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检验技术管理规范的诞生过程
1.规范编写组成立并召开第一次会议
2008年9月18日,《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检验技术管理规范》(GB50618-2011)(原名《建筑工程质量检验管理规范》)编写组成立并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工作会议。会议由中国建筑协会工程建设质量监督分会具体召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质量安全司质量监督处朱昌熙处长作了重要讲话。来自北京市质监站、上海市质安站、广东省质安站、山东省质安站的20余名与会专家参加了会议。广州简悦三和软件有限公司成为唯一参与编辑的专业软件公司。董事长黄健先生出席了会议,并负责“计算机辅助管理”一章的编写工作。
2.召开规范编写组第二次工作会议。
2009年6月8日,编制组第二次工作会议在海口市召开。会议传达了建设部2008年工程建设标准编制工作会议精神,对《规范讨论稿》进行了修改完善。广州简悦三和软件有限公司作为唯一的软件公司参与编写,并负责“检测信息管理”的编写。通过此次工作会议,确定了《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管理规范》(原《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规范》)标准由原行业标准正式升级为国家标准,该标准的升级和颁布实施将对我国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的规范化管理产生深远影响。
3.召开规范编写组第三次工作会议。
2009年4月14-15日,起草小组第三次工作会议在昆山市召开。对规范讨论稿进行了讨论和修改,形成了最终稿。参加本次会议的单位有: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中国建筑业协会质量监督分会、上海市建设工程检测行业协会、广东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江苏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中心、山东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中心、北京市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中心、海口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上海市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中心、昆山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深圳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广州市简悦三和软件有限公司
4.召开规范编写组第四次工作会议。
2009年8月28-29日,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了第四次工作会议,编写组全体成员参加了会议。第三次工作会议后,主编根据大家的意见整理出了《守则》草案,征求了40多个相关单位的意见。30多家单位反馈共计100多条。根据意见,主编做了初步修改。在这次会议中,根据征求意见稿的反馈意见,对几个关键建议进行了充分讨论,并对《规范》进行了章、节、条的修改。经过充分讨论,对守则的条款进行了部分修订,使守则更加完整。其中“检测信息管理”一章由广州简悦三和软件有限公司修订;“检验委托”和“检验人员”章节内容由江苏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修订。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效果,这也将加快准则的颁布。
5.标准编写组专家评审会在厦门召开。
2010 4月1日,在厦门召开专家评审会。来自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质量司、福建省建设厅、厦门市建设局、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国家检测中心、南京市建设局、北京市监理协会、上海市检测中心、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云南省市政监督站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出席了本次标准评审会。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总工程师王绍国出席会议并讲话。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质量安全监管司廖宇平司长对标准的审查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并宣布成立审查委员会。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金德钧作为审查组长主持标准审查工作,简悦三和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健作为编委会成员之一出席审查会议,并回答了审查专家提出的第四章“检测机构能力”中有关信息管理的规定等问题。审查委员会听取了准则编纂组关于准则编纂和内容的报告;对《守则》进行了全面审查,并达成以下共识:
1)本规范编制组提供的审查文件齐全,符合工程建设技术标准的审查要求。
2)规范中提出的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管理内容全面、合理、可操作性强,与相关技术标准相协调。
3)规范为检测机构提出了检测数据的积累和有效利用,有利于检测机构检测技术的不断提高,也为工程施工中相关参数的选取提供了技术支持。
4)规范对建设工程施工过程和使用过程中质量检验的技术管理要求作出了科学规定,有利于工程建设和使用过程中的质量检验管理,有利于保证工程质量,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综上,评审委员会一致通过评审。认为该规范作为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管理的专项规范,填补了国家标准的空白,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