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35岁,年薪50万,负债400万。被裁的那天晚上,我只睡了2个小时。
声明:图片均来自网络。
“我在公司快六年了,每天都提前半小时到公司做准备。后期什么都碰不到,更别说996了,有时候770都挺过来了。我在工作上也很优秀,有一个几百人的团队,总是紧跟老板的步伐。但是就在前几天,突然被老板通知,我上了裁员名单。通知当天,我就签了解约信,协商赔偿,三天后要求离开。我太快了,还没反应过来。我不敢跟老婆说我天天偷偷出去找工作。一想到孩子每个月六千多的学费,车贷到年底还不清,还有刚买房的贷款,我就觉得压力很大。”
我的朋友老李在电话里向我哭诉。前几天,他刚接到公司的裁员通知。
老李是老街的好朋友。因为他比我大几岁,所以我一直叫他老师。他在工作上给了我很多帮助。因为大家工作生活都很忙,我偶尔会习惯性的翻翻他的朋友圈,看看他的近况。然而,就在上周末,他突然打电话给我。我以为他又要教我工作实践经验了,可惜他下岗了。
从去年开始,美团、拉勾、JD.COM、知乎、新浪、58到家等互联网公司裁员的消息陆续见诸报端。很多车企也是裁员的领头羊,就连富士康也被报道裁员34万人。
这些下岗职工大多是40岁以下的中青年。他们可能曾经是一个村子的希望,现在却是一个家庭的主心骨,一直是这个社会的主心骨。在公司干了很久,奋斗了半辈子。裁员的承诺对他们来说意义重大。
大企业裁员是为了更平衡,小企业更多是为了生存。
当裁员现象映射到一个人或一个企业,足以影响企业生死和个人生存的时候,裁员的影响和破坏力被放大了无数倍。
裁员,莫名其妙地成为这个社会一个棘手却又全球性的问题。
前段时间关于裁员最热的新闻可能就是全球最大的企业软件公司甲骨文因为裁员站在了风口浪尖。
“我们要工作!”
“孩子要上学!”
“你怎么这么尴尬!”
听这些话很尴尬。
他们站在街上,喊着口号。
曾经被上天眷顾,如今沦落街头抗议。
这些社会精英都是名校毕业,年薪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但尴尬的是,他们大多是37岁左右的工程师,没有任何年龄优势。他们上有老下有小,还有房贷和车贷。一切都很酷。
但是,很多人说,这些人完全不值得同情。
甲骨文,号称“北京最大的养老院”,一直以工作轻松著称。上班不打卡,上班时间自由。就业方面,有16天年假,可以申请在家工作。即使这900人被裁,他们仍然会得到N+6的补偿,从几十万到几百万不等。
前几天,很多公司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都向这群人抛出了橄榄枝,包括阿里、百度、腾讯、华为等知名巨头。更有甚者,某知名互联网招聘平台专门为他们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招聘专场活动。然而,结果令人惊讶。大部分人都没能通过第一轮面试,有的人甚至通过了面试,但是在技术考察的时候被刷掉了。他们的能力令人叹息。
从毕业那一刻起,这群名校毕业的硕士们就过着无压力的生活。就算它们曾经是一只战斗力很强的青蛙,长时间温水煮也会慢慢死去。
《增广圣贤》中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企业面临转型,必然的结果就是末位淘汰制。
所以《泰晤士报》连招呼都没打就把你淘汰了。
我们经常看到,如果一个企业淘汰员工,条件通常分为三类:
第一:不会奋斗的人;
第二:做不到的人;
第三:性价比低的人。
无论大小,有市值百亿的上市公司,也有成立不到一年的创业明星;被裁员工,不管资历如何,有还没完成试用期的懵懂新人,也有奋战多年的老枪;裁员后反应不一,有人哭,有人笑,有人理解,有人闹...
然而,被裁掉的人真的是因为不够努力而无法创造新价值的人吗?
世界上绝大多数的裁员都和员工是勤奋还是懈怠,是大牛还是小虾无关。其实前面的甲骨文只能说是特例,在他们身边还是常见的。这和“大势”、整个团队的KPI输出、不可替代的方向、战略整改的统一性有关,而员工个人的努力和技巧在这种势不可挡的环境面前是微不足道的。
35岁,在职场上真的“老”了吗?
美国三大开国元勋之一的富兰克林曾经说过:
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早起、勤奋、谨慎、诚实的人抱怨命运不好。好的性格,好的习惯,坚强的意志意志,都不会被假定的命运打败。
那些有能力、有上进心、有危机感的员工,即使到了35岁甚至40岁,依然是企业抢夺的对象。
我有个朋友,小K,不到20岁就一个人来北京打工了。因为家里没钱让他一直上学,他只能选择报考大专。但是大学毕业的学历背景一度让他被很多企业拒之门外。因为没有任何背景,大学毕业后只能进入一家普通企业做文案。当时他是最底层的普通员工。
然而,他并没有阻止自己。他一步步充实自己。即使别人把工作推给他一个人,他也认真对待,力求完美。他日常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都留给了工作。即使没日没夜的加班,他也抽出时间去考了个大学文凭。
就这样,过了3-4年,裁员的消息在公司传开,部门领导找他谈话,目的是让他下岗,希望他能主动辞职。作为普通公司,没有任何赔偿。
然而,他之前的努力给他带来了新的转机。离开这家公司后,他加入了一家大型营销公司,这得益于他这几年的积累。不到一年,他的工资增加了,很多公司都抢着要他。平日里,他接触到各种私人账单。
现在我们经常在一起吃饭的时候聊到那个时候的他,也经常交流工作中的经验和问题。现在年近30,有房有车,有一定积蓄。
此外,也有很多创业者是老了才开始创业的:
马总裁35岁创立阿里巴巴;
柳传志40岁创立联想;
宗在44岁时创办了哇哈哈。...
所以还是那句话,对于有能力的人来说,年龄根本不是问题。问题出在温室里生活的停滞不前的自我。
所以,要死的不是35岁的年轻人,而是35岁的你!
从现在开始,姐姐会想建议你:
锻炼自己,用平常心看待困难。
试想一下你自己,如果你35岁就被公司解雇了,你会觉得你失去了全世界吗?多想象一下自己,是努力的螺丝钉还是锤子;多想象一下你自己,如果你在一无所有的时候抑郁或者突发重病,你能承受这一切吗...越想象越真实越好,去体会那些滋味,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抛弃一切不切实际的幻想,脚踏实地的为未来做准备。
克制欲望,学会理财和投资。
很多看似稳定的工作,年薪最多10,工作40年,一辈子也就挣400万。收入400万,在一线买个好点的房子都不够,更别说还得广吃广用,教育孩子,照顾家人,养老。请问,35岁以后,你是一个人。“车贷+房贷+孩子+2个大人+4个老人”你会付出什么?
我身上有点钱,先别急着花,看看身边有没有合适的投资机会。如果有什么好的,那就给专业投资机构一些钱,说不定我还会再来钱生钱。
35岁的职场人,一定程度上会面临来自工作生活各方面的冲击。如果你此刻被裁了,或者处于被裁的边缘,与其难过焦虑,不如给自己留点时间,想清楚自己下一步的方向,给自己做一个合适的规划。
千万不要盲目骑驴找马,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虽然竞争激烈,但是机会还是会很多。
人生没有黑暗的时刻,只是前方的光有点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