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武汉金科利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利民九号金虫草种植项目是真的吗,可信吗?这家公司的诚信如何?

是假的。农博。com有相关报道。

调查摘要说起养殖诈骗,上世纪90年代初的海狸鼠事件和2000年的蝎子事件,让成千上万的受骗者至今难忘。在这两起养殖骗局中,养殖户损失上亿元。日前,多位农民向本报投诉,如今又遭遇了一场“北虫草”骗局。它源于一家名为重庆曹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曹金)的单位,在各种广告中声称,其总公司成都曹金(集团)公司(以下简称曹金公司)研制成功的蛹虫草(又称蛹虫草,一种菌类)人工种植项目,正常情况下,一个普通种植户,一年1,000瓶。然而,许多蛹虫草种植者表示,他们不但没有致富,反而亏损得一塌糊涂,甚至血本无归。种植蛹虫草是致富之道还是大骗局?调查与初步探索面对广告的诱惑,数百人忙着种植重庆曹金,位于大平正街162号。于去年3月1在我市工商部门注册。该公司在当地一家电台制作的《曹金花园》节目中对人工种植蛹虫草技术优势的描述,以及提供给学生的宣传资料,充满诱惑:技术简单成熟,初学者只需两三天就能完全掌握;投入少,见效快,前期3000元,30天左右即可见效;投资风险低;高附加值;高回报。如果这还不够,重庆曹金进一步煽情宣称,蛹虫草的种植不受场地、季节、气候、环境、地域等因素的影响,也不受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的限制。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是为农民朋友量身定做的实用高效的项目。最重要的是,在今年6月25日之前的广告中,重庆曹金声称要回收产品。根据曹金公司提供给学员的资料,声称种植500瓶的成本只需要750元,干品利润达到975元,鲜品利润更高:4075元。但避免了技术转让、设备折旧、人工、水电等高昂成本。同时,为了增加可信度,曹金公司还将各权威部门的相关分析检测报告缩减印刷在宣传资料上。所有的信息似乎都表明,种植蛹虫草的前景是辉煌的。正是在这种诱惑下,从去年3月1重庆曹金成立到今年6月,数百人在种植蛹虫草。这个数据来自于重庆员工的说法:自称今年4月份到重庆的员工透露(王当时不知道记者身份),从他来公司到今年6月,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有上百名学员去培训,然后种植蛹虫草,而在此之前,更多的人去公司参加培训,种植蛹虫草。当记者问他有多少人时,王粗略估计了一下,然后告诉记者,至少有数百人在种植蛹虫草。关于“闪电致富”的四个问题深度探讨。这个号称能闪电致富的项目让多少人快速致富?种植蛹虫草的上百家种植户到底是赔钱还是赚钱?既然你可以闪电致富,曹金公司的员工在种植吗?广告一直宣称风险小。为什么种植户都亏了?7月4日,江津吉江居民刘振,一个可疑的种植户,带着不到两公斤的蛹虫草走进本报接待室,才交上干货。要知道,他种了3000瓶,花了1.500元的技术转让费,600元的菌种和营养包1.90元,订购3000个玻璃瓶、灭菌锅等其他费用已经超过5000元,但按照合同,他的产品最多只能卖500元(刘最后只卖了339元)。刘皱着眉头说,他还不错,和他一起接受培训的石马农民更差,几乎没有收成,这一点后来在的记者得到了证实。璧山家具厂的赖天军、陈、王定才、孙祖建、孙祖能遭遇相同的事情:赖、陈买了2500瓶各种各样的,但陈好一点,卖了1600多元。赖只卖了700块左右,其他的更惨。种了两次的陈,现在亏了7000多,赖天君也不缺:近6000。陈说,他们四家的蛹虫草在同一个县,他们遭受了同样的损失。就连重庆金草提供给记者的模特江津的王洪太也抱怨:我种了两次,亏了四五千。如果公司没有回收1,000多元的生鲜产品做样品推广,亏损会更大。种植户义愤填膺:我们所有的血汗钱都被蛹虫草吞噬了,这完全是个骗局。为什么现在要回收干草?7月6日下午,在记者陪同刘震第二次交干货时(4日,重庆声称刘的干草太湿,无法收),王元庆向记者透露,公司种植蛹虫草的技术转让费从去年的2400元一直跳水:1.8万元、1.5万元、1.2万元。最让刘震绝望的是,王说6月25日以后,新学员种的干草不回收,老学员种的干货合同到期也不回收。据王说,该公司将逐步断奶种植者,并把他们推向市场。由于大部分学生签订的合同将于今年9月30日到期,换句话说,蛹虫草在此之后将自行去市场寻找出路。如果不行,那就是死路一条。至于投入了多少,收回了多少,与曹金公司无关。有意思的是,根据合同规定,干货的水分含量是由水分检测仪测量的,但重庆曹金公司根本没有水分检测仪。如果要检测,需要缴纳检测费,否则由干品采集员目测后决定。有人问赢家。电话公司为什么不公开?让记者和刘震不解的是,6日,记者想向王元庆索要一些成功种植者的电话号码。王说资料已经发到总公司了,种植户也没留电话,负责资料的人也不在。真的没有办法。然而,王和重庆的其他几名员工一再强调,在同一天,黔江的一位老农种了500瓶,赚了几千元。然而,当重庆财政给刘振339元的收据时,记者发现,当天确实有一个叫万书立的人在黔江支付干草,但他只卖了1514.8元,加上各种成本,万也是亏损严重。在这张收据上,记者发现绝大部分捐草收益都在1000元以下,没有一笔超过3000元!如果能快速致富,为什么内部员工不种呢?种植户纳闷:既然种植蛹虫草这么赚钱,为什么这些员工不种?这些负责培训的人技术合格吗?他们卖的菌种合格吗?面对一系列问题,记者多次试图找到重庆的法人代表金东日给个说法,但等人均称金不在。但对于其他问题,王表示,员工不种是因为公司想规避风险。记者发现,重庆曹金的技术资料居然是手写的,卖到10元,而且只能卖给学生。种植者栽培不好不是菌种和技术本身的问题。几位留在重庆曹金的员工斩钉截铁地说,种植户自己不掌握技术是关键。调查及声明:我市农业局科教科不知道我市农业局蔬菜科、经济作物科、科教科有什么蛹虫草。相关同志都说不知道蛹虫草是什么,更别说评价它的经济价值了。渝中区工商局市场合同监管科的欧科长、居科长表示,重庆签订的合同涉嫌违反公平、公正、自愿的原则。(据种植者刘震说,他在培训前没有看到合同上说重庆曹金按合同责任不大。直到购买了种子,对方才拿出来,但当时已经支付了技术转让费。他不买岂不是1500元?)大坪工商所张主任也表示,重庆的广告具有误导性。张透露,早在去年3月25日下午10,市公安局经侦部门、市工商局经济检查总队、大坪工商所接到报案后,进行了联合调查。这一说法得到了市工商局经济检查总队相关人士的证实。调查释疑:四川省科技厅成果部曹金公司夸大宣传为蛹虫草人工种植技术成果鉴定单位。四川省科技厅成果处的石女士昨日肯定地告诉记者,公司的宣传被夸大了很多。它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小的私营企业,尽管它在济南、沈阳、南京等地有八家曹金公司。他们也接到了很多省内外种植户的质疑电话,都是扯皮。对于公司打着四川科技厅的牌子做推广,石女士表示,科技厅从去年开始就给公司打过几次招呼,不想没有效果。与金草公司合作过一段时间的四川省农科院罗先生昨日也表示,这项技术虽然成熟,但市场远未成熟,合同规定的指标过高,种植户不可能达到其要求。也就是说回收就是亏损,不回收就更亏了。北虫草成为某些人的赚钱工具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从2002年3月开始,名为金火鸟的南京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连续三个月在当地电台、晚报等媒体上打广告,称他们研制成功了人工栽培蛹虫草项目,被称为“21世纪的黄金产业”,是下岗职工、退休人员、农民致富的理想科技项目,不仅对种植者的社会发展,而且对成品的全面回收。诱人的广告导致数百人花费数千美元的“技术交易费”和应变费。结果种植后出现问题,最后以失败告终。7月18日,“金火鸟”突然空仓,* * *诈骗种植户3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