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风俗习惯

最小商店夏添

与国内其他商帮相比,闽商的一大特点是国际化。有人这样形容:世界上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中国人;哪里有中国人,哪里就有福建人。

祖先在东南亚“流浪”

历史上,东南亚应该是福建人漂洋过海创造财富最集中的地方。比如被誉为“海外华人的旗帜,民族的荣耀”的陈嘉庚;印尼华商,东南亚首富,面粉、丁香、金融大王林绍良;被称为“万金油之王”的胡文虎;被誉为“世界糖王”、后来因香格里拉酒店而出名的“酒店大王”、马来西亚郭氏集团总裁郭鹤年;印尼材料供应商集团董事局主席,黄双安,被誉为“船王”、“木王”;陈永栽,菲律宾工商会永久名誉主席,菲律宾航空公司董事长,被称为“银行之王”、“烟草之王”、“啤酒之王”、“航空之王”;林文镜,在东南亚被称为“水泥之王”、“面粉之王”,在中国也被称为“地产之王”...

据《中国经济周刊》统计,福建有1086万华侨华人,分布在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福建有1.2万多港澳同胞,福建有数百万台湾同胞。这些福建华人资产的存量估计超过3000亿美元。

福建省社科院华侨研究所所长李红洁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港澳台的福建商人有960万人。这些闽商的动向有明显的“连锁效应”。如明溪县近65438+万人赴欧洲、匈牙利、捷克;长乐人基本都去纽约;福清人多去日本。

“这些游遍东南亚的福建商人,大多是经济实力较强的老移民。世界500强中国企业中,福建占近200家;菲律宾前十大中资企业中,有6家是闽商,印尼500富豪中有60%属于闽商。”长期研究华侨史的李红洁主任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但现在新移民大多选择美加日等发达地区,但东南亚的闽商实力并未被撼动。”

“香港有654.38+0多万闽商,从传统的餐饮业发展到金融地产。”香港晋江同乡会会长、香港福建同乡会名誉主席舒自豪地对《中国经济周刊》说。目前,香港北角已由“小上海时代”进入“小福建时代”。"

有“香港晋江市市长”美誉的苏先生谈到:“从数量上来说,香港的闽商肯定是第一位的。全岛有130多个同乡会,闽商也为香港的繁荣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

“澳门有1.4万多闽商,多从事房地产、贸易、建材等行业,主要是上世纪80年代以农民经商为主的‘新闽商’。”澳门南安同乡会会长吕向《中国经济周刊》概述了澳门闽商的概况。

澳门南安同乡会名誉会长、南安鹏程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廷洲评价说:“就出口而言,厦门港每年占全国石材进出口的一半。”

在日本的外商中,日本商人有47万人,日本南部冲绳有近20万人,几乎占中国商人的一半。仅福清2005年从日本汇款40亿,还不包括地下。

在纽约,福州话超过普通话,闽商在美国一直稳步发展。现在仅在纽约就有30万福建人从事餐饮、贸易、实体企业,比如华荣集团的调料,在美国已经卖得很好。三个闽商已经跻身全美10强华商,广东商人退居二线,浙商就更不用说了。

阿根廷福建商会声称,福建商人已经完成了阿根廷超市80%的“垄断”。

福州大学的徐嘉依博士向《中国经济周刊》分析了为什么福建商人在国际化方面独树一帜:“福建商人进军东南亚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中国历史上从东晋到唐宋五代都有战乱,黄河地区恶劣的自然条件导致很多北方人南迁生存。闽南山区土地贫瘠,粮食产量不足以养活百姓。面对艰苦的生活条件,我们不得不外出谋生。由于福建三面环山,面朝大海,长期积累了贸易和航海的经验,所以东南亚成为避苦求生的首选。”

后人进阶到日本、美洲、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