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次试采可燃冰成功了吗?

5月18日,我国首次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宣告成功。自此,中国成为世界领先的掌握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试采技术的国家,对促进中国能源安全和优化能源结构具有里程碑意义。

承担可燃冰试采成功的“蓝鲸1”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超深水双钻机半潜式钻井平台,由CIMC莱佛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CIMC莱佛士”)自主设计建造。

公开资料显示,可燃冰多分布在距离海面900至1200m的永冻土区或深海沉积物中。它是天然气和水在高压低温下形成的冰状结晶物质。燃烧后,只会产生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与石油、天然气相比,具有使用方便、燃烧值高、清洁无污染等优点。有专家估计,可燃冰仅在海域就可供人类使用1000年,是公认的石油、天然气的替代能源。

中国是可燃冰资源储量最大的国家之一。除冻土外,整个南海可燃冰地质资源约为700亿吨油当量,远景资源储量可达数千亿吨油当量,开发前景十分广阔。然而,它的勘探和开发仍然需要克服巨大的技术和环境障碍。如果技术不成熟,可能会引发海底地质灾害、海底大量温室气体涌入大气等问题,进而可能引发环境危机。多年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牵头,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支持,我国在可燃冰调查勘探、试开采技术验证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

中国试采成功,世界领先,意义重大。“蓝鲸1”在南海试采可燃冰成功,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为可燃冰商业化开发铺平了道路,将对我国能源结构产生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