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企业文化建设

1、有效组织的原则和过程规范

成立由企业高层领导牵头,行业专家指导,公司多个部门和基层单位以及老中青三代中层和基层干部参加的企业文化建设小组,制定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方案,以分散工作、集中闭门讨论为工作模式,遵循市场调研、评价体系评估、提炼、讨论、审核、梳理、形成、实施策划的科学流程。使企业文化建设重视、专家方丈、全员参与、科学规范、有序推进。

2.我们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绩效是企业文化的结果,制度是企业文化的外化,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倡导有特色的、鼓舞人心的、震撼人心的企业精神,注重运用企业文化有效激活企业资源、凝聚力量、发挥整体效应,从而实现高绩效、提高绩效,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以相应的科学、规范、有效的制度建设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刚性保障。

3.注重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弘扬中华民族五千年发展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通过学习中国先进企业培育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海尔文化”、“万科文化”,提炼企业精神,极大地激发了广大职工奋发进取、振兴企业、报效祖国的热情,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动力。

4、要体现优秀企业文化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企业要从战略高度认识转变经营理念的重要性,把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改革和加强管理结合起来,努力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思维方式和经营方式,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价值观,提炼和培育具有时代气息和特色的经营战略、宗旨和理念,丰富企业文化的内涵。

5.企业文化建设应注重在对外文化交流中不断创新。

以积极的姿态,遵循“引进来”和“走出去”的经营战略,在参与市场竞争和合作的同时,使企业文化建设在对外文化交流中不断创新,将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融合,在国外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赢得强大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发展潜力,融合双方的文化传统,逐步形成核心价值观和独特的企业文化体系。

6、企业文化建设应促进员工素质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使企业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个大的系统工程,把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结合起来,把制度刚性与管理人性化结合起来,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和文化教育活动,把企业精神和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动,渗透到管理过程的细节中,既有效规范管理,增强执行力,又促进企业改革发展。而且可以造就一批优秀的管理者,培养一支优秀的“四有”员工队伍。

7 .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提高企业产品、价格、服务特别是人才的竞争力,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员工素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改善企业形象,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所以说,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为了人,也必须依靠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让企业注重以人为本,以客户为中心,努力服务社会。同时,平等对待员工,平衡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倡导团队精神,鼓励创新。

8、结合实际,开拓创新,为企业创造具有自身个性的企业文化。

体现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活力的内在源泉,是实现企业制度和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理念,是企业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理念基础。要使一个企业拥有自己优秀的企业文化,就要在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上下功夫,这样才能使企业不断发展,保持竞争力,保证持久性。在企业核心价值观上下功夫,要从企业实际出发,打造有个性的文化:一是致力于建立适应自身特点的文化体系,以员工能接受的方式融入自身文化内涵;二是协调各方力量,按照“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会贯通,自成一家”的原则,建立规范的企业文化,使员工既有价值取向,又有制度化规范;三是培育充分发挥每一位员工聪明才智的创新文化,以企业文化、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合力推动企业改革发展。

9.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注重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

按照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企业在追求效益增长的同时,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把商业道德和社会责任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企业的发展不仅要关注经济指标,还要关注人文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确保企业真正做到依法诚信经营,关心和保护劳动者权益,关注环境保护,热心公益事业,促进社区发展,真正赢得社会的尊重,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环境文化,通过发展循环经济解决环境问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使企业能够将循环经济和绿色GDP的理念贯彻到每一个决策、每一个流程、每一个环节,渗透到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的方方面面。

10,建立健全执行体系,稳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要做好企业文化的实施规划,科学划分实施阶段,明确每个阶段的任务,把任务落实到部门,把事情落实到人,使企业文化尽快落地,产生轰动效应,不断梳理、完善、提升,发挥其为企业服务的作用。