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山海构建纺织行业数字化协同平台

纺织行业面临着人口红利消失、原材料价格上涨、环保压力加大、疫情影响等现实问题。同时,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上下游之间的信息差距是每个纺织印染企业都很头疼的问题。如何为企业搭建数字化系统,提高内部管理效率,如何让企业融入产业互联的大潮,抓住订单信息,提高发货准确率...是企业生存的关键。

企业需要发展,产业需要升级,消费互联红利消退,产业互联时代来临...“打破边界,整合共享”不再是互联网公司的专属,而是成为了每个企业的本质属性。拥有产业链上的资源整合能力乃至专业掌控能力,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效率的关键。

每个企业都是工业发展的一个点。佛山市纺织印染产业集群,是以山治精密科技(广东)有限公司为主体,联合计燕智联、美云智舒、天府科技等当地优质工业物联网服务商,共同打造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数字化的思路和工具,构建纺织产业协同平台,旨在将单点数据连成线、交织起来,借助工业互联网,助力佛山中小纺织。

对内,帮助印染企业提升数字化能力,提高生产效率,实现精益生产,适应小订单、快速响应的市场需求;对外,连接上下游产业链,满足线上多方互联互通,实现供销一体化,赋能产业发展。

为什么要通过数字化最终实现产业协同?因为海和山都在那里。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比2020年提高7个百分点;实现营业收入51749亿元,同比增长12.3%;利润总额2677亿元,同比增长25.4%。中国纺织服装出口3155亿美元,同比增长8.4%,创历史新高。纺织行业将在经济低增长和持续转型升级中回归正常复苏的轨道,未来可期。

中国的“十四五”规划已经明确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然性,各省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各种扶持和补贴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建设数字化、智能化的示范工厂和车间,建设标杆项目,推出企业上云。

此外,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加速应用,为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产业协同提供了坚实技术保障。

纵观国内企业级软件的发展,经历了ERP、OA、BPM各个阶段,其实一直都是围绕企业业务流程来做的。问题在于,传统企业管理和协作软件本身的出发点是规范人和业务流程,很难带来交互体验和提升业务效率。

更重要的是,由于与业务的结合较弱,当涉及到企业与外部的沟通过程时,传统的协作软件无法有效打通数据并给出实时反馈。这也是搭建产业协同平台的最大难点之一。

这种困难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人员职能重叠、订单信息混乱滞后、库存/订单堆积、市场信息滞后、产业结构落后等等。

作为一家拥有纺织+工控+互联网三重基因的公司,计燕智联深知行业的独特性和需求性。在产业协同的建设方案中,通过订单对接、进度跟踪、流程追溯、染厂画像、生产拉动、售后协同等功能,解决了与业务融合弱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面料公司、品牌、服装厂等下游企业:

根据平台上几家印染厂的画像,可以评估印染厂的实时开工率和订单持有情况,有效判断其当前产能是否满足订单需求,选择适合自己订单的印染厂进行合作。

同时,订单可以通过平台直接下到印染厂的ERP系统中,降低了沟通成本,保证了订单流程的信息完整性,通过印染厂的开放权限,实现了订单进度和质量的可追溯性。

上游供应商:纺织厂、染厂和配件供应商:

在获得印染厂相应权限后,可以通过印染厂生产计划拉动织造、染料及相关辅料的生产计划,通过售后信息协同共享设备档案,准确定位问题。

对于印染企业:

构建完整的数字化运营指标体系,从设备联网收集数据开始,到计划调度、到货时间、构建专家流程库、能源优化、质量控制等流程更加顺畅高效,让印染厂的运营管理人员对市场有更清晰的判断,整合生产资源,提高接单能力,提高设备开工率。

那么,计燕智联为什么要联手美云智数、天府科技等工业互联网服务商,打造工业协作平台呢?

因为我们期待通过产业协同创造的价值是纺织行业总销量中最闪亮的一颗星。

我们也期待通过对纺织产业链的梳理和对接,更多纺织印染行业上下游企业能够加入协同平台,并以平台为枢纽,发展智能生产、数字化管理、网络化协同等创新模式,使纺织印染产业集群摆脱增长不足、生产率低下、内部竞争严重的困境,构建“大规模定制、柔性生产、快速响应、绿色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