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洛维公司
记者路图
在显示技术日益更新、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电视厂商为了突围,纷纷将目光投向不同品类的产品。在不景气的行业环境下,激光电视成为了一个增长喜人的市场领域。日前,由海信、TCL、长虹等16家企业组成的中国视像行业协会激光电视产业分会成立。上下游的“联手”,表明了把激光电视市场做强做大的决心。然而,关于这一领域的发展仍存在各种争议,激光电视能否成为未来的主流产品也受到了质疑。
激光电视逆势增长。
在竞争激烈的彩电市场,OLED电视和QLED电视已经形成了两大基本阵营。但总体来看,近年来电视行业的发展并不乐观,而相对较小的激光电视领域却异军突起,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尤其是去年,彩电市场在低价竞争中形成了“量增价减”的态势。根据AVC的数据,2018年中国彩电市场零售量为4774万台,同比微增0.5%;零售额规模6543.8+049亿元,同比下降8.6%;零售均价31,21元,同比下降9%。
相比之下,激光电视细分市场近年来翻了一番。根据市场研究公司中怡康的数据,2018年激光电视零售量增长162.17%,2018年增长483.23%。
去年激光电视经历了最好的发展时期,这种势头一直延续到了今年。根据苏宁的销售数据,今年年货节期间,激光电视销量同比增长722.2%。
目前主流家电厂商纷纷布局激光电视产品。5年前海信第一台100寸激光电视问世后,TCL、康佳、长虹等众多厂商相继进入市场。激光电视产品不断迭代升级,高效率、低功耗、节能环保的特性成为其优势的“标签”。
不过对于消费者来说,激光电视最大的吸引力还是大屏幕显示尺寸和相对优惠的价格。具体来说,市面上的激光电视可以做到100英寸到120英寸的超大屏幕,画质达到了4K水平。与同尺寸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或QLED电视相比,激光电视的价格可以低几倍。
如今65寸及以上大屏市场的表现越来越活跃,未来的家庭电视无疑会向超大屏、超高清方向“升级”。据相关数据显示,预计今年将有3500万台电视换新,客厅电视的迭代更新将迎来关键时期。这将为激光电视抢占市场带来良机。
上下游联手造势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激光电视增速喜人,但目前的市场量还是比较小的。业内普遍认为,这一细分市场仍有待培育,有赖于全行业的共同努力。
不久前,在海信的牵头下,包括长虹、TCL、康佳等主流彩电企业,以及艾洛威、鲁花、中国光学、极智科技等专业激光显示企业和激光上游核心零部件企业在内的16上下游企业,共同成立了中国视像行业协会激光电视产业分会,旨在携手打通全产业链,助力激光电视普及。
一方面,激光电视的认知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众多企业集中发声才能形成规模效应。无论从产品、渠道还是技术等方面,全行业的协作都有助于激光电视进一步“落地”,从而推动普及,做大做强。
另一方面,随着市场升温,更多玩家涌向赛道,产品概念不清、技术标准不一、价格混乱等问题也随之出现。激光电视需要尽快形成良性竞争发展的格局,这就需要主流企业带头遵守相关标准和规范,维护市场秩序。
据激光电视产业分会秘书长乔介绍,今年将发布70英寸激光电视产品,实现激光电视向中等尺寸产品线的拓展。其次,将积极开展LCOS显示芯片的应用研究,在现有基础上启动8K分辨率显示方案研究;最终提高国产抗光幕的性能和生产良率,推动高增益可卷式抗光幕的发展。
能否成为主流还存疑。
随着行业的热情高涨,势头越来越大,激光电视自然被一些人视为未来电视市场主流品类的有力“进攻者”。但同时,与其他竞争品类相比,激光电视的发展存在诸多障碍。
有从业者告诉中国商报记者,激光电视存在一些“先天性”的物理缺陷,存在很多不足,包括安装复杂、显示效果有限、售后服务不完善等。尤其对于显示效果来说,光线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说激光电视在任何状态下都无法达到最理想的显示状态。
虽然大部分企业对激光电视的布局热情高涨,但仍有主流企业未涉足其中。创维之前被曝有意成为上述激光电视产业联盟的一员,但该想法并未付诸实践。最终没有选择与激光电视“站队”,而是继续在OLED电视上发力。创维集团常务副总经理杨小军甚至大胆提出激光电视没有未来。
与其态度相反,海信一直是激光电视的忠实支持者。但就去年的经营情况来看,海信的业绩并不乐观。年报显示,其净利润下降超三成,大力推广激光电视的战略举措也遭到业界质疑。不过海信前段时间也推出了OLED电视,也被认为是在给自己“留后路”。
梁认为,激光电视一直是一个非常小的市场,目前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液晶电视尚未涉及100英寸及以上超大屏的空缺。而且随着大屏幕的趋势和OLED电视成本的不断下降,激光电视的优势会逐渐降低,甚至可能在未来被淘汰。
其实任何新事物在发展初期都会有争议,激光电视也可以说是有利有弊。目前各厂商“押宝”的重点不尽相同,未来激光电视能否进入主流市场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编辑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