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公交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企业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存的基石,是推动企业现代化的重要动力。近年来,杭州公交总公司在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培育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文化的方向出发,从公交企业现代化的战略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并积极探索和实践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体系建设,实施文化管理,不断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增强凝聚力、向心力和竞争力。
第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体系的有机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对此,在实践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理论为指导,把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与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与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与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与提高员工思想道德素质有机结合起来,以“三个服务”的原则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和内容,即: 企业文化建设要始终为发展生产力服务,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服务。
二、结合实际确立公交企业文化建设主线,推进文化管理
(1)制定企业文化发展战略,推进企业现代化。
1998以来,杭州公交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大都市、建设新天堂”战略的实施和“开放大气、精致和谐”的文化氛围,结合杭州客运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正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列入“一把手”工程。根据杭州公交的生产经营发展战略、人才战略和精神文明建设,制定实施企业文化建设五年规划,逐步建立具有杭州公交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框架,形成可操作的三级规划实施方案,实现与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同步规划、同步安排、同步实施。通过确立“以人为本、自我塑造、突出特色、大胆创新”的原则,以员工素质的培养和企业环境的改造为抓手,采取企业文化建设与加强企业管理、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加大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的方法,积极构建公交下的企业文化模式。
(2)培养和发挥企业精神教育和凝聚力团队的作用。
公交企业在客运生产和服务活动中产生的企业管理理念和企业精神,对企业员工具有很强的凝聚力、感召力、导向力和约束力。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始终坚持围绕企业中心工作,以培育和强化“服务乘客,让乘客满意”和“公交服务,真相与你同在”的服务理念为核心,积极采用中心组学习制度,开展形势任务教育,举办“在杭创业,公交先行”大讨论,教育党员先进性,以世界观、人生观、教育方式为主。通过树立典型先进典型、弘扬正气,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目前,杭州公交拥有一大批国家级、部级、省市级和总公司内部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劳动模范、标兵和先进集体。并通过深入持久的“* * *党员责任车(岗)”活动、“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巾帼建功示范线(岗)”创建活动,发挥青年党员在优化服务中的示范和榜样作用。据统计,公司现有党员执勤车(队、队、岗)K555辆,全国巾帼建功示范岗3个,省级巾帼建功示范岗6个,市级巾帼建功示范岗27个,国家、省、市“青年文明号”车组(岗)12个,1。同时,通过“向李素丽学习、向16路学习”、“向身边的全国劳动模范孔胜东、池丽华学习”等先进典型宣传教育,以及邀请劳动模范和十佳员工进行工作事迹报告和演讲,引导员工学习先进,立足本职岗位,自觉树立服务意识,促进了员工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3)加强员工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促进服务水平的提高。
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是企业文化的基础,是企业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几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结合公交行业特点,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结合公交实际,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公民道德建设实践活动,编写了《员工职业道德学习手册》等教材,分阶段组织员工进行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教育。教育覆盖率达到98%,重点培训率达到35%。通过实施《纲要》和《总行职工职业道德建设三年规划》,宣传《职工职业道德手册》,观看职业道德教育光盘,开展“诚信兴行”主题教育,示范引导先进典型,建设职业道德示范基地,提高了职工职业道德素质,提升了优质服务水平。
自1996以来,我们还每年组织一次大型的全员技术培训竞赛,形成了“万人培训、千人参与、百名专家、十名标兵”的良好氛围。总公司愿意投入员工岗位练兵竞赛,精心组织,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因地制宜,自始至终开展形式多样的好活动。基层单位还开办了贴近服务的普通话使用和礼仪服务培训班,普及了李芳华操作法,制定了职工继续教育奖励办法,做好青年职工技能培训工作,使全体职工与技能培训活动紧密结合。每年90%以上的员工接受不少于20小时的专业教育,2000名以上的员工接受不少于40小时的技术和业务知识培训。经过严格考核,目前共有技术人员和引导驾驶员50人,高级工272人,中级工879人,成为杭州客运生产和车辆维修的骨干力量,为公交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4)加强导入CIS,改善公交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主要载体。近年来,我们逐步细化和普及了“公交优先,必优”、“公交服务,真情陪伴”等理念;完成企业标识和CI基本要素的设计应用,制定《杭州市公共交通总公司企业标识应用管理规定》等相关文件,加大市场服务营销和CI设计的引入,完善和规范企业精神体系,使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断增强,企业形象进一步优化。同时,通过积极实施“精品亮点”工程,深化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形象和企业文化品位,为公交服务注入新的文化内涵。重点开展“四化三优两用一满意”活动,即服务流程程序化、服务管理信息化、服务质量标准化、服务管控制度化,打造优质服务、优美环境、良好秩序,让驾驶员用心驾驶、用心服务。开展以“六个干净、五个坚持、四个放心、三个准时、两个稳定、一个统一”为基本内涵的标准化服务。
(5)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
为适应现代化和市场化的要求,通过每年组织员工文化素质、劳动技能、艺术修养、审美水平和高尚情操的培养,改善企业的组织环境、人文环境、经营环境和心理环境,创造健康的公共关系和人际关系,关心员工的生活质量。成立工人艺术团等艺术团体,开展庆祝晚会、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主持比赛等活动,丰富职工文化生活。总公司艺术团多次参加省市文艺演出并获奖。
第三,以文化理念解决公交生存、发展、服务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拓展服务市场,提升服务水平。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群众对公共交通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服务需求多样化。在这方面,我们根据服务要求,构建符合乘客需求的管理和营销文化。
1,坚持以“两新一优”机制为突破口,加快发展机制改革。为加快公交发展,近年来,杭州公交在政府优先政策支持下,积极倡导“公交优先必优”的经营理念,不断完善以“新车、新线、新价、优质、优价”为核心驱动力的“两新一优”机制,采取融资租赁、“借鸡生蛋”、投资合作、合资、参股等方式,加快公交发展。车辆档次明显提高,空调车保有量达到70.38%,自动变速装置得到广泛应用。全市公交车保有量达到23辆/万人,人车比达到国内同行先进水平。
2.坚持把服务作为产品来营销。在加快发展、加大投入的同时,积极引入服务营销理念,以满足人民群众为目标,根据城市发展的特点和要求,根据市民基本出行、辅助出行、享受出行等不同层次的出行需求,按照“从客流、人流、商流”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细分服务市场,加快网络优化改造,推出个性化服务。近年来,杭州公交陆续开通高峰快线、假日线、观光线、过夜线、校园线、购物线、电信线、社区公交和(准)快速公交等150多条专线,构建方便快捷的公交网络,满足不同层次的出行需求。
3.培养“服务始于沟通”的理念,坚持把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作为优化服务的动力。近年来,杭州公交坚持以乘客满意为宗旨,积极倡导公交服务贵行相伴的服务理念,在加快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与政府、社会各界和乘客的沟通。积极搭建由85191122热线、杭州公交网站、与杭州经济之声广播电台合办的“你好,公交”栏目组成的“三位一体”信息传播服务咨询平台。85191122热线的投入由原来的4条电话线扩大到10条,并采用了人工智能的技术手段,使日均处理量由250多条增加到400多条。完善杭州公交网站管理,通过增加信息发布量,加快BBS回复速度,增加互助功能,网站点击量从每天20多次增加到目前的9000次左右,最高点击率达到12000多次。在线BBS的回复时间从半个多月缩短到3天左右,回复率达到100%。与杭州经济之声广播电台联合推出“你好,公交”和“公交快线”栏目,通过广播和车载电台及时向乘客传递公交服务信息,方便市民出行,提高服务质量。
四、以创新的企业文化,加大创新力度,增强企业发展优势。
有活力的企业文化必须为企业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近年来,杭州公交总公司坚持把创新作为调整企业行为、深化企业改革、与时俱进的重要举措和内在要求,紧紧围绕公交服务的核心内容,以理念创新为引领,以制度创新为前提,以技术创新为载体,以管理创新为保障,积极构建企业创新体系。并通过建立培训中心、企业党(政)院等机构和10多个学习管理系统,营造支持创新、参与创新、鼓励创新的环境。通过每年一次的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讨论,构建总公司和基层公司的学习交流机制,学习理论,统一思想,提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正是在这些理念和机制的支撑下,杭州公交近年来有了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条件。
1.将智力管理的理念渗透到企业管理中,加快企业管理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现代公交企业需要现代管理。近年来,我们积极引进和引进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方法和手段。以信息化建设为重点,加大投入,拓展完善智能调度(DIMS)、车辆管理(BIMS)、IC卡加油等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巩固提升办公自动化、公交网站、语音服务平台、电子站牌等信息化成果。安装了3478个全球定位系统车载终端。新东通信手机电视已安装1723车辆,节目丰富,互动性增强,成为推广公共交通的平台。结合城市道路建设,电子站牌数量达到426个。快速公交1号线(B1)的综合信息技术达到了国内同行的先进水平。汽车配件物资管理系统实现了各供应站的信息网络化。一个崇尚科学、积极引进先进管理理念和手段、大胆创新的机制正在逐步形成。
2、围绕运营服务,坚持以乘客为本,加大环境改造和现代科技设备的引进和应用,加快公共交通设备设施的现代化。环境是企业文化的载体,也是企业文化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作用的重要着力点。对此,近年来,杭州公交十分注重公交环境设施改造,积极采用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在投资654.38+7亿元的基础上,建成了BRT号线(B1)、下沙工业园站、复兴公交中心站、浙大基础中心站、小河山中心站、三墩东甲路临时站、下沙站。万松岭停车场搬迁基本完成。其他项目正在步入前期程序。征地641.85亩,2006年投资2.5亿元。同时,继续加大车辆等硬件设施的引进和改造力度,加快空调车、无级变速装置车辆、欧ⅱ及以上排放标准车辆的引进和改造,提升公交硬件设施水平。
近年来,杭州公交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对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与本市及全国先进企业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和理解有待进一步深化,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理念和方法有待进一步完善。为此,我们将认真贯彻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紧紧围绕企业中心工作,继续坚持“公交优先、必优”的经营理念和“公交服务、真情陪伴”、“服务乘客、让乘客满意”的服务理念,加强企业精神的培育和提炼。 全面深化企业文化建设,积极推进文化管理,不断完善企业文化,加快杭州公交企业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