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妃甸开发区的产业定位是什么?

总体产业定位:

京冀* * *共建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框架协议明确。京冀在曹妃甸规划了100平方公里的现代产业发展实验区,作为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推动北京产业转移、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重要平台。总体功能定位是:

京津冀协同发展试验区、国家先进制造业和创新成果转化基地、现代自由贸易国际枢纽港、环渤海经济圈发展重要增长极。产业发展方向为:汽车及零部件、海工装备、新能源、节能环保、通用航空等产业,形成本地配套产业体系,实现高端制造业集聚发展。发展符合试验区配套需求的都市型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推动高端装备、新材料、海水淡化等领域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鼓励金融、贸易、信息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形成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优势突出的大型临港产业集群。

具体行业包括:

1,打造现代自由贸易枢纽港

以港口为龙头,依托与纵深腹地相连的物流通道,规划建设一批以能源、原材料、集装箱为主的现代物流产业园,打造联通海内外、京津冀一体化的现代综合物流基地。曹妃甸已建成各类码头泊位69个,开通内外贸航线16条,2015年完成货物吞吐量2.65亿吨。

拥有河北省首个综合保税区,自2014年4月8日正式封关运营。一期封闭区4.59平方公里,已引进商贸、物流、仓储、加工企业140家。多用途码头2016年可投入运营,跨境电子商务和离岸金融服务正在推进,累计进出口4.25亿美元。发挥深水港和综合保税区优势,积极培育发展矿石、煤炭、木材、天然气、钢材、再生资源等六大商品,吸引商贸物流企业集聚,实现资源就地加工、交易和增值,提升港口辐射带动能力,推动曹妃甸港由二代港向三、四代港转变。

2.建设世界级精品钢生产基地。

依托首钢京唐钢铁基地,大力发展钢铁、电力、海水淡化、钢铁加工设施、废弃物综合利用、新型建材等产业,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举世瞩目的首钢京唐钢铁厂一期工程于2010年底建成投产,形成年产钢970万吨的生产能力。产品为汽车、家电用钢板、高强度钢、高级管线钢等优质板材。产品中家电市场份额在国内市场达到23%,车轮钢市场份额达到16.3%,实现汽车板供应。

二期工程于2065438+2005年7月30日开工建设,将形成年产2000万吨精品钢的生产能力,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加快吸引钢铁配套和中下游企业,打造精品钢基地。

3.建设世界级化工基地。

坐拥港口,远离大中城市,土地资源丰富,曹妃甸为发展大型化工产业提供了先天便利。

因此,曹妃甸成为国家规划布局的以石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为重点的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未来将建成大型现代化临港石化产业基地、环渤海地区原油天然气储运中心和中国北方化工贸易集散地。

我们在曹妃甸工业区东南部规划了一个100平方公里的化工园区,作为石化产业基地的承载区,其北端有10.6公里的配套海岸线,可规划建设几个55438+万吨的液体化工码头,加上电投区4个30万吨的原油码头和两个65438+万吨的液化天然气码头,每年均可建设。

同时,在工业区西北部的南浦经济开发区,有亚洲最大的盐田南浦盐田和世界最大的化纤企业三友集团,年产纯碱330万吨,粘胶短纤50万吨,烧碱50万吨,聚氯乙烯50万吨,氯化钙654.38+0.5万吨,形成了“上游海盐生产,中游

随着曹妃甸被列为国家石化产业基地,石化项目审批已全部下放到省级,化工产业集聚速度明显加快。继国家发改委批复曹妃甸总投资267亿元的千万吨炼油项目后,总投资359亿元的东华能源页岩气新材料项目已开工建设,金道奇甲醇制芳烃、龙城煤清洁高效综合利用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推进,为中下游化工企业集聚奠定了良好基础。

4.建设现代化新型装备制造基地。

重点发展设备大、用钢量大的港口机械、石油钻井机械、冶金设备、工程机械等装备制造业。唐山是钢铁大市,钢材品种齐全,特别是首钢京唐钢铁厂一期工程已经建成投产,可以为用钢行业提供丰富的原料。在工业区的西北部,我们规划了一个总面积为27.1平方公里的装备制造园区,海岸线长度为15公里。可规划建设60个3-5万吨级泊位,可满足装备制造企业各类原材料和成品的海运需求。结合100平方公里的北京现代产业试验区,该区域将重点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

目前,华电重工装备一期、唐山重型装备、冀东日章高效节能离心风机等22个装备制造项目已建成投产,华电重工装备二期、龙岛环保风电装备制造、唐山横岛超大型海洋平台等14个项目加快建设,将打造中国北方大型现代化装备制造基地。

5.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加快发展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新一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大力培育海洋经济、节能环保、前景广阔的新能源汽车等主导产业。

规划建设11.7平方公里新兴产业园区和13.2平方公里中日生态工业园区,与北京中关村合作建设曹妃甸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目前,该区域水电路通基本完成,已建成60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可按成本价租售,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了养殖、孵化和生产基地。

目前,已投产、在建和规划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超过30个,总投资约450亿元。以首钢京唐钢铁基地和华润曹妃甸电厂为基础的环保产业体系正在形成。

以汉能光伏产业集群、中兴绿色能源装备制造、华电海上风电为重点的新能源产业正在积极推进;

以纳米氧化锌、二氧化硅生产、石墨烯为重点的新材料项目正在加速聚集;

桁架超大型海洋平台基地、冀中日章节能风机制造等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

6.打造具有滨海特色的生态旅游产业。

依托湿地、龙岛资源,利用湿地、温泉、江湖、鱼鸟、海洋、曹飞文化六大旅游资源,发展文化创意、商务会展、户外运动、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水疗、湿地科普等旅游产业,打造最具北方特色的高端休闲旅游度假区。目前,已有国家AAAA级景区——湿地文化旅游度假区、湿地迷宫、湿地公园俱乐部等设施投入运营,欢乐谷等项目加快建设。先后被授予中国最美休闲度假目的地、河北省十大旅游景区、大中华区最美自然生态旅游景区等荣誉称号,每年接待北京、天津等城市游客数万人次。

7.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化。

曹妃甸有特殊的耕作制度,是河北省最大的国有白各庄农场,国有土地732平方公里。统筹能力强,集约化程度高,基础设施条件好,有利于农业的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和产业化经营。以水稻为主的农作物种植面积37.2万亩,淡水养殖面积21万亩。形成了以水稻、水产品、果蔬、畜牧业为主的四大主导产业,年产优质大米22.6万吨,水产品9.25万吨,果蔬6543.8万吨,肉蛋奶3.2万吨。是京津唐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

目前,曹妃甸与北京签署了《建设北京农副产品保障供应基地合作协议》,与北京二商集团、新发地农产品市场、古川米业等企业合作,建立曹妃甸优质农产品北京直供渠道;

同时规划了2000亩北京现代农业产业园。与北京首农集团等36家企业就农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达成合作意向。真诚欢迎海内外企业来曹妃甸发展,利用港口、土地、资源优势发展现代农业,共同打造北京农副产品保障供应基地。

8.努力建设木材加工配送基地。

按照“全产业链布局、组团发展”的模式,规划占地1万亩,海岸线1.600米,建设6个木材专用泊位和进口木材检疫消毒、木材初加工、深加工项目,确保2016年完成进口木材1万立方米。

已建成通车的文峰进口木材码头,占用岸线1,000米,已建成2个3万吨级泊位和2个5万吨级泊位,可接卸美国、新西兰、加拿大进口木材25万立方米。

进口木材检疫区年加工能力为220万立方米。以木材码头和检疫除害区项目为龙头,带动了下游木材加工业。海森杨森原木加工项目已经投产,20多家木材加工户陆续入驻。木材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已开始基础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