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十三个农民的亲身经历

2008年,河北唐山玉田县13农民兄弟,感动了中国13多亿人。

隆冬时节,一场罕见的冰雪灾害袭击了我国南方,13农民兄弟在除夕夜悄然踏上了赶赴灾区的道路。当他们的身影出现在冰天雪地的湖南郴州这座孤城时,全中国人民的目光都被他们所吸引,全中国人民的心灵都被他们的义举所感动。

几个月后,四川汶川大地震,他们刚刚冲走抗冰抢险除尘,又出现在北川抗震救灾的第一线。与此同时,全国约20万志愿者赶赴灾区。有人指出,这次地震引发的新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志愿者行动,与年初以宋志勇为代表的"十三右派"赴湘救灾的志愿者行动密切相关。

一年多过去了,当我们再次走近这些13农民兄弟时,我们不仅感动...当我们来到东八里铺村时,宋志勇正和王金龙一起在“宋志勇农民专业合作社”忙碌着。如今,宋志勇是东八里铺村的村主任。

“除了几个人出去打工,小队成员和家属都在这个合作社工作。”宋志勇说,这是他们创造的第一个行业,当他们获得利益时,他们会增加投资来做爱。

看着广阔的土地,20岁的王金龙充满了憧憬。13人中,他最年轻,但变化最大。他说,以前作为农民,他的“理想”是老婆孩子都是热炕头,现在不一样了。两次救灾经历不仅锻炼了意志,也开阔了眼界。“其实我们农民也可以做点什么!”他说自己现在的人生定位是“做一个新时期的高素质农民”。“金龙的质量确实提高了很多。”宋志勇告诉记者,四川抗震救灾后,王金龙照顾他们从灾区带回的246名失学儿童的日常生活。“前前后后跑了半年多,一分钱都不想出,经常垫自己的钱给孩子买东西。”

与年轻人不同,王稼祥这个年纪最大的人,表现出了一种老年人特有的从容。“外界说我们得了多少荣誉,有多出名,但那些赞誉和荣誉说到底跟一个农民有多大关系?我们回到我们来的地方。我该怎么办?”63岁的老王告诉记者,他从灾区回来,村里人看到他们戴着大红花,马上拍着膀子说“大哥回来了”,然后一起去喝酒。这是村民们最简单的欢迎仪式。

但是,老王也告诉我们,灾区之行给了他一个“孙女”。那是去年5月30日晚上,他们在sctv做完救灾节目,去饭店吃饭的时候,一个17岁的当地姑娘把他抱在怀里,哭着不停地说:“王爷爷,您真好!”之后,他和小女孩成了“亲戚”。每到节假日,小女孩都会给他发祝福短信。“还是做个好人好!”老王说,经过两次救灾,他最大的收获就是体会到了做一个好人的乐趣。

“我们还是老样子。”宋志勇说,不管你得了多少荣誉,见过多少世面,农民的本色没有变;如果说思维有变化,那就是做人的境界提高了。“现在不管13的人在做什么,只要说是在做好事,没有一个人掉队!”13农民义举感动中国人,荣誉接踵而至:河北“爱心使者”、中国“十大优秀志愿服务群体”、2008年“感动中国”...但也出现了一些非议——有人说自己的义举有“作秀”之嫌。

“你说‘秀’是什么意思?”每当有人提到这个词,宋志勇的脸就涨得通红:“说实话,在我们农民的心目中根本没有‘秀’这个词,更不用说它是什么意思了。"

他说最早的报纸做了一整版关于他们的事,题目是“做事还是作秀”。看完之后,队里的一个兄弟杨国民哭得像个泪人。“为什么?不公!”

宋志勇说,他们去湖南救灾,不是由任何人策划和指使的。这是一种自愿自发的行为。他们甚至对自己的行为感到不安,害怕没人接待他们,害怕找不到工作。出门的时候只是在村里写了一封介绍信,然后悄悄出发,就像盖房子的邻居一样,去帮忙铲泥,搬一块砖...“不管别人怎么想,我们只要努力就好。我相信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他们能分辨好坏。”说到这里,宋志勇不禁有些激动:“有一点,我很想说,如果这是一场秀,那要是全中国6543.8亿人都来秀就好了。”

成名后的苦恼不止于此。13单纯的农民兄弟大多表示,现在明显感觉到越来越大的压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更多求助者的诉求和期待。

宋志勇提到了一件小事。地震后,有一个人来玉田找他帮忙,但他正好去北京,说第二天就回来。谁知北京的事情第二天没结束,他回不了玉田。结果他收到了求助者的短信。短信的内容很可能是宋志勇。你不是一个真正有爱心的人。你只是想出名。宋志勇说,尽管该男子后来在村里深入了解情况后向他道歉,但想起来还是觉得委屈。

像这样被误解被苛求的事情很多。下雪了,没有人打扫街道。马上有人在网上贴吧抱怨:13的农民呢?为什么不扫雪?村外道路坑坑洼洼,有人说,13人为什么不修路?

委屈归委屈,其实一直在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今年4月底,唐山南湖城市中央生态园即将开园。得知后期清理工作时间紧,任务重。13农民兄弟立即分别召集家人、亲戚、朋友,最终组成了一支60人左右的农民志愿者队伍,从玉田赶到南湖工地参加战斗。在他们的感召下,这支志愿者队伍迅速扩大到200多人。“我们去湖南救灾,只是用农民最朴素的方式表达了一种心情;现在,帮助他人、贡献社会已经成为我们一生的追求。”宋志勇说,两次救灾经历不仅让13人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群体,也让他们有了共同的目标。

他告诉记者,从灾区回来后,市县对他们非常重视,不仅把他们村列为“科学发展示范村”,还投资300多万元为村里修路、安装太阳能路灯。基于他们的信任,村民们选举宋志勇为村主任。

“现在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把大村的工业园区搞好。”宋志勇说,建产业园就是用绿色环保的理念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主要是给村民提供一种新的发展模式,用科技带动村民共同致富。目前,工业园区占地面积186亩,万头养猪场和养殖区初具规模。“我一直想帮助很多人,但我的力量有限。当工业园区有了效益,我们就可以帮助更多的人。”

一年多来,宋志勇和他的团队创建了“爱心网站”,通过互联网帮助有需要的群体。玉田县特殊教育中心设立“爱心助学基金”,帮助残疾儿童解决生活困难。今年4月,宋志勇爱心志愿者团队又捐款1.2万元,在唐山市慈善总会设立“宋志勇爱心志愿服务基金”,为唐山的志愿服务提供支持。宋志勇表示,建立爱心基金的初衷是让更多人了解和关心志愿者,同时也带动更多人发挥光热作用,奉献爱心。

从去年9月5日开始,每周五晚上,唐山市民总能看到一张熟悉的面孔主持当地电视台的一个节目。他是宋志勇。

宋志勇告诉记者,去年8月唐山电视台筹备公益电视节目《温暖唐山》时,负责人专门找到他,希望他担任节目主持人。考虑到他是农民,文化程度不高,就婉言拒绝了。后来负责人反复给他做工作,解释说这个公益项目是为弱势群体服务的,他只好答应先试一试。没想到,一次试镜后,大家给他的评价都很好,于是宋志勇就做了。同时,他还和其他爱心人士合唱了节目主题曲——《因为爱,所以温暖》。如今,他也把这首歌教给了身边的很多人。

目前,宋志勇正在筹划一场全国性的“爱心传递公益活动”,希望以“播撒志愿种子,传递爱心接力,弘扬民族精神,展现和谐中国”为主题,向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上一份厚礼。“不是回家的路,是千里之行,是雪中送炭;不是邻居,是陌生人,互相帮助。他们用简单、善良、倔强的行动告诉了我们‘兄弟’的意义。”唐山13农民兄弟组成的“唐山青年志愿突击队”震撼了13亿人。这样,13亿人的力量就和13人的力量一样大。

他的名字叫宋志勇。他是32年前地震的受害者,也是32年后地震的志愿者。

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当晚,宋志勇在电视上看到震区的惨状,再也坐不住了。32年前,3岁的宋志勇在唐山地震中遇难,是上海医疗队救了他的命。32年后,千里之外的地震伤痛,一遍又一遍地提醒他,老父亲临终前对他说的话:“别人有难,我们一定要报恩,一定要帮助别人。"

12晚上,宋志勇不管不顾地出发了。从唐山到北京、郑州、Xi、成都,宋志勇的救灾之路从未重复。他的目的地只有一个:地震灾区。

14凌晨5点,宋志勇在绵阳下车,决定去最需要人手的北川。6月5438+05日,汤山其他12农民兄弟组织了一批捐款到北川与宋志勇见面,穿梭在北川重灾区的废墟中。在北川灾后最关键的三天里,这支突击队救出了25名幸存者,挖掘出60多具遇难者遗体。

5月21日,小坝镇200多名灾区孩子被转移到云南上学。宋志勇和志愿者们筹集了1000元,并把它交给了校长。离开时,他们和孩子们一起唱国歌。这位黝黑粗壮的唐山汉子终于忍不住哭了一会儿。

宋志勇说:“这对跟随我的兄弟们来说并不容易。很多人家里欠了好几万的外债。我现在还在家里租房,靠老婆的工资养孩子。兄弟家人有意见,我们只能保持沉默。但是在这里,说到为孩子们捐款,我已经筹到了65438+10万多。我的心在颤抖。"是什么让宋志勇和他的兄弟们如此坚决?"想什么?尽量实际一点。一条命值多少钱?几万块钱能换来一条命吗?账不能这么算。“宋志勇曾经这样说过。

他们是中国最普通的13农民兄弟,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是中国13最强农民兄弟。经历了唐山大地震的痛苦,他们自强不息,发展壮大。他们是中国最懂得报恩的13农民兄弟。5.12地震后,他们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救灾之路。

这的确是一个美丽的巧合,但仍有很多人固执地认为这不是巧合,而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