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哪些公司因为自己的死而倒闭?
入职时定的底薪是3000元+销售毛利的8%提成+年终奖。团队每1亿销售额奖励1.2万元,提成先发一半,剩下的年底一起发,员工手册上也有写。到年底,我们团队实现销售额2.3亿元,毛利1400多万元。结果一算账,佣金2%,前一半付了,另一半没了。到了年底,奖金变成了每人3000元。我们队老板当然不高兴了,和老板吵了起来。奇妙的是老板拿出员工手册,2%,年终奖直接没了。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种明目张胆的改变。更神奇的是,老板还当着我们的面跟行政总监聊天,说他刚才。
于是到了年底,我们团队都走了,我们三个跳槽去了同行业的其他公司,另外三个合伙人换了行业。老板还打电话给我们新公司的老板,说你要说他炒掉的员工的坏话,还威胁说不让我们在业内做了,因为我们基本上把开发的客户都抢走了。当然,我们新老板在这个行业很久了,也没听进去。
然后原来是老板雇人组建了新团队。我们行业很多人都认识他,评论很差,但是嘴特别滑。再加上我们这个行业的朋友,他描述了老板的性格和行为。公司的名声毁了,做了一段时间就没再做了。我们又关注了一下。一会儿听说被聘用的销售团队负责人通过组合客户诈骗公司,一会儿又听业内朋友说。
OfO共享单车戴威,典型的造死型,引入adcde轮风投,公司管理混乱,戴威不听别人意见。金立手机,因为没有意识到市场在变化升级,公司还是花了很多钱做广告。创始人在澳门赌博。损失数十亿美元的现金流。供应链在短时间内迅速崩溃。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有两家超级巨头公司倒闭,给人们留下了警示,也成为现代商业圈和工业圈的标本。
第一家是英国巴林兄弟银行,一家有200年历史的跨国国际银行。由于内部监管失控,新加坡分行交易员尼克·李森挪用数十亿美元用于风险投资和交易。结果风险投资失败,不仅影响了总公司的资金流和资本信用,还被迫倒闭。
美国能源行业的超级巨头安然,由于内部风险控制失控,CEO和几个主要董事严重失职,未能把握公司的经营方向和战略投资方向,甚至做假账!在美国司法部和独立检察官的调查下轰然倒塌。
看到这个问题,脑海里第一个闪过的人是“陈天桥”。虽然还是很隆重,但和过去相比已经是天壤之别了。
陈天桥的作品让人怀疑他是商业天才还是旅行家。
陈天桥是谁?
可能很多95年出生的人都不知道陈天桥,在观看代表韩国的“传奇”比赛时,造成了“冷清一条街”。网吧充满传奇色彩,比现在的“吃鸡”“王者”还要烂。
全国所有电脑加在一起,只有300多万台主机。而且上网依靠512K的电话线进行拨号联网。当时国内大部分游戏商家还是以销售国外CD游戏为主。陈天桥敢代理韩国一款排名100的游戏,借钱创业,仿佛看到了中国网游的疯狂开端。
传奇般的壮丽
因为传说,第二年中国的电脑主机增加了500多万台。2000年,盛大游戏注册人数突破1亿,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游戏。
2004年,盛大赴美上市,陈天桥成为中国首富,个人财富90亿。
开始一路死磕
盛大巅峰时期成为国内最大的网游运营商,但那些年,社会对网游的讨伐越来越严重,给盛大和陈天桥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如果盛大当时继续开发网游,现在已经和网易、腾讯平起平坐了。但陈天桥决定放弃网游,停止开发。
随后,盛大多线发展业务,从盛大文学、盛大盒子到盛大支付。这一切在当时都是特别悲观的,但是现在,小米盒子,天猫盒子等等越来越好。当时陈天桥这些天才的思想太超前了,整个社会还没有做好接受他们的准备。
后来接连失败,被认为耗尽了最后的财富,游戏部分也被私有化出售。陈天桥现在已经去新加坡安息了。
我工作了一辈子的企业仪征化纤有限公司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是世界同行业最大的企业、现代化企业、国家重点工程,经过30年的经营,由于蛀虫、腐败等原因,亏损严重。,而且已经从优秀的上市公司变成了净资产为负的st公司,所以几万员工不得不买断工作年限或者被裁员卖掉壳资源。现在变成了四不像企业!
我在上一个公司自杀了。
不到两年就亏了13万。
任人唯亲和任性
一个小小的内容制作主管,不管他是不是门外汉,都可以很努力很舔PPT,但是工资比我这个运营总监低一点。谁受得了?最后几个部门的负责人都走了。
乐视,曾经在视频行业、内容行业、智能终端构建了“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完整生态系统,因此光鲜亮丽,甚至被业界称为“乐视模式”。
当时,乐视沿着产业链垂直整合互联网视频、影视制作发行、智能终端、大屏应用市场、电子商务等;所以成立了相应的公司:乐视网、乐视影业、网酒、乐视控股、乐视移动智能等。乐视网在深圳创业板上市300104,连续N个涨停,一股冲到三四百元。
就在这时,死神开始了,贾老板迷上了造车,于是主业资金被抽走;所以各种债不还;股价跌至0.18元,最终退市。不知道有多少股东哭晕在厕所里;结果,多只乐视实业股份被拍卖,旗下两家公司被列入失信黑名单...
据说贾老板在美国,造车梦还在继续...
温州杜迁
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