新水泥厂实施股份制改组,企业分为四部分:华新水泥有限公司为水泥主体;生活物流部成立为华信生活服务公司;学校、医院等部门成立为华信工* * *业务公司;同时,石棉制品厂分离重组为华新水泥纤维制品厂。9月22日,1993,中国证监会核准华鑫股份公开发行股票申请。
1996,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华新水泥集团公司”更名为“华新水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同时按照母子公司制经营管理。
1998年6月,著名跨国水泥制造商瑞士Holderbank公司与华新水泥股份公司签署合作意向书,同意认购华新b股。
1994,65438+2月,华新建成2000t/d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1999年3月,又成功建成5000 t/d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年产水泥350万吨。
1997 165438+10月,华新水泥有限公司机修车间改组为机械工程分公司。经过十年的发展,成为湖北省最大的建材机械设备制造商。
1999年2月23日,华新成立散装水泥储运分公司,开展散装物流业务和对外经营。
1999年6月,武汉WISCO华新水泥有限公司成立。
第五部分(2000-2006年)
2000年至2006年,公司投资42.8亿元,新建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10条,大型粉磨站5个,混凝土搅拌站3个。
从1997到2006年的十年间,企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健康和谐发展。2006年,华新水泥年产能发展到2850万吨;总资产达到78亿元。
从1997到2006年的十年间,公司先后荣获全国(百家)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全国和谐劳动关系优秀企业、全国普法先进单位、全国内部审计先进单位、全国设备管理优秀企业、全国基层民兵预备役先进单位、中国建材行业知名企业、湖北省优秀企业(金鹤奖)、湖北省上市公司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