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管理模式和方法
1,抽屉管理
抽屉管理,现代管理也叫“工作分析”。现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的大中型企业非常重视“抽屉”管理和职位分类,在“抽屉”管理的基础上不同程度地建立了职位分类制度。“抽屉式”管理形容每个管理者办公桌的抽屉里都有明确的工作规范。在管理工作中,不能没有权力就没有工作,没有权力就没有责任,没有责任就没有权力。义务、责任、权力和利益必须相互结合。企业进行“抽屉式”管理有五个步骤:第一步,建立由企业各部门组成的工作分析小组。第二步,正确处理企业内部集权与分权的关系。第三步,围绕企业的总体目标,层层分解,逐级落实职责和权限范围。第四步是写“工作描述”和“工作规范”,制定出每项工作的要求。第五步必须考虑到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的结合。
2.危机管理
随着全球经济竞争的日益激烈,相当一部分世界著名的大企业已经进入了维持和衰落阶段。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美国企业更加注重实施“危机型”生产管理,掀起了一股“末日管理”的浪潮。美国商界认为,如果一个经营者不能与员工很好地沟通,不能向员工表明危机确实存在,那么他很快就会失去信誉,从而失去效率和效果。美国技术公司总裁威廉·韦斯看到,整个世界已经成为一个竞争的战场,全球电信业正在改革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他起用了两位大胆改革的高级经理作为副主席,撤换了五位倾向于渐进式改革的高级经理,并在员工中广泛宣传一些企业因忽视产品质量和成本上升而失去用户的危机。他想让所有员工知道,如果科技公司不一直突出产品质量、生产成本和用户,公司的末日就要来了。
3、一分钟管理
目前,许多西方企业都采用了“一分钟”管理法则,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具体内容是:一分钟目标,一分钟表扬,一分钟惩罚。所谓一分钟目标,就是企业中的每个人都把自己的主要目标和责任清晰地记录在一张纸上。每个目标及其检验标准要用250字表达清楚,一分钟能看完。这样就方便大家清楚地了解自己为什么做,怎么做,并据此定期检查自己的工作。一分钟的赞美就是人力资源鼓励。具体做法是,企业的管理者往往会花很短的时间挑出员工所做事情的正确部分来表扬。这样可以让每个员工都知道自己做了什么,更加努力,向着完美的方向发展。一分钟惩罚是指某件事应该做好,但没有做好。先及时批评有关的人,指出他的错误,然后提醒他“你有多看重他,你不满意的是他此时此地的工作”。这样做了错事的人才能愿意接受批评,注意避免以后再犯同样的错误。一分钟管理法则的妙处在于,它大大缩短了管理过程,立竿见影。一分钟目标,让每个员工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努力实现自己的工作目标;一分钟的赞美,可以让每一个员工更加努力;一分钟的惩罚可以让做错事的人愿意接受批评,督促他以后更加努力。
4.格式突破管理
在企业的很多管理中,创新的目的最终是通过对人员的管理来实现的。因此,世界上所有发达企业都根据内部竞争形势的变化,积极实施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以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在日韩企业中,过去一直采用“年功制”,以工作年限作为晋升级别和薪资标准。这一制度适应了企业快速发展的要求,为劳动力的就业和发展提供了机会。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些发达企业进入了低增长、相对稳定的阶段,“年功制”已不能满足员工的晋升欲望,导致企业组织和人员活力下降。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韩国发达企业开始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大力推行“打破格式”根据工作能力和业绩决定员工晋升和降职的新人事制度,取得了显著成效。世界大企业的人事制度改革,体现了充分挖掘人的潜力,搞活人事制度搞活企业组织结构,注重培养和形成企业内部的“强人”机制,形成竞争、拼搏、进取、开拓的新气象。
5、封闭管理
封闭意味着管理必须强调个体与整体的合作,在整体与个体之间创造高度的和谐。在管理上,欧美企业主要强调个人奋斗,让不同的管理层和谐地互相学习。它的具体特点是:(1)既有整体性,又有个性。企业的每一个成员都对公司有使命感,“我就是公司”是“封闭式”管理中响亮的口号。(2)自组织。让下属自己做决定,自己管理自己。(3)波动性。现代管理必须实施柔性管理战略,在波动中进步和创新。(4)相辅相成。有必要鼓励不同的观点和做法相互补充,把一种情况下的缺点变成另一种情况下的优点。(5)个体分散与整体协调。组织中的单位、团体和个人都是整体中的个体。个体是分散的、原创的,通过协调形成整体形象。(6)节奏。企业与个人之间和谐而充满活力的氛围,可以激发人的内驱力和自豪感。
6.行走管理
这是国际上流行的一种创新管理方法,主要是指企业高管观察民意,了解真相,与下属相处,做出成绩。这种管理方式已经显示出了它的优势,比如:(1)主管和下属也纷纷效仿。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名誉会长下关采用“带头”的做法,成为日本颇有声望的企业家。在他接手日本东芝电气公司之前,东芝已经不再享有“电气工业摇篮”的美誉,生产每况愈下。石广福先生上任后,每天巡视工厂,参观东芝在日本的工厂和企业,和员工一起吃饭,聊了很多。早上,他总是比别人早到半个小时,站在工厂门口,和工人打招呼,带头示范。员工被这种氛围感染,促进了相互沟通,鼓舞了士气。很快,东芝的生产恢复正常,出现了大展。(2)投资小,收益大。行走式管理不需要太多的资金和技术,可能会提高企业的生产率。(3)可视化管理。也就是说,最高主管可以到达生产一线,与工人见面交谈,希望员工能给他建议,了解他,甚至与他争论。(4)现场管理。为什么日本拥有世界一流的生产力?有人认为是基于现场管理。主管每天马不停蹄的走到现场,下属也要舍命陪君子。(5)“得民心者昌”。优秀的企业领导应该经常去比他低几层楼的员工那里体察民意,了解真相,多听“错”而不仅仅是“好”。我们不仅要关心员工的工作,还要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这样员工觉得主管重视自己,自然很努力。有了员工的支持和努力,一个企业自然会兴旺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