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企业的债务管理

企业的资金是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证。当前,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企业自身资金使用效率、资金恶意使用等因素影响,企业资金供应十分紧张,如何安全合理地筹集资金成为企业健康发展的重大课题。企业资金来源有两种:一是企业自身经营积累,二是举借债务(负债)。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债务管理是企业快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讨论企业债务融资问题。

1负债的一般理解

从会计理论的角度看,负债是企业承担的可以用货币计量,必须用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根据《民法通则》第84条规定,“债是当事人之间根据合同或者法律规定的特定的权利义务关系。债权人享有权利,债务人负有义务”。其中,负债具有以下性质。(一)责任范围的规定。即债务有确定的内容。约定债务的范围由双方约定,法定债务由法律或法院判决确定。②债务期限的确定性。债务有一定的期限,没有永久的义务。其含义包括有的因履行义务而消灭,有的因期限届满而消失,有的因当事人死亡而消失。(3)强制债务清偿。债务是一种法律义务。债务人不依法履行债务,债权人有权请求法院强制其履行债务,并承担不履行债务的法律责任。一般来说,义务是一种责任。责任是债务履行的保证,是国家强制确保债务关系的手段,是债务不履行的法律后果。

负债经营是指企业以现有自有资金为基础,为维持企业正常经营、扩大经营规模和开办新业务而产生资金需求和现金流短缺,通过银行贷款、商业信用和发行债券等方式吸收资金,并利用资金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使企业资产不断得到补偿、增加和更新的一种现代企业融资方式。具体含义是:①资金来源是借款形式。以贷款、借款、发行债券、内部融资等方式吸收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其他单位和自然人的资金,其所有权属于债权人,债务人仅在规定期限内享有使用权,并承担按时归还的义务。②负债具有货币时间价值。到期时,债务人除返还债权人本金外,还应支付一定的利息及相关费用。(3)借款是为了弥补自有资金的不足,用于生产经营,目的是促进企业发展,资金不能挪作他用,更不能随意浪费。

2企业债务管理的利弊分析

负债经营是用他人的钱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以获取支付借款成本后的剩余利润,实现资本快速积累,加速企业发展的捷径。正确理解债务管理对企业债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2.1债务管理的优势

2.1.1负债经营可以给经营者带来杠杆效应。负债经营者向债权人支付的利息是一项固定支出,与企业利润水平无关。当企业的总资产收益率发生变化时,会给企业所有者的收入带来很大的波动。这种效应在财务管理中被称为“财务杠杆效应”。负债对每股收益的杠杆作用可以通过计算财务杠杆程度来表示,财务杠杆程度(DFL)是每股收益的百分比变化与税前利润的百分比变化之比。杠杆系数可以表示为:

EFL =(δ每股收益/每股收益)/(δEBIT/EBIT)= EBIT/(EBIT-I)

其中,DFL——财务杠杆程度,δEPS——每股收益变化,EPS——每股收益,δebit——税前利润变化,EPIT——税前利息,I——已付利息。

这说明只要负债经营的投资收益率大于利率,企业就可以盈利,负债经营可以给企业带来明显的财务杠杆效应。

2.1.2负债经营可以弥补企业经营和长期发展资金的不足。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总会出现各种需要资金的情况,单纯依靠企业内部积累的自有资金,不仅在时间上不允许,而且在数量上难以满足其发展的需要;因此,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负债经营可以用更大的资金实力来扩大企业的规模和经济实力,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竞争力。企业不仅在资金不足时需要负债经营,在资金充裕时也需要负债经营。因为一个企业内部积累的资金比较多,仅仅依靠自有资金的企业规模和使用的资金量总是有限的。企业可以通过负债有效地获得和支配更多的资金,合理地组织和协调资金比例,改进技术装备,进行技术改造,引进先进技术,更新设备,扩大企业规模,拓宽经营范围,提高企业素质,增强企业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2.1.3负债经营不会影响所有者对企业的控制。在负债经营的情况下,债权人无权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因此不会影响企业所有者的控制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