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规涉房贷款被提前收回?严打“房商贷”,严肃处理

近日,上海一份《个人贷款提前支取告知函》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由于商业贷款被挪用于购房,这笔近300万元的贷款被要求限期偿还。

除了上海,在监管的加强下,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也在严查违规资金进入楼市。

违规使用贷款被追回。

去年底以来,深圳、上海等地楼市火爆,将金融产品“房贷转商贷”抬出了水面,随后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楼市成为监管部门打击的重点,违规贷款被提前收回的案例不断出现。

记者翻阅《上海市个人贷款提前支取告知函》了解到,银行公告称,该笔近300万元贷款系因贷款人未履行借款合同第四条“贷款用途”相关约定,并告知贷款人必须在3月31日前足额偿还贷款本息。逾期不还,就构成逾期,产生罚息,银行会采取诉讼、财产保全等措施。

“监管部门这次要动真格了。”广发银行北京分行信贷部的张先生向《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解释,这意味着如果上海借款人办理的是按揭贷款,那么他现在只有两个选择:要么筹钱还贷,要么抵押房产被银行没收。

据知情人透露,这类事件的背景是今年6月5438+10月,上海银保监局明确要求辖内银行对相关业务进行半年检查,对去年6月以来发放的消费贷款、经营贷款、个人住房贷款进行全面检查,并首次公开提出拦截机制。2020年4月,央行上海总部在房地产信贷座谈会上明确,严禁以消费贷款或经营贷款的形式向购房者提供资金。

严跃进告诉记者:“经营性贷款买房的利息成本比按揭贷款低很多。房贷年利率一般在5%-6%,有些地方甚至达到6%以上。首付要求也比较高,而经营性贷款年利率一般在4%以下。”

据严跃进介绍,针对这种现象,之前的金融监管政策并没有涉及贷款的回收。2016上海出台调控政策,要求房贷首付为自有资金。当时的处罚方式是将违规者拉入失信名单。同年,深圳也出台类似要求,主要是打击互联网金融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从事首付贷、众筹购房、过桥贷等金融杠杆集资业务。2065 438+07-2020年主要实施地方房贷监管政策,打击通过流水骗贷。

严跃进认为,今年以来对房地产金融的监控不断加强,尤其是在“非法资金流入楼市”方面,维护房地产金融环境的稳定被提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预计后续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会加强对违规资金流入楼市的监管,提前收回贷款的措施会对炒房者起到震慑作用。

多地加强资金监管。

上海并不是唯一提前收回违规贷款的城市,北京和广州也在加强对此类行为的监管。

北京白纸坊一家中介门店的店长告诉记者,他经手的一套学区房春节前刚卖出去,最近又挂牌出售。挂牌价还是“合理”的,因为房主用房子来还商业贷款,被银行查了出来。现在他要还贷款,还要卖房子。“不卖?谁能一下子拿出几百万现金?”

北京一位资深银行人士向媒体透露,北京所辖部分商业银行已收回违规流向楼市的信贷资金,要求客户提前归还。该人士表示,从去年开始,监管部门定期抽查,收集信息,筛选出异常账户和消费贷款流入楼市、股市的可能性。如果发现问题,银行会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后续处理。

“主管部门对北京楼市热点区域的成交案例进行了一次普查,特别是对西城金融街、德外、海淀万柳、中关村等热点学区的成交案例进行了重点排查。”北京房地产协会秘书长陈至告诉记者。

广东银保监局近日也表示,将严肃查处商业贷款、消费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的行为,要求辖内银行业机构围绕授信调查、授信审批、贷后管理、第三方机构业务合作等进行全方位风险排查,严格规范与中介机构的业务合作,及时堵塞业务管理漏洞。

3月16日,广东省银监会发布关于“严守“房住不炒,坚决惩治乱象”的通报。截至目前,通过大数据筛选、账户分析、调取档案、流水追踪、人员约谈等多种方式取证,发现涉嫌非法流入房地产市场的经营贷款和消费贷款金额超过3000万元。

此外,广州市银行业机构自查发现涉嫌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的问题贷款金额654.38+0.47亿元,涉及305户,* * *发送可疑线索642条。机构核查确认40笔个人经营性贷款被挪用购房,相关机构已启动整改问责。

3月23日,北京市通报了辖内银行经全面自查和专项核查发现的违规进入北京房地产市场的经营性贷款情况,发现涉嫌违规进入北京房地产市场的个人经营性贷款金额约3.4亿元,约占经营性贷款自查总业务的0.35%。目前,相关银行正在全力推进整改工作。

深圳银保监局报告显示,2020年4月以来,该局全面排查辖区内中资商业银行经营贷款154万笔、经营贷款17765438+7300万元,选择6家银行进行现场检查,检查覆盖率近50%,提前收回21、565438笔。

在三种情况下,贷款将被收回

近期,部分热点地区房地产市场波动加大,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经营性贷款违规进入楼市是此轮楼市明显上涨的主要原因,引来多方监管部门的打击。从各地对违规商贷进入楼市的监管来看,北京打击力度最严。

业内人士介绍,银行因挪用经营性贷款要求提前还款主要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银行或监管部门获得借款人违规使用贷款的相关证据;第二种是前期因为银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借款人借了一笔商业贷款,后来其资金链出现问题,希望银行能免除部分利息或延期还款。这种情况下,银行很可能会要求借款人提前还款;三是在监管和抽查过程中,发现资金环节存在问题,要求银行核查并收回贷款。

“从严查经营性贷款的结果中,可以看出各地物价涨幅不一的原因。从房价涨幅来看,深圳排第一,北京在一线城市的末尾,但经营性贷款检出最多,代表了北京楼市最强的调控政策。”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

58安居客房地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博认为,市场应该意识到,相关部门对金融端的管控力度明显加强,房产交易各方都需要敲响警钟,这从查处的时候就能充分体现监管部门的决心和力度。

此外,一些中介机构或金融机构对商业贷款非法流入楼市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张博表示,后续监管部门和银行对涉房贷款的打击力度还会继续加大,对前期违法违规的机构也要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