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根据企业发展阶段安排财务战略

安排企业发展五个不同阶段的财务战略;

1.企业创业阶段

1.1企业风险

企业在起步阶段,一方面产品功能不完善,质量不稳定,同时由于产品不被客户认可,缺乏有效的销售渠道,产品缺乏市场;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刚刚起步,人、才、物等资源缺乏,企业预算和成本控制体系不完善,这一阶段企业的特点是经营风险高。

1.2企业融资

一方面,在企业初创阶段,债权人的借贷资本建立在高风险溢价的基础上,融资成本过高。同时,企业信用水平低,债务融资缺乏信用和担保支持。另一方面,在初创期,企业一般没有或很少应税收入,债务融资不会给企业带来节税效应。因此,企业的融资渠道应该是低风险的权益资本,从而保证企业的生存和未来的成长。在具体融资方式上,是通过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内部积累等方式筹集资金。

1.3企业投资

企业在起步阶段没有稳定的市场份额,要注重生存和初始资本积累。投资应采取集中投资战略,即通过内部发展获得发展,开拓市场,争取主导地位。

1.4股利分配

在企业初创阶段,由于经营风险高,收益低且不稳定,同时企业融资渠道不畅,留存收益是企业唯一的资金来源。所以留存收益首先要保证未来投资的需要,此时就要采取股利分配策略。这种股利分配政策的缺点是不利于投资者安排自己的收入和支出,也不利于树立公司形象。但目前的低分是为了未来的高分,长期来看有利于股东收益。

1.5财务预算

一方面,企业初创阶段存在大量的资本支出和现金支出,另一方面,市场前景和未来现金流具有不确定性。此时的预算模式应该是以资本预算为起点的预算管理模式,即拟投资项目总支出规划的总预算、项目可行性分析决策的项目预算、项目融资预算,以及从机制和制度上确定资本预算的程序和预算方法。

2.企业成长阶段

2.1企业风险

这一时期,一方面企业的产品和质量迅速提升,产品逐渐被市场接受;另一方面,从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所提高,形成了一定的人员规模。同时,企业预算和成本控制体系日臻完善,企业取得了一定的利润,积累了一定的自有资金。这些有利因素使得企业的经营风险较初始阶段有所降低。

2.2企业融资

在这个阶段,企业的经营风险仍然很高。根据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反向搭配的要求,此时财务风险应适当控制在适度水平。企业融资一方面是新投资者注入的资本(企业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经营相对稳定,新投资者承担的风险低于风险投资家),另一方面,少量的债务融资可以解决企业的资金短缺,同时债务融资可以给企业带来财务杠杆效应。

2.3企业投资

在这一阶段,企业可以通过外部扩张或自我扩张继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充分利用自身在产品、技术和市场方面的优势,从而延伸价值链或扩大企业规模,实现企业规模经济,获得更多的战略利益,实现快速扩张。

2.4股息分配

在这一阶段,企业拥有一定的剩余资本,可以提高股利支付水平,提升企业的市场形象,吸引投资者。但这种股利分配政策的缺点是股利支付与企业盈利能力脱节,因此除了在成长阶段,不适合企业长期采用。

2.5财务预算

在这个阶段,企业仍然面临着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因此战略管理的重点应该是企业的营销。此时的预算模式应该是以销售预算为基础的预算管理模式,即一是以市场为依托,根据销售预测制定销售预算;其次,基于“以销定产”的原则,编制生产、费用等职能预算;最后,在职能预算的基础上,编制综合财务预算。

3.企业成熟阶段

3.1企业风险

在这个阶段,一方面,企业的产品、价格、市场和现金流相对稳定,企业的知名度和信誉度提高,外部融资渠道更加畅通。另一方面,企业的员工人数、销售收入、企业资产已经发展到很高的水平,企业预算和成本控制的体系稳定,使得企业在这个阶段的经营风险很小。

3.2企业融资

在这一阶段,由于经营风险较小,预计息税前收益远高于每股利润,产生大量现金流,因此企业有能力承担一定的财务风险。因此,企业可以利用大量的债务来筹集资金,并利用财务杠杆效应来合理避税。但需要注意的是,与此同时,必须考虑负债导致的财务风险增加。

3.3企业投资

在这一阶段,企业集聚的力量通过各种渠道得到释放,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成长。可以采取适当的多元化投资策略。通过多元化战略的实施,企业可以选择进入与原有经营特征根本不同的新的经营活动,占领更多的市场和开拓新的市场,找到继续成长的途径。

3.4股息分配

在这一阶段,虽然企业拥有充裕的资本盈余和稳定的盈利能力,但企业的再投资机会缩小了,企业很难找到符合股东预期收益率的投资项目。同时,企业现金流充足,股利支付能力强,股利分配政策可以采取提高股利支付率的股利分配策略,将盈余资金分配给股东,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

3.5财务预算

在这个阶段,由于企业产品上升空间不大,战略管理的重点应该是企业的成本。此时的预算模式应该是以成本控制为出发点的预算管理模式,即以预期收益和市场价格为已知变量来规划企业的预算总成本;其次,以预算总成本为基础,将预算总成本分解到成本发生的所有管理部门或单位,形成约束各预算单位行为的预算成本。

4.企业衰退阶段

4.1企业风险

企业处于衰退阶段。一方面,产品、设备和技术老化,销售收入和利润大幅下降,呈现负增长趋势。另一方面降低了人、财、物的配置和优化程度,降低了系统的有效性。同时,大量的应收账款减少了企业的现金流。各种不利因素使得企业在这一阶段具有经营风险高的特点。

4.2企业融资

处于衰退中的企业仍有一定的资金实力,以其现有产业为后盾,高负债筹资的策略对企业自身是可行的。企业可以通过借贷避免或延缓破产,同时合理避税,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4.3企业投资

在这个阶段,如果企业在市场上处于强有力的竞争地位,可以考虑通过兼并小的竞争对手来重组行业,直到拥有市场份额的控制权。通过市场控制获得更多的财务回报。另一方面,对于那些占用大量资金的无利可图的业务,企业可以采取剥离或清算等退出策略,增强在新投资领域的市场竞争力。

4.4股息分配

现阶段由于找不到合适的投资项目,股利分配政策可以采用利润基本分配给股东的分配政策,以回报投资者,提升公司形象。

4.5财务预算

因为现阶段企业的自由现金流是闲置的,战略管理的重点应该是现金的回收和利用。此时的预算模式应该是以现金流量为出发点,以现金流量流入流出控制为核心的预算管理模式,即借助现金预算,标明企业和部门现金的来源、利用和结存情况,避免不必要的流出。

5.金融危机背景下的财务战略

以上是企业正常生命周期中的财务战略。对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企业财务战略,可以采取稳妥策略和逆势增长策略。安全稳健的措施如:保证核心要素的资源需求,多渠道投入,高度重视现金流管理,严格成本控制,建立财务预警机制等。逆势增长策略,比如适时并购一些价格被低估的优质企业,实现协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