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业绩评价的指标有哪些?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通过多维动态的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使企业预算的编制和监控建立在动态多视角分析的基础上,弥补了长期以来传统财务评价方法对企业业绩评价的不足,即把企业业绩评价体系视为企业过去历史经营状况的反映。将注重事后的静态管理行为扩展为适应经营环境变化,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将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促进企业增值和提高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动态管理行为,建立除财务指标外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多视角动态绩效评价体系。
(一)经济效益评价指标
企业绩效是多方面的,评价经济效益的指标可以是财务的,也可以是非财务的。经济效益评价指标是应用最广泛的指标,因为企业的长期目标几乎总是纯经济效益,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与企业的财务目标直接相连,具有综合反映企业业绩的作用。在企业绩效预算管理下,为了有效地反映企业的综合绩效,使企业各利益相关者都能从各自的角度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经济效益指标能从财务和非财务两个方面反映经营业绩。
1.财务指标:包括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管理能力、成长能力、股本扩张能力和主营业务的独特地位等。其中,前四条与我国现行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相同,后两条是根据上市企业的特点考虑的。
2.非财务指标:主要从创新能力、R&D费用率、新产品销售率、新产品开发率、市场占有率、客户满意度、合同交付率等方面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
(二)社会效益评价指标
公司的社会效益主要从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和其他责任四个方面进行考察,如生产经营是否合法,是否造成严重污染,少数民族员工是否得到正确对待,社会关系处理是否得当,客户问题处理是否正确等。这不仅可以使公司知道其社会绩效在同行业中的位置,还可以知道公司资源应该分配给哪些利益相关者,还可以促进公司管理者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沟通。
在绩效预算管理下,企业和内部部门不仅要以完成或超额完成经济预算目标为目标,还要从企业是否尽责履行社会责任的角度来评价企业的绩效。评价企业社会责任的指标,如重大事故发生率、安全生产率、泄漏率、员工工资和费用支付率、社会积累率、污染物排放达标率、环境保护状况等,反映的是综合绩效。
全面成本管理和控制对提升企业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企业增加利润的根本途径,也是企业抵御内外压力、生存下去的主要保证,更是企业发展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