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甘肃兄弟系列之二

写完这篇关于李冯的文章后,我特意对辉县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

辉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的陕川交界处,北纬3332′-3410′,东经10534′-10626′之间。这里气候宜人,风景秀丽,植被茂盛,物产丰富,被誉为“甘肃小江南”。

当时,李冯等人多次邀请我们去陇上江南散散心,许多朋友热情款待了我们。这是非常可取的。尤其是吴宝龙说到家乡的时候,眼睛一亮,三滩旅游区就是他的游乐园。

吴宝龙于2007年夏天加入信达三鼎公司。刚认识的时候,说实话,有点出乎意料。宝龙小时候经历过一次火灾,右脸上留下了明显的伤痕。总的来说,看到它有点惊讶。把他放到队伍里后,我们惊讶地发现他带着女伴来了,小姑娘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应该小于法定结婚年龄,不可能登记结婚,但这并不妨碍谈恋爱。于是他们一起出去打工。其实那是宝龙他们第一次出城。我再次导航,才知道是三千里之外。当时都是来回的,旅途很辛苦。

吴宝龙进班后,立刻表现出很强的工作能力。也让我们大吃一惊。手脚麻利,处理灵活,提前结束实习期,班里拿计件工资。我们的工资是基本工资加计件工资。计件工资是以我们单班缠绕生产的玻璃钢管道数量乘以单价,然后总和乘以各岗位系数得出个人日工资。每天填三张e卡,贴在展示栏上,一目了然。在小果找到合适的工作之前,宝龙非常担心工资问题。这关系到两个人的经济来源,我不能不关注。

在制作过程中,宝龙有时间去绕这三道工序,很快他甚至可以当替身了。聪明实力可见一斑。但是,李冯走后,我还是把他放在了绕线组,每天坐绕线车来来回回。细心,灵活,有韧性,看胶罐的硬件。

老套路里有句话,大家划桨开大船,绕管子,多赚钱。计件工资是按产量计算的,脱模和内衬工序可以说是为绕线做铺垫。络筒的重要性凸显,这也是刘、、何永波、吴宝龙依次执掌络筒集团的重要原因。吴宝龙无疑在这个位置上做得同样出色。

宝龙工作了三年左右,因为回家结婚离开了东营。后来听说他在辉县火车站开店。可能客流量没那么大,最后不了了之。

我不记得后来是怎么和他联系的了。加了微信,看到他的微信名是人补号的日子,应该有点沮丧。依然美丽的小果和他同样聪明的儿子为他的生活增添了亮色。

当我把最后一篇文章寄给李冯时,我也寄了一份给吴宝龙。没想到的是,我和包龙马上

视频通话,我惊喜地看到两个熟悉的面孔,除了杜和公司同事同名,另一个叫不出准确名字。经过宝龙提醒,我终于对上号了。吴明超他的哥哥吴,当时就在一班的李宁组,至今印象深刻。明超来新大晚,不说,也很短。另外,后来有一批男青年进了工厂。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们都已经结婚了,外貌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宝龙等人在当地一家矿业公司上班,明超是他们的队长。几个一起裸奔长大的小伙伴,一群一起抓鱼虾蛤蟆的矿主,居然又一起钻进了矿井。毕竟都是40岁以上的人了,要肩负起家庭的重任。踏实能干是他们辉县人的* * *本性。

吴先来到东瀛,吴明超后来也来了。我对赵明印象很好。好像是安排他先脱模块,因为组长比较自私,不关心领导,然后就调到李宁组和黎登昌一起干了。他们工作都很认真,上手也很快。我应该这么说。他们的工作基本不用多说。踏实能干是他们在辉县的* * *天性。甘肃人可以说在信达留下了不错的口碑。当时王主任曾经说过,真的不能简单的成立一个甘肃班。但是,有一个问题。大家都很努力,很勤奋。但是很难选择合适的显示器。别无选择,只能放弃。当时几乎每支球队的关键岗位都是甘肃人来担任。

吴两兄弟都很帅气阳光。赵明后来谈了一个小女孩,干脆搬出了宿舍,租了一间房子。随着赵明回国,这种关系也就烟消云散了,然后就没有了。

现在赵明听说做事情既受欢迎又方便。明超和宝龙一起工作,没日没夜的互相照顾也挺好的。

一班的成员记忆比较深刻。刘明又瘦又高,穿着大大的工作服让人感觉像竹竿。当时他不太老实,怎么安排有点难度。一个偶然的机会,当时对工艺进行了改进,将夹砂管道由上夹砂方式改为下夹砂方式。刘把李锋带出来后,他是夹砂作业的唯一人选。然而,对温平的操作却没什么可说的。清洁工具有点不耐烦,就交给刘明了。结果充分体现了刘明的细心和耐心。工具应清理干净,摆放有序,一目了然,井然有序。试着让他重新操作夹沙设备,熟练之后,他其实已经独立了。然而,我喜欢上网,尤其是当我下夜班和于淼一起上网的时候。2000年的网吧是黄金时代。刘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刘明离开东营去了青岛。他好像有两个孩子。据宝龙说,他现在在上海。

杜也好,也好,应该有一个叫的人。都是比较晚进厂的,时间比较短,相对来说。因为年龄小,工作安排好,所以岗位有些缺口。毕竟可以互相照顾,有道理。

一班的甘肃哥,简单说一下这些吧。在后面的空间里,我们来说说二班和三班的辉县朋友。

一点一滴,都是人民的生活。

零零碎碎,不过人间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