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D.COM一直在亏损。为什么一直在烧钱自建物流?
很多刚入互联网的人可能会惊讶,JD.COM现在还处于净亏损状态,净亏损比去年增加了51%。这是否表示JD.COM的管理水平很差?
有媒体甚至评论说,JD.COM不知道自己是在挖金矿还是在挖坟墓,感慨地说“站得高可能走不远,但真的能摔得狠”。看来,刘不仅是某些排行榜上能进入中国前十的首富,还是一家持续巨亏公司的老板,经常被很多人视为“愚蠢”的倒霉蛋儿。
看到JD。COM多年亏损的财报,我觉得刘是个倒霉孩子,估计缺乏企业财务和金融的相关知识,也缺乏互联网企业逻辑的知识。JD.COM在几轮巨额融资后赴美上市。我相信那些投资者和在股票市场购买JD.COM股票的人不是傻瓜,而是善于计算的金融家。他们之所以敢跟亏损越来越多的JD.COM商城玩,并且给出300-400亿美元的估值,是因为他们看好JD.COM赚大钱的那一天。
1,亏损背后
资本市场的反应给出了答案。这份财报发布后,股价暴涨11.3%,说明华尔街对世界500强企业JD.COM的经营非常满意。
几百亿的数字可能很多人感觉不明显,但是如果每天平均一下可能会更清楚。每个季度868亿的GMV,意味着JD.COM每天的商品销售额高达9.6亿,每天新增440万个订单,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数字!
目前平均每单金额为217元。如果每单从2元多赚了钱,相当于平均涨价1%,JD.COM可以直接盈利,但为什么不这么做呢?为什么华尔街在不盈利的情况下仍对JD.COM如此热情?
首先,JD.COM有毛利。
对于他们销售的单品,基本都是高于进价销售,所以会有毛利,但是公司的运营成本,物流建设成本,营销成本等。最终会变成一种失落的状态。
其次是JD。COM的亏损被有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与JD相比。从COM的资产和估值来看,亏损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JD.COM一直将亏损控制在合理可接受的范围内,不会对企业经营造成任何不利影响。
最重要的是,低利润率促进了JD.COM的快速增长。
鉴于此,详细解释为什么要制定这样的发展战略。
在经济学中,有一个关于价格和用户的图表。当价格上涨时,购买的用户会减少,当价格下跌时,购买的用户会增加。所以在经济学中,我们往往会寻找利润最大化的点,在这个点上公司的总利润可以最大化。
但JD.COM追求的不是这条曲线上利润最大化的平衡点,而是在损失成本可控的情况下,追求用户增长的最大化。
总的来说,就是用更低的价格吸引更多的用户购买JD.COM上的商品。
在电子商务产品中,尤其是在大众市场平台上,价格将是影响用户决策的重要因素。价格越便宜,越多的用户会参与到JD.COM购物中来。
2、低利润给用户带来的好处
积累更多的用户和销售额,对京东来说有很多好处。COM:
A.更大的销量会大大降低商品的平均配送成本。
可以理解为1单元发送10件的成本远小于5单元发送10件的成本。对于三四线城市,甚至农村,这种成本的降低更加显著。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某镇一周只有一单,快递员专程去送快递,成本会有多高。
b)更高的销量使得JD.COM的采购成本更低,结账周期更长。
JD。COM的流量增加了,成为很多商家销售产品的重要渠道。因此,JD.COM在价格谈判中有很大的发言权,进一步巩固了优势。JD.COM部分商品的进价不仅低于线下店铺,也低于淘宝店铺,这让他们更有竞争优势。
JD.COM的很多商品都是卖完之后才跟商家结算。较长的结账周期可以大大提高集团储备的营运现金,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竞争力。
C.更大的销售额提高了公司的估值。
巨大的流量和用户的购买习惯在JD.COM成为了很好的竞争壁垒,抬高了公司估值,也使得JD.COM在融资时可以卖出同样的股份,可以进一步推动建立更好的护城河。
从这个角度来说,JD。COM的发展策略非常正确,通过可控的低成本实现用户的快速扩张,而不是忙于实现利润。
3.不同阶段做不同的事情。
JD.COM仍处于用户仍在快速增长的阶段。如果与产品生命周期相对应,JD.COM目前在哪里?
目前,JD.COM仍处于成长期。最近正在向四五线城市和农村扩张,用户和交易仍处于快速扩张期。
前面文章提到,种子阶段的主要目标是验证商业模式,成长期是快速增加用户,成熟期是变现最重要的时期。
当然,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这里所说的实现,是指企业以实现盈利为目标开始收费。换句话说,并不意味着企业开始变现。
比如坐滴滴专车要收钱,但是很长一段时间,滴滴公司不赚钱,甚至不贴钱。不能说滴滴打车要钱开始实现了,因为现阶段没有盈利。当滴滴开始向司机收取更高的佣金时,可以认为滴滴开始意识到了。
如果在成熟之前提前实现会怎么样?
A.成长期变现会减缓用户增长,容易被竞争对手超越。
B.在种子阶段变现,透支积累的用户价值,无异于杀鸡取卵。
综上所述,最应该变现的时期应该是产品的成熟期。这个时候最适合变现,而且一定要变现,否则变现的黄金时代就没了。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理解为微博会拿阿里巴巴的投资,开始在产品界面中加入各种可能实现的新功能,即使其中有些确实非常影响用户体验,因为如果现阶段不实现,就没有机会了。
对套现时机的理解,也可以用“用户价值账户”这个概念来理解。创造产品的价值,增加用户,保持活跃,这些都是增加用户价值的行为,相当于在这个用户价值账户里存钱,而当我们想套现的时候,就相当于从这个账户里取钱。
我们可以提取的金额上限取决于我们之前在这个账户上存了多少钱。对于一个还在成倍增长的账户来说,过早取钱肯定会减少本金,从而减少未来升值,影响未来变现。
而且,这个账户里的钱更像是鱼塘里养的鱼。一开始放进去的其实是鱼苗。如果在鱼还很小的时候或者正在成长的时候抓,那肯定不是最好的时机。当每个人都已经成长为壮年的时候,如果不及时抓住,等到老了病了(相当于用户的流失)就很难意识到了。制造业电商微信内容不错,值得关注。
在产品高速成长期,不要急于变现,通过免费或低利润的方式积累大量用户,建立竞争壁垒,进入成熟期后实现商业价值的最大化。
在正确的阶段做正确的事情。
4.结论
其实JD。COM战略一直是互联网企业发展的普遍现象。如果一个企业在未来的某个时期能够有明确的发展目标,现金流充足,那么“烧钱”来换取争夺市场的时间不仅是真的,而且是必要的。否则,发展可能会被对手抢先,甚至错过时间窗口。
因为从市场结构来看,互联网不同于传统的餐饮业务。餐馆基本上是完全竞争的市场。只要他们有特色,位置好,价格有优势,开餐馆什么时候都不晚。但由于网络效应和锁定效应,一旦互联网的某个市场相对成熟,往往会形成自然垄断或寡头垄断的市场。领导有很大的优势,该花钱的时候舍不得花或者没钱。如果他错过了机会,重新进入的代价可能难以想象。比如我们都知道现在搜索引擎和微信很赚钱,但是在百度和腾讯之后,又有多少公司能再玩类似的产品呢?
当然,不是所有的烧钱都是对的。至少要对市场和竞争格局有一个比较准确的预判分析,对自己能掌握的现金或者持续融资的情况有一个比较准确的计算。如果你被太多的创业神话毒害,认为有人可以投资创业,可以花钱,那就太容易成为“烈士”了。
我想,对于很多企业家来说,成为下一个刘的概率应该是百万分之一不到吧?
刘:其实的电子商务早就开始赚钱了!
“双十一”前夕,刘在接受央视专访时表示,的电商早就赚到钱了,只是这几年有投入,没有任何收益。JD.COM过去几年亏损,但这与市场上的补贴和恶性亏损的公司有本质区别。JD.COM相信,未来所有的投资和投入一定会给股东和消费者带来更多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