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传递才能创造价值:只有劳动才能创造价值。
印象1
龚兰芳当代好人
山东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龚兰芳因为都属于新华书店系统,所以山东省内的门店相关负责人,包括龚总,对我们都特别好,感觉像在家里一样。在办公室里,在开会的地方,龚总是显得比较严肃,一副典型的山东大汉形象,说话慢条斯理,慎之又慎,给人的感觉就是领导就是领导,可敬而不可亲。
但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觉。吃饭的时候,龚先生就会暴露。通过龚总的自我介绍和他的两个下属——山东新华图书音像连锁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张军的“曝光”,原来龚总是山东新华书店系统“爱妻协会”的会长,估计这也是一个民间组织。龚先生除了工作忙,还要兼顾自己家的所有家务,还有婆婆家的家务。
见我们半信半疑,龚老师现场传授了两个烹饪秘方,都是他在长期的烹饪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我们就收下了。
懂得自然生活的人,懂得工作。龚老师在和我们分享爱妻心得的同时,也和我们分享了山东省新华书店去年取得的优异成绩。
据他介绍,2008年,山东省新华书店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集团组建和股份制改造相继完成。2008年6月27日,山东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成立,这标志着山东新华从“门店时代”进入“集团化”时代。2008年6月5438+2月31日,山东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这标志着其股份制改革取得新进展,成为山东第一家经省委、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成立的股份制公司,成为全国发行体制改革第一方阵。
张军一针见血地给我们介绍了书展。第十九届书展即将在济南举办,山东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承办图书馆对接会。作为图书馆对接会的主要负责人,张军查询了本报在筹备阶段评选出的全国优秀图书馆分销商名单,作为他们邀请图书馆分销商的参考。他说不知道全国优秀图书流通员评选是我们组织的,不然早就给我们打电话了。
这次业务交流会加深了相互了解,为今后的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印象2
蒋宝良的顶级业务
商务交流会那天,济南下着小雨。姜宝良老师是业务交流会上最早的嘉宾,馆员的敬业精神真的不是吹牛。作为山东大学图书馆主管文献资源建设的副馆长,蒋宝良的影响力超出了图书馆界。去年,人民健康机构收购了加拿大的一家出版社,姜宝良也以顾问的身份前往加拿大,为人民健康机构进行收购评估。
当一个专家采取行动时,他知道是否有一个。姜宝亮的演讲,俗话说的好,全是干货和知识。他报了山东大学图书馆和山大图书馆的情况,信息很丰富。
山东省有128高校,图书馆发行市场潜力巨大。山东大学有11个重点学科,5万多名全日制学生,图书馆有6个分馆。自2004年以来的5年间,山东大学图书馆每年采购中文图书3万多种、9万多册,金额约300万元。2004 ~ 2005年期间,图书馆收藏的自然科学类图书中,前10家出版社的图书占总经费的49.84%,前20家出版社的图书占60.62%。2008年收录的自然科学类图书中,排名前10出版社的图书数量占总图书数量的65.9%。社科类图书不像自然科学那么集中,排名前10的图书只占12.16%。这些数字表明,核心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在高校图书馆占有很大份额,学术类图书的主要读者和收藏者是高校和高校图书馆。
据他介绍,清华大学出版社在山东大学图书馆核心出版社中排名第一。前20家核心出版社中,山东出版社只有一家,齐鲁书店。他希望通过新华书目这个平台,加强出版社、图书馆经销商、图书馆(读者)之间的相互了解,出好书、出精品,把鲁版图书做大做强。
印象三
王是最热心的读者
山东省图书馆副馆长王绝对是记者见过的最热心的《图书馆报》读者之一。自2003年9月创刊以来,她几乎收集了每一期《图书馆报》(特刊),并认真阅读每一期。在业务交流会上,她以第三方的视角详细介绍了《图书馆报》的来龙去脉、重点栏目、出版周期,为《图书馆报》做了一个非常生动的广告,让本报总编辑赖感动不已。
创办图书馆报是新华书目报发展的必然选择。《新华书目》作为图书行业唯一具有订阅功能的报纸,在计划经济时代的出版发行中做出了突出贡献,新书覆盖率达到90%以上。它承担了我国提供书目的功能,为新华书店及其门店、图书馆采购图书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至今仍是我国各级各类图书馆采购图书不可或缺的工具。
随着刊物的发行,新华书目的订阅功能被大大削弱。在图书馆分销市场,图书馆也开始实行招标采购,图书馆分销商应运而生。出版社和图书馆分销商每年都会制作大量书目,并提供给销售终端。图书馆分销商的书目大多是在新华书目订阅书目的基础上拼凑出来的。这些五花八门的书目给新华书目带来了竞争,客观上也给图书馆采购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俗话说,竞争是进步的动力。面对竞争,新华书目报积极转型,图书馆报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在保持和加强传统征订功能的基础上,致力于构建出版社与图书馆上中下游沟通交流的信息平台。图书馆报与书目征订互为两翼,服务于图书馆行业所有目标客户,定位清晰,功能突出,提升了新华书目报的品牌,绝对是贴近市场的创新之举。
此前,记者走访了山东省图书馆。赵炳武馆长告诉我们,山东省图书馆将于5月9日迎来百年华诞,他们希望图书馆报能见证这一辉煌时刻。对此我们责无旁贷。
印象四
高的优秀合作伙伴。
青岛出版集团副总编辑高是本报的最佳合作伙伴。因为此次业务交流会在济南举行,青岛出版社可以算是唯一的“驻外机构”,可见他们对此次业务交流会以及与本报合作的重视。
青岛出版社在山东出版社中占有重要地位。他们刚刚完成重组,升格为集团。在商务交流会的前几天,他们刚刚上市。所以,本报的这次业务交流会,也是青岛社升级为集团后,高参加的第一次行业盛会,他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2009年对青岛出版社来说是重要的一年,他们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运营模式和治理结构给他们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带来了新的机遇。
通过此次业务交流会,高加深了对本报的了解,并表示将全面提升与本报的合作伙伴关系。在得知业务交流会不久,新华书目将在北京组织全国医学文献采访研讨会时,他当即表示一定要参加。
高先生的话代表了山东省其他出版社的心声。
参加本次业务交流会的山东省其他出版社有山东人民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山东大学出版社、山东美术出版社、齐鲁书店、山东画报出版社、济南出版社。嘉宾中有相当一部分老师从事图书发行工作已经二三十年了。作为订阅工具,本报与他们图书发行工作的风风雨雨积累了深厚的感情。通过这次业务交流会,他们欣喜地看到了本报的变化和转型,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印象五
异地客人影响很大
实事求是地说,本报搭建的图书馆、代理机构、门店之间的沟通平台,为本次业务交流会的成功做出了巨大贡献。图书馆界的专家学者让我们对出版社和新华书店刮目相看。近年来,图书馆发行市场蓬勃发展,几乎成为图书行业的生命线。在出版社和新华书店眼里,图书馆就是读者,就是上帝。
此次业务交流会,除了两位策展人王、蒋宝良外,图书馆报的五位顾问也通过视频参加了会议。他们是中国图书馆协会秘书长唐更生、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主任王宇光、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馆长杨培超、顾?以及全国中小型图书馆联合会主席郭斌。由于本报的这些顾问都是在图书馆领域颇具影响力的人物,他们都客观评价了本报在图书馆领域的影响力,触动了急于开拓图书馆发行市场的出版社和新华书店,而未到场的五位嘉宾功不可没。
我们在山东的业务交流会的成功召开,为我们下一步在全国范围内拓展业务开了一个好头,也为我们提供了更成熟的模式。出版社、新华书店、图书馆作为图书产业链的上中下游,没有真正形成有效的互动、交流与合作,尤其是出版社、新华书店、图书馆之间,这肯定是不正常的,这样的产业链也不会和谐健康。
新华书目报起源于新华书店。作为出版社和图书馆之间的信息媒介,它承担着改造这一畸形产业链的重任。
俗话说,信息只有通过有效的传递才能创造价值。1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